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列強入侵,有清一朝,能否超過300年國祚?

同學別睜眼


若無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後期的局面與漢朝、唐朝會很相似。

黃巾起義,動搖了漢王朝的統治基礎。可是在剿滅起義軍的同時,十三州刺史(州牧)做大,帝國從此四分五裂,之後產生群雄割據~三國鼎立。


黃巢起義,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根基,在圍剿起義軍的同時,藩鎮尾大不掉,正式成為割據勢力,唐帝國從此分崩離析,之後便是五代十國。


金田起義,即太平天國,同樣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根基,從此漢臣正式回到了歷史舞臺,地方總督猶如漢之州牧、唐之藩鎮。

清末的“東南互保”足以證明清廷已無力掌控地方,假使沒有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重新四分五裂的可能性時最大的。

外族的入侵,促進了民族主義的產生,而在當時清朝依然是一面旗幟,一面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共主。

所以曾國藩沒有接受屬下的勸進,若在古代,曾國藩自立為帝成為曹丕、朱溫之流並非不可能。

當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自立,是不是與唐末的情況很相似?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民國確實也

跟五代十國相似,短暫卻極為混亂。

所以,假如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可能還到不了268年。


心向青山


很多清粉認為,清朝的統治十分穩固,如果沒有列強入侵,清朝將輕鬆超過300年甚至400年。其實有趣的是,雖然清朝在歷次與列強的戰爭中不斷敗北,但是,殖民者的東來以及清朝與列強的歷次戰爭,實際上延長了清朝的壽命。



乾隆後期開始,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清朝對外與緬甸的戰爭三戰皆敗,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已經是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國內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小刀會起義,捻軍起義,西北迴亂此起彼伏,太平天國運動短短數年就從廣西打到天津,八旗軍綠營軍武備廢弛,一觸即潰,不堪一用。經濟上,乾隆後期,國庫空虛,到嘉道中衰時期,清朝在財政上已經接近破產。正常的封建王朝走的這一步,已經是積重難返,奄奄一息,很快就會崩潰滅亡。





恰恰因為西方殖民者東來,解決了清朝生死攸關的內外矛盾,才又為清朝續命半個世紀。

殖民者東來以及兩次鴉片戰爭促使清朝開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較有戰鬥力的軍隊,正是依靠裝備了近代化武器的湘軍淮軍,清朝才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捻軍起義。





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朝被迫開關,逐步建立了近代化海關制度,正是依靠海關關稅和對外貿易,清朝的國庫重新充盈起來,清朝得以從經濟破產的邊緣中擺脫出來。





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與西方殖民者的關係從對抗逐步走向合作,西方殖民者發現,清朝政府是自己間接統治中國的合適傀儡,保留清朝政府比消滅清朝政府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對清朝政府的態度由打擊轉向扶持。比如來勢洶洶的太平天國運動,正是由於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清朝政府才得以將其撲滅。



西方殖民者到來還轉移了清政府國內的矛盾,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由滿漢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轉變為中華民族與西方列強之間的矛盾,一些本來反對清政府的地方豪強,民間社團,轉為和清政府合作,共同對抗西方列強,一段時期內,國內矛盾反而得到緩和。



西方殖民者的到來,給清朝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先進的制度,某種程度上轉移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西方殖民者和清朝由對抗轉向合作更是大大強化了清朝的統治力量。西方列強的到來不但沒有縮短清朝的國祚,反而將其大大延長。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每個王朝到了中期,中央軍隊和政府基本就開始墮落了,但清朝和其他王朝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其他朝代因為有北方草原的威脅,一直保持強大的邊軍,就像宋朝和明朝,內地軍隊戰鬥力下降,面對民亂和入侵都焦頭爛額,但北宋的西軍,南宋和明朝的邊軍總是最後的依靠。

而清朝不同,北方草原是他的盟友,所以沒有必要維持一支強大的邊軍,反而草原會給他提供需要的忠誠軍隊,所以清朝軍隊主力全在內地,像內地各要地的滿州駐軍和綠營標營都是維持統治的主力。但是內地部隊墮落的很快,結果一旦遇到內地大規模造反,內地軍隊被擊敗後清朝居然找不到可以反擊的機動部隊,只能靠各地民團反擊。結果百姓造反被平息後,發現軍隊居然被漢人把持了,這時候列強的作用就出現了,要是沒有列強造成的外部壓力讓漢人軍閥不敢輕舉妄動,清朝就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