智商主要靠遺傳的嗎?

lxvvx


現在由一個智商160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知道你笑了)

先亮明觀點:孩子的智商與其父母的智商有關,但沒有證據證明父母的高智商會遺傳給他們的孩子。

你測過智商嗎?

儘管大多數人都很在意自己的智商,但只有少數人真正去玩一玩測試智商的遊戲——認認真真找一套智商試卷按要求來做。一方面很少人會相信這種測試的準確性,同時還有相當多的人擔心它真的很準確(你懂的)。

我做過一些智商測試,成績大致在150至165之間,最高的一次竟然高達170,於是一笑置之。儘管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如此“聰明”,但我也不否認這種遊戲讓我更加有了自信:至少它證明我不算是很笨的人。

(這是其中一次得分的截屏,你不必當真)

智商測試有可能令你獲得自信,也有可能會打擊你。而如果你在一年之內做五次測試,就會發現你的成績會呈現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類似的IQ測試題目類型都差不多,它基本上都是通過一組數字或圖形讓你分析規律,從而算出正確的答案。你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就能知道面對類似的題目應該如何入手分析,這至少可以讓你節約答題的時間(測試是計時的,許多人初次測試甚至連題都做不完,這通常不是因為他笨,而是不熟)。

智商如何才能遺傳?

通過剛才的介紹,你也許已經瞭解了,所謂的智商測試,就是判斷一個人的計算能力、圖形判斷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這些能力與我們的大腦有關,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大腦的思考主要通過大腦皮層等部分來完成。

是否存在這要一種情況:父母的智商高,就意味著他們的大腦皮層更發達,這種發達的基因片斷被記錄在DNA裡,從而遺傳給下一代?

一項開始於2011年的研究表明:人腦的大小和表面積被認為是人類智力能力的關鍵決定因素。雖然與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在絕對或相對方面沒有最大的大腦和最大的皮層,但由於皮層的厚度和相對較高的細胞密度,人類確實擁有所有物種中最多的皮層神經元。同時有部分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皮層厚度的變化與遺傳的起源相關。科學家們已知大腦皮質厚度隨時間的變化與智力有關,但是皮質表面區域的變化是否與一般認知功能有關尚不清楚。

為此,一個跨國研究團隊針對504名志願者進行了測試,試圖找出這些健康受試者中智商(IQ)與皮質厚度和表面積隨時間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智力可能與發育過程中大腦結構變化的大小和時間相關,而不是與大腦結構本身相關。

(皮質厚度發展及其與智力的關係,左腦-實線,右腦-虛線)

(皮質表面積的發展及其與智力的關係,左腦-實線,右腦-虛線)

這個研究表明,人的智商儘管與大腦的發育相關,但它並不是從天生就帶來的更厚的大腦皮層以及更大的皮層表面積。它更多地體現了大腦的可塑性可能與大腦結構本身一樣重要。

孩子的智商與父母無關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上一節,我們通過一項研究結果證明了聰明的大腦其實並不比那些“看起來有些笨”的大腦更有優勢,也藉此證明遺傳因素在其中可能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正如我在本文最開始時說的那樣,“智商的高低”更多有可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一對擁有高智商的父母,他們通常都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並且會想方設法全方位地養育及教育自己的孩子。相反,低智商的父母們大多(不是絕對)會忽略孩子的營養、習慣和教育,這有可能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智商和大腦結構之間的關聯有可能被社會經濟地位和飲食等因素所混淆,通常更高的經濟地位意味著更好的營養水平、更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更完善的教育。

但事情總有例外:我們時常聽到“農民夫婦教出幾個博士子女”這樣的勵志故事,這與孩子們刻苦學習有關,也與父母專注的培養密不可分。而那些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父母生出“蠢孩子”,則多半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把精力花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優良習慣的養成上,他們常常有這樣的想法:“我當年的學習太辛苦,不能再忍心看孩子吃苦”,最後他們品嚐到放縱所釀成的苦果。

這是父母的錯,卻不是遺傳的鍋。


周志宏glee


我認為不一定,俗話說一娘養九子,九子不像娘。上一輩的人自由生育,一家兄弟姐妹七八個,智商也參差不齊。

智商也不是天生的,我自己小時候智商就很低,10多歲時只有5.6歲的智商,小時候被認為是“憨包”。但後天我愛學習,發覺我的智商,記憶年紀越大發展也好,我現在40多歲,記憶 ,邏輯思維能力比20對歲時還要強。所以我能在短時間強化記憶 ,能跨行業 ,跨專業學會一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從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智商也是可以訓練的。


