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方法

一、介紹教材以及本學期的重難點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方法

二、如何培養數學學習習慣

針對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開學到現重點訓練小朋友的課堂常規:

1、 課前準備:

(請孩子每天在家裡是自己整理書包的舉手。)

首先前一天在家裡要明天所需的學習用品,最好家長指導孩子根據課表,讓他自己動手準備每節課所需的課本、學習用品、要帶的學具等等,知道自己的書和本子放在哪裡,“懂得什麼事情要靠自己”。(舉例學具的使用:課上學生做有趣的拼搭圖片,如果要準備學具請家長幫助準備好,不然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其次是課前準備:為了節約上課的時間,要求桌子上只放一塊橡皮和一支鉛筆和書,作業本打開放在桌子上,拿起來就寫,文具盒放在抽屜中至少準備2支削好的筆備用,每天對做的好的同學評價獎勵。一個月以來,學生就可以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形成了課前準備這一良好的習慣。

2、學會傾聽,認真聽講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35分鐘的數學課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總是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

其次是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

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邊舉手邊不停地喊“老師、老師”,打斷別人的發言,隨便說。

通過對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提問,認真思考,作出積極的反應的小朋友及時鼓勵肯定,開展“ 比比誰聽得最認真!”“他哪兒說得好,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並建立個人得獎卡,比一比“誰的蘋果先成熟”等活動,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大大增強了。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這很重要,孩子課堂上接受知識,大多數是從“聽”開始的,聽了才會“思”,想明白了,就會“說”道理了,練習就正確了。有的學生很聰明,成績提不高,總在中上游水平徘徊,有的孩子不怎麼聰明,但是上課全神貫注,成績卻差不了。現在一年級看不出來,因為有一些知識在幼兒園學過,都在吃老本,但是如果不改,到了二年級三年級全是新知識,不聽就會越來越差。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方法

活潑好動,是可愛,動得收不住,定不下神,就會影響學習,認真傾聽這個習慣不養成,高年級跟著課後來補是划不來的。不要以為這只是課堂上老師的事,這與家長平時的管教是分不開的,所以家長在家也要注意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在家裡要經常有意識的訓練,如你說話時要求他眼睛看著你,問問他媽媽剛才講了什麼。

3、獨立思考和檢查的習慣

從一年級起就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學習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就養成認真思考、沉著冷靜的良好習慣,而不能形成一種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平時的小練習,就有看了別人的把對的改錯了,作業會做,不會做都看別人的,長期下去不動腦子,與小朋友的距離越來越大。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先自己動動腦筋,等會兒交流時聽聽別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樣?”“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比比誰的想法更有道理?”並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評價。在獨立思考、認真傾聽和相互補充、共同評價中,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進行對比,學會發現優點、彌補缺點,在一次次的訓練與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會慢慢養成的,當然要注意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易造成學生心靈的創傷和懼怕學習的心理。

4、認真書寫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如寫好數字、加號、減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等,我經常課上練習評講時,展出寫得漂亮的作業,如果做得全對、按時完成,肯定會得一個“優”的;態度又好,就可得“優★”;如果,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對,態度又好,字也漂亮,書寫工整, “就可得“優★★”,經過這種評分制度的實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師獎給他們的紅★。

每個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悉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和家長,特別是低年級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老師和家長要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一年級的學習慣養成,比你孩子考試100分重要得多。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方法

三、數學學習的幾點要求:

1、數學作業的要求:儘量不佈置書面的作業,但會佈置一些口頭或動手的作業,希望家長重視。

2、計算速度的要求:熟練10以內、20以內的口算,達到脫口而出。

訓練方法:做遊戲(撲克牌)、口算卡片、對口令

3、怎樣克服孩子粗心的方法:

從最近的作業來看孩子的粗心主要表現在:作業做錯、漏做、計算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半題忘了做。 在家裡對孩子說一句話,乖,把作業檢查一下。

4、關心孩子學習的進度,定時地檢查學習情況。家長也可以在家進行練習,但有幾點請家長要注意:

(1)練習要適量,每天三到四題,不宜太多。

(2)選題要根據孩子而定,需要練習基礎的,還是需要練習有拓展性的題。

(3)練習時家長喜歡陪寫。

這是好的,可以培養孩子認真作業的習慣,同時也說明家長對孩子是非常關心的,但是有些家長可能就會在孩子做作業時嘮叨一兩句,比如說“想一想到底是加還是減啊”“看清是加號還是減號?”“是左還是右”等等,你這樣的兩句話看上去沒有給孩子什麼幫助。

其實你匆略了你這樣看似善意的提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腦筋的機會,長久下去會給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反正爸媽會提醒我的,遇到一些所謂“深”的題目,家長就會介入進去,代替孩子思維。也就有了這樣一個現象:我發現孩子上課學習不夠認真,向家長反映,家長卻跟我說我家孩子在家寫的都是對的,不可能不會。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他是否做得夠快,明明十分鐘就可以做好的,他要做半個小時;你有沒有在旁邊稍稍的提醒過。如果都不是,那你要好好想想,孩子離了你之後自覺性不夠高,你需要在家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