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提到西安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人們往往會想到地域對於大學的影響,但小編整理收集了一下上交改革開放以來所做的制度突破與創新,

發現上交的崛起也在於其敢為人先和遠見卓識。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1978年,12名上海交大專家教授訪問美國,成為中美高等教育的“破冰之旅”,學校管理層藉此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上交自己定義此次訪問為上交起到了揚帆啟航作用,交大計算機系也是因為此次訪問而建立,同時也為上交很大程度爭取了在北美的交大校友資源;

1981年7月6日上午,上交接受了世界船王包玉剛捐贈的1000萬美元,用於建造以包玉剛命名的圖書館。成為中國高等教育近幾十年以來第一個以捐贈者命名的建築,這種方式有一定爭議,然而不可否認這對改善學校的硬件條件作用巨大。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1984年確定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六所大學納入國家“七五”重點投資建設大學。坦言,當時上交實力無論從哪一方面都比不上另外五所(比起落選的南大、浙大等校也不如),但正是由於交大在改革開放初的各種“積極”改革舉措和公關措施,使之得到了如此的待遇。

1985年5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體制改革的規定》推動下,上交成為招生和分配改革的兩所試點大學之一,這給上交以後進行各種嘗試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基礎。

1985年開始閔行校區建設(當時地價可是1萬左右一畝),成為大陸第一個進行分校區建設的大學。新校區極大地改善了學生和教師的工作學習環境,為九十年代初的211(1994年首批211大學全國僅七所,交大學術、科研以及學生實力還是遠不如其他六所的,而211獲評之後就第一期拿到2.4億的撥款),985評定以及新學科的發展打下了物質基礎。這個也比國內其他大學開始新校區建設提前了15-20年。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1996-1998年首先推動並組織教職員工人人有住房政策。通過一系列措施,使上交近2000多戶搶佔了商品房低價位的先機 ,你是不知道上交通過這個政策挖到了多少教授。(1998年上交成為全國第一個結束了靠國家投資福利分房的制度,全面實行貨幣化的房改政策的單位)

1998年交大閔行校區建造了第一個由企業投資,用學生住宿費收入逐年還貸的社會化學生公寓,成為其他大學新校區建設的模板。同年從學生公寓開始的後勤改革揭開了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序幕,並迅速在全國大學、中學推廣。而1998年估計很多學校都還沒開始新校區建設的想法。

1993年上交率先在新加坡設立了海外教學點,開展海外研究生教育。2002年1在南洋理工大學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研究生院”,是中國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在海外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1994年與上海市政府、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聯合創辦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這個學院可能沒長江商學院名氣大,但是實力很強。如今這學院雖然已經幾乎獨立了,但是給上交的經濟、管理以及後來的法學等學科發展的裨益是不可估量的。同理2009年成立的上海高級金融學院,2006年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2011年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2001年,上交決定學院重心遷移至閔行校區,同時和閔行區政府合作”開發“紫竹科技園,創立大學--企業--政府合作的模式,這個舉措給上交搞來了20億的投入。這錢真的夠上交花一陣子了,同時閔行校區擴大至4680畝。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2005年合併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從此上交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成為國內大學的Top5(一上交領導所語,至少從那年開始號稱Top5不會招徠恥笑)。,本次合併作用巨大,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擁有院士、教授、實驗室、論文等數據,超過國內很多985高校,上交每年一半的優質論文、科研基金和國家三大獎都來自這個學院,同時也狠狠的把這個學院的傑出校友資源都變成了自己的。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2007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這機構不出名,但是它評出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卻是世界四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大學排名。上交通過這個排名,和世界眾多大學建立了所謂的深厚友誼和眾多交流,更是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國際知名度。一個偏理工科的大學,和教育產業研究沒半毛錢關係都能搞一個如此的副業。而且上交還創辦了校企:培訓機構上海交大昂立教育集團、保健品昂立1號口服液,,這些校企可給交大每年賺不少錢。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有很多人吐槽上交挖教授用盡”各種手段“,但這些所謂的手段也無外乎是高薪、高位、高回報,甚至校領導、同學輪番遊說,又許以戶口+高薪+科研自由,其實也是求賢若渴。

通過上面這些,足可以看出上交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裡一點都沒有荒廢,時時刻刻都在改變在創新。他們率先提高了學校的硬件設施,通過校企合作不斷鞏固自己優勢學科,通過合作來建設和加強自己的弱勢學科,並積極建設新的前沿學科。上海交通大學師生踏實地進行各種校園、學科的建設,走在時代的前列,就這樣一步步的把上交從一個二三十名的大學變成了Top5。

誠然,西安和上海兩地經濟差距大,兩地市政府對兩校的經濟支持力度會有差異。但地域絕不是唯一因素,廣東雄踞我國經濟頭名多少年了,也沒出現頂尖大學。中山大學很好,但還是不夠。

上交的創新突破與其崛起 地域並非兩所交大唯一差距

並且上交非常重視校友資源,每半個月都會給很多校友寄送校報。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去探望著名校友比如錢學森,甚至他們過生日都會去。而校友資源有多重要相比也不用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