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說⑨|西交大00後:擔當時代責任,與時代同步伐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百年前那場以高校青年學生為先鋒的救國運動,凝聚全民族之力,高舉起愛國旗幟,培育了永久奮鬥的偉大傳統。為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澎湃新聞對話高校00後大學生,以同題問答的形式談五四百年,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展現當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五四青年说⑨|西交大00后:担当时代责任,与时代同步伐

謝京旭 受訪者 供圖

【人物小傳】

謝京旭,生於2000年

籍貫:山東

學校:西安交通大學

年級:大二

專業:物理試驗班

自我簡介:

喜歡閱讀表現奮鬥精神以及科學家故事的書籍,如《毛澤東選集》、《人類群星閃耀時》、《科學大師的青年時代》等。嚮往書中人物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使自己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喜歡游泳,“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喜歡水的柔和,沒有衝突和對抗,只有人與水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游泳中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鬆,徜徉於水面之上,輕鬆愜意,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五四問答】

澎湃新聞:你通過什麼形式瞭解過五四運動的歷史,參加過什麼樣的五四紀念活動或讀過什麼相關書籍,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細節?

謝京旭:在初高中歷史課,以及大學的中國近代史綱要上,我瞭解過五四運動。近日,我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我彷彿又感受到了當年五四運動時青年們澎湃的愛國熱情。

這也激勵了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澎湃新聞:說一說你理解的五四精神,可以用幾個詞或一兩句話來形容。

謝京旭: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展現出了中國青年強大的革命性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毛主席曾指出:“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鬥’。”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激發了全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培育了永久奮鬥的偉大傳統。只要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勇於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鬥犧牲,我們的國家就一定能夠走向富強,我們的民族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澎湃新聞:你身邊的同學對五四歷史和精神是否有足夠的瞭解?

謝京旭:身邊的同學對五四運動都有諸多的瞭解。五四運動,爆發於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澎湃新聞:對比五四運動當中的青年,你認為當代青年應在那些方面學習或反思?

謝京旭:五四運動中的青年,都懷著滿腔的報國熱情,一心想要拯救畏難中的中國。他們的命運和國家牢牢地聯繫在一起,國家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命運,國家的事業就是自己的事業,每個人都為中華民族而著想,都為救亡圖存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

因此我們要胸懷大志,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己任,努力奮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澎湃新聞:說一兩個你眼中的青年榜樣或偶像,說說他們觸動你的細節或故事。

謝京旭:馬克思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出生於在當時德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他博覽群書,並取得博士學位。他從小面對的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現實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和勞動群眾渴求解放的呼聲,促使他立志進行社會變革而走上了求索科學真理的道路。

從優越的家庭條件和卓越的個人才華來說,馬克思完全有可能躋身“上流社會”,求得令人羨慕的個人前程。但是他卻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依然選擇了充滿荊棘和坎坷的革命之 路,於30歲時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指導了世界的工人運動,也為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帶來了希望和光明。

澎湃新聞:你眼中的青年榜樣或偶像,代表了怎樣的精神或價值觀,他們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怎樣的影響?

謝京旭:周恩來總理年少時便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並在23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此後的一生便全部貢獻於國家和人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要珍惜這個時代,努力學習,擔當起民族振興的重任。勇挑重擔、勇克難關,迎難而上,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哪裡有事業,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家”,鑄就“心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精神。

澎湃新聞: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如果選一種方式過五四青年節,你會選擇什麼方式?

謝京旭:我可能會選擇閱讀五四運動的相關歷史故事,感受當年青年們的一腔愛國熱情。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澎湃新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你認為當代青年怎樣在新時代踐行五四精神?你身邊有沒有真實的事例?

謝京旭: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我校的博士生林舒進近日被評為“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選人”。他參與研發15項扶貧新產品和新技術,幫助群眾銷售農產品60餘萬元,為脫貧攻堅做出突出貢獻。作為西安交大“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在人民大會堂等地巡迴宣講,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等領導同志接見表揚,先進事蹟被央視、新華社等媒體報道。2017年,他主動報名參加學校第一批科技扶貧博士團,赴安康市平利縣正陽鎮扶貧,並在第一期掛職結束後,毅然決定繼續留在平利縣為貧困山區的鄉親們再做些事情,主動申請參加第二期掛職扶貧工作。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正是踐行了五四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澎湃新聞:從1919到1949,再到2019,五四運動10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進入了新時代。從國家到個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你如何看待你親身經歷的社會變化?

謝京旭:從1919到1949,在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的領導下,中國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如今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從一個一貧二白的貧弱落後的國家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現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當代青年更應該飲水思源,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澎湃新聞:你的職業或人生理想是什麼,目前有沒有什麼規劃?你覺得自己(或者當代青年)要如何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中?也沒有感受深刻的具體事例?

謝京旭:在未來,我希望成為一名卓越的物理學家,去探索大自然最神奇的奧秘。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中才不會乾涸”。因此,我必須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擔當時代責任,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在為國家發展的奮鬥中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