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養育你的男孩,將來才會成為不依賴父母的男子漢

好好養育你的男孩,將來才會成為不依賴父母的男子漢

1

經常有媽媽吐槽爸爸們。

說孩爸雖然愛孩子,可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木頭人,而且孩子一鬧就會跟孩子發脾氣,讓孩子很害怕,但是跟自己的朋友們一起卻能說會道,幽默感爆棚。

所以很多人說,這個世界幽默的男人很多,但有趣的父親很少。

為什麼會這樣?

老人們常常會說,“做爸爸就要穩重一點,不要沒個正經。”

這也是我們傳統的對中國爸爸的期許,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爸爸的尊嚴和體面。

有時看著眼前的小男孩,你是不是也會想,他將來會是什麼模樣呢?

因為他們還過幾年也會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也會成為一個爸爸。

而我們在這些年賦予他的品格和教養,決定著他今後對待妻兒的態度及方式。

2

養一個什麼樣的男孩?

我覺得男孩們最早需要學到是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條和各種標籤。

孩子在幼年時體驗到的感情會幫助他更平穩的度過容易衝動的青春期,平衡他們愛冒險和愛競爭的天性。

而當他們長大後,會更容易去呵護自己的妻子,還有自己的孩子。

所以記得多抱抱你的小男孩,多關心那個叛逆的小男子漢。

因為男孩也需要父母溫柔的愛。

有很多的爸媽對養育男孩有很大的誤解,覺得養男孩就得兇一點,這樣才能讓這個臭小子聽話。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媽媽跟兒子說話都是靠吼的,結果搞得自己很累,而且孩子也變得非吼不聽了。

其實只要對男孩夠了解,就會發現他們有一些特定的溝通方式。

比如跟聲音相比,他們更喜歡肢體信號。

所以你隔著房間大喊“去刷牙啦!”、“做作業了啊!”、“快來吃飯!”,他們幾乎是充耳不聞,任憑你叫破嗓子,火冒三丈。

我教你一個辦法。

先停下來,走到他的面前,讓他先停下手中的事。拍拍他的肩膀,面對著他的臉,說一遍就好。

而對於幾歲的男寶,那可以直接過去,溫和提醒一遍後,抱起他,然後下達指令。

這時他們的響應程度會更高了。

他們有時候就是需要一點這樣的特權和寵愛,我們做父母的完全可以給他們。

特別是小男孩,他們的情感比女孩要更加脆弱,需要更多的關懷,他們很多地方不如女孩子。

我知道,那不是為了偷懶撒嬌,而是喜歡依偎在爸爸懷裡的感覺吧。

身體接觸以及愛的表達是男孩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幼年時與父母為伴,並且受到足夠關注和愛護的男孩獲得安全感更強,成人以後心裡也更健康。

而有一天,你會感覺到成長帶來的改變。

你會發現那個小屁孩和自己沒有以前那麼親近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從內心和你疏遠了,這只是表示男孩長大了,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不依賴父母的男子漢。

3

男孩一定要“野一點”。

千萬不要怪男孩太野,我反而擔心兒子不夠野。

如今太多的男孩跟著媽媽宅在家裡,或者穿行在城市裡。很少有機會去大自然中撒撒野,或者被大人給保護起來。

前幾天在公園裡,一個八九歲的男孩爬到一個石欄杆上說是騎馬,他的奶奶就緊張兮兮地過來說“太危險了,下來呀!”。

小男孩只能趕緊下來,又去扶著樹轉圈,這個時候奶奶又不幹了。說這樣轉圈會暈,摔著了怎麼辦。

我是看在眼裡,為這個孩子著急。

這樣過度地呵護,那不如把他給綁住關屋子裡得了。

摔倒草地上又有什麼關係呢?磕破一點皮也沒事啊。

離開家之後,去了社會,遇到一點磕磕碰碰就回來給你哭鼻子。那時候就會抱怨孩子軟弱了。但這又何嘗不是父母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呢?

其實,在遠古時代,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能當小獵人,人類哪有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我發現男孩們天生是喜歡冒險的,除非父母將他們的手腳給捆住。

帶兒子去外邊或者在家裡,玩一些冒險的遊戲,爸爸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陪著孩子去探險。

孩子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

大人在儘量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就應該去激發孩子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去強健他們的筋骨。

鼓勵你的男孩多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4

要培養一個真正的好“父親”,就得從小好好養育好這個小傢伙。

當我們怪如今的男人沒擔當,遇到事比女人跑的還快時;

當我們說媽寶男像個熊包一樣等著你去照顧時;

我們往往能從這些男人成長的路上看到那些溺愛他們,放縱他們的爸媽們。

當父母將責任和擔當的意識從小就傳遞給自己的兒子,讓他學會獨立和勇於承擔。

如果你說自己已經將孩子教訓得服服帖帖,非常聽話,那可不一定是教育的成功,也許只是造就了一個“媽寶男”的誕生。

很多男孩在年幼的時候常常受到母親喋喋不休地數落,在青春期,他們會感到無可適從,不想繼續忍耐了。於是就會用叛逆來對抗母親了。

想要孩子一直跟自己有暢通的溝通,有融洽的親子關係,那就要記得:

做一個溫和而堅定地父母。

當孩子足夠信賴你,也有足夠的自信時,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

每個男孩小時候都會期待自己未來的模樣,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男人?

很多時候就從自己父親身上找模板。

“我要成為一個像我父親一樣優秀的人。”

“我不能成為我父親這個樣子。”

取捨之間,可以看出父親的榜樣力量。

父親的責任不僅僅在於教育孩子讀書、做人,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物質基礎。更需要為孩子以後的成長打下一個適宜的心理基礎。

如果一個父親是酒鬼,或者脾氣暴躁,跟媽媽長期吵架,這樣的孩子心理會留下陰影,不會輕易地消失。

我們養育的男孩,將來也會成為一個爸爸,他可以是堅強的,也可以是敏感的;

可以是充滿責任心的,也可以是充滿愛心的;

可以是工程師,也可以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可以叱詫風雲,也可以是一個愛家的普通父親;

而我們要做的是,在做父母的有效期裡,好好愛他們。

養一個溫暖的男孩,眼裡有光,心中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