玄冰說健康


遺傳為主,後天為輔。

智商並不等同於智力

智商通常是描述人的聰明程度的指標,特別是在理科方面,它是按照一系列標準測量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智力水平。智商是包括想象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能力的集合表現。

不知道大家做過智商測試沒有?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普通成年人的智商通常都在100左右。一個人到了20歲左右,大腦就發育完全了,這也意味著人的智力已經達到正常成年人的水平。

現在的智商測試題大多都是找規律,主要考慮耗時與得分兩方面。現今的智商測試的主要是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普通人由於對題型不熟悉,剛開始可能智商測試得分較低,後面慢慢掌握規律了之後,智商測試得分就會很高。

由此可見,所謂的智商測試也並不完全準確,智商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智力。相信大家也聽說過,有些高智商的人也並不怎麼出眾,其實這就從側面表明,所謂的智商測試並不準確。



基因對智商有很大影響,決定了一個人的智商高度,營養和教育能夠提供一定助力。

眾所周知,人的高矮胖瘦,都是由基因決定的,父母的遺傳對此後代的影響很大。我就是一位永遠吃不胖的人。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後天的影響,人類從嬰兒發育到成年需要十幾年,在這期間環境、教育和營養對整個人的身心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大家可以發現,父母都比較高的,只要營養跟得上,通常子女的身高相對來說也較高。

智商在遺傳因素上表現並不明顯,不過父母智商雙高的,後代智商要相對高一點。營養的缺失對大腦的發育影響很大,後天的教育也對人的智力提升有很大幫助。

基因決定了智商的高度,雖說學習可以提高智商,但總體上的提升是有限的。天才始終是天才,勤能補拙,但卻很有限。聰明的人通常只需要很小的努力就能達成目標,而愚笨的人通常需要耗費更多,還不一定能夠達成目標,這就是高度的不同。

成功需要機遇,天才需要靈感,而汗水是必不可少的。

愛因斯坦毫無疑問是人類高智商的代表,但他的努力也是看得到的。

地球上的人的平均智商基本上差不多,就不同群體而言,猶太人中高智商的人的數量佔比很大。除了遺傳因素外,這與猶太人的教育傳統也有很大的關係。中國人也一直很重視教育,特別是古時候的漢族,因此中國人的平均智商比全球水平略高一點。

由此可見,目前優生優育是提高人口整體智商的唯一方法。對個人來說,要想提高智商,努力學習是唯一的途徑。


衡量一個人的能力的指標,除了智商以外,還有情商和靈商。情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靈商指的是人的靈感、頓悟、直覺等方面的能力。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瞭解一下。



科學探索菌


不好意思,智商這種東東,如同彩票走勢,沒有定式,幾乎是完全隨機,否則,孔子的兒孫應該站在人類智商頂端,亞里斯多德的子孫應該是聯合國領袖,居里夫婦的兒子,你認識麼?事實上,人類後代的智商都呈現無規則鋸齒狀,大部分都是平淡無奇,偶有流星一閃。

遺傳就是這樣一種捉摸不定的東西,它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強強聯合,而是重新洗牌,更多時候甚至就是歸於平淡。我們觀察動物就知道,在同一種群中,難以出現超一流領先的個體,否則會導致整個群體徹底毀滅……

人類的社會性質、文化特性導致了人類的後代都在相對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潛臺詞就是說:人類過分溺愛自己的後代了,幾乎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比自己差的,自己受過的苦,遭過的難,都不希望發生在後代身上,連同必須的磨練都省略了,導致黃鼠狼下崽,一窩不如一窩,可是長輩就喜歡這樣,他們養育孩子基本上都是為了好玩。

在全世界,共同從事科研工作的夫婦倆很多,也沒見很多超凡脫俗的後代出現,這就是現狀。

正確的認識是按照人類這個物種的本質來培養後代,讓他們學好必要的技能,保持持續學習的習慣,才能夠屹立不敗。



諸葛小村姑


對的,一般媽媽智商高,兒子智商不會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