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有沒有可能是歷史上一部“黑色兒歌”?

泉洪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蒙學作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肯定有精華有糟粕,對《三字經》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就如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通過善可以得出:善,不善,不善不惡,這也是古人對於人性的思考。

  性善論【孟子】

  性惡論【荀子】

  性不善不惡論【告子】

連古人都有個人不同的看法。

個人認為

  三者沒有對和錯,有的只是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三者可以互補,而且三者的共同點就是後天的教育。

  這樣辯證的來看,自己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因為萬事都是【有陰有陽,有正有反,有對有錯】,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不能只看一面。


古典文化交流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三字經早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識將其推薦為全世界兒童啟蒙教育叢書。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教育的是倫理道德,而且這道德規範,天理人倫被全世界所認可,與任何民族宗教意識形態都不起衝突。不存在黑色白色紅色綠色問題,是全世界主流文化認可的書籍,雖然它在中國被主流文化拋棄了一百多年,但在民間一直繼承和發揚著,很多家長在十年文字獄的年代總給幼兒買一本,講解,閱解,頑強的繼承著本民族文化,現在的幻兒園的家長們,基本上都給自已的孩子買一本,成為標配,僅管西方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妄圖摧毀我民族文化,改變我民族信仰,但傳統文化以深入到我們的骨髓,我也買了兩本,流著淚告訴自已的孫子,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將永遠傳承下去


騎馬神魚


基礎的東西都是通俗易懂的,大道至簡。

《三字經》在古代也應該算是入門書籍,就好比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一樣,或者說是學校一,二年級的語文教材。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剛上幼兒園,老師就在教他們背《鵝鵝鵝》,要說意思,《鵝鵝鵝》其實沒有什麼深入的意思,即便如此三歲的小孩子也不瞭解,但也沒必要去了解,他們要做的只是將它背下來,等在大一點在去學習其表達的意思。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背唐詩,為啥背唐詩,因為有押韻,容易記住,相比別的東西容易記住。而且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也不需要讓他去了解其意思。只需要形成一種張口就能背誦下意識舉動。

當你慢慢長大,你就會發現這其中帶給你的好處。

不會出現,遇到啥事,啥景都只會說“牛逼”,這種情況。

《三字經》對於古時而言,和唐詩對於現代而言,可以理解成差不多的概念。

語句不多,朗朗上口。這是基礎知識必須具備的條件。

當你學的知識多了,開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時候,《三字經》已經在你心中形成了一種潛意識的存在。你會更加的去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仔細品味,會發現大道至簡。

然後這種道理通過兒時的死記硬背已經刻在了你心裡,最終會成為你的人生信條。








yh春風裡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有很多想法,不僅僅侷限於這個三字經的地方~~比如我們現在的世界觀可能是不對的,或者說在我們這個宇宙外面有更高的文明而我們人類只是他們的試驗品,當他們走的時候把人類忘了所以我們才繁衍生息~~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應該以一種疑惑的態度去看待。那些一定發生的一定正確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多情況下是錯的。這種時候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回答這個問題~~嘻嘻,只是個人之見!!


跨文化交際


我感覺上很粗淺的認為三字經近乎順口溜當然我這看法不一定對!不是有位國學大師老先生講三字經是不第秀才所著作嘛!當然並不是落榜秀才就沒真才實學!對吧?我個人覺得恐怕是誤導學人,我也看不懂只是個人不喜歡而已覺得沒什麼大用的著作,可能打著快板節奏上會朗朗上口吧!我認為四六八十二十六字一句的古體文章美的很啊!比如楞嚴經那文章可真空靈瀟灑,是武則天的宰相清河世家房融的手筆。


喜樂輕安


今天的成年人也難以理解。歷史從三皇伏羲開始講到五帝、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隨唐好幾幹年曆史上的人和事。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懂的兒歌,當之無愧的黑色。


新華通迅


《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信息量非常大,不要說孩子,今天的成年人也難以理解。歷史從三皇伏羲開始講到五帝、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隨唐好幾幹年曆史上的人和事。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懂的兒歌,當之無愧的黑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