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小說結尾?

歌者二向箔三體


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結尾句)川端康成《雪國》

關於《雪國》結尾的問題,在周悅的《川端康成文學的文化學研究》之中有這樣的說法:《雪國》最後的“雪中火事”是幻境在雪與火的交融與衝突之中破滅。何為幻境,就是川端在小說中安置的兩面鏡子,這兩面鏡子就是虛鏡中的葉子和實鏡中的駒子兩位女子。葉子是島村的夢幻,駒子是島村的現實。書中說這“兩面鏡子的存在使整部作品滲透著禪宗式的空無”。

意思就是,在殘酷現實面前幻象的破滅——如同唯美主義大師谷崎潤一郎的《細雪》一樣,都是對日本侵華戰爭的消極反抗。即對當時日本軍國主義要求日本作家創作“報國文學”的反抗,但是為了避免當權者的壓迫轉而用表現日本傳統美的手段表示對當時的消極反抗思潮。(這種“消極反抗思潮”的說法來自於葉渭渠唐月梅夫婦編寫的《日本文學史——東方文化集成·現代卷》)

個人認為,這個結尾,為整個故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虛無主義,物哀美學,融匯一爐。




影視集合論


影響深刻的是高爾基“母親”。書的結尾讓人感到一個母親的偉大和正義!當她從法庭出來有人給她一隻箱子,逼著她離開巴威爾,母親覺得有一種敵對的力量抓住了她,緊緊地壓迫著她的肩膀和胸膛,玷汙她,使她陷在死一般的恐怖裡。……“不要給兒子丟臉!沒有人害怕!”當有人看她拿的箱子汙衊她是賊時……“我不是賊!”她把箱子裡的傳單撒了出去。並向民眾高呼“我的兒子和跟她一起的人們為什麼要被判罪?你們知道嗎?請你們相信母親的心和她的白髮吧!我可以告訴你們——他們要向你們傳達真理,所以被判罪了!直到昨天我才明白了,這種真理……沒有人能夠反抗!沒有人能夠反抗!”……“貧困,飢餓和疾病,這就是你們勞動報酬。一切都是我們敵人,——我們一輩子都在勞作裡面,在汙泥裡面,在欺騙裡面,一天一天在葬送著自已生命!可是別人卻是利用我們血汗來享樂坐亨其成,花天酒地做威做福!我們就像被囚禁的狗,一輩子被幽禁在無知和恐怖之中,沒有一點點出路!——我們卻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對什麼都害怕!我們的生活就是黑夜,每一天都是黑夜!漆黑的黑夜!”“對!”有人低聲說。“勒住她的喉嚨!”在群眾之後,母親看見暗探和兩個憲兵。……圍觀的群眾被這個容貌和善,長著一雙正直的大眼晴的白髮婦人有力的吸引住了。是的!他們本來被生活隔開,互相隔絕,現在被她的熱烈言語所鼓動,融成一個整體。……“諸位,團結起來!”……“真理是血海也不能撲滅的!……憲兵們兇恨扼住了她的喉嚨,使她不能呼吸。摘要


這就不懂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夢裡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一經出版便在市場上取得重大成功,銷量上成為2004年全國文學類暢銷書第一名,也是他眾多小說中最喜歡的一部。

雖然是一部有爭議的作品,作為一名80後,這是陪伴成長的一部小說,區別於明曉溪等校園類小說,這部可以通過小說內容憧憬未來,憧憬大學,憧憬職場,憧憬友情,憧憬愛情,當時可以說是大愛。

而這部小說的結局,至今都難以釋懷,尤其記得結局邊看邊哭,泣不成聲。

ps小說結局:當兩個人衝破了一切困難,兩人開玩笑結婚的時候林嵐推了他腦袋一把,陸敘昏迷,等護士醫生再來搶救之後卻沒有效果,她永遠失去陸敘了。

其實以前搞不懂為啥郭敬明會在結局挖下這麼個坑,和諧完美不好麼。但是也是因為這麼個坑,令讀者難忘至今吧,可能你會忘了小說的人物、情節,但是這個結局太意外,以至於沒有人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