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教育高考改革對考生會有些什麼變化?

感興趣粒


1.根據過去的一些試點省市的經驗,有約80%的學生選擇文理交叉的組合,而在實際生活中,文理交融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2.未來學生的選擇變多,理論上有12種組合,學生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特長與愛好,有助於學生的個性成長。

3.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按兩個序列分別排隊錄取,學生的選考科目須完全符合高校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才能報考。 高校招生方式與目前高考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填報志願專業優先,所選專業對選擇考科目可能有特殊要求,同一所大學不同專業錄取分數可能有一定的分差。

雖然選擇權增大,但對學生有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學生從高一乃至初中開始要有生涯規劃。第二,是要在高一階段打好基礎,為以後選擇做準備。,


格超梅上


新高考,新選擇

中國人講究執兩而用中,中華文化也絕不缺乏創新精神。改革是為了革除弊端,讓事物保持鮮活的生命力。

教育改革,“物有本末”,從基礎入手。

毫無疑問,當前的教育改革正慢慢觸及根本。但是,如果遲遲不能大幅度降低高考數理化的難度(經驗之談,此處不做論證),當然是在科學合理範圍之內,那麼,無盡的課外輔導便只能從地上轉為地下,從線下轉為線上,而且費用只能越來越高,老百姓的負擔也只會水漲船高。要知道,留給學生最好的禮物一定是對於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而不是急功近利的一時的成績。看看現在的小學生就一目瞭然。否則,對於學習的恐懼和厭惡必然會如影隨形。這一點,看看高校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就開悟了。

因此,轟轟烈烈的走班制可能最終只是解決了新高考學科選擇而造成的教學保障問題。至於其它天花亂墜的美妙,也許只能是包裝而已。

學科選擇,“以終為始”,加強生涯教育。

新高考,新選擇。學科選擇選的是什麼?學科選擇選的是高中階段的學業方向,選的是高等教育階段的專業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學科選擇影響著未來專業和職業選擇,應遵從職業發展規劃的相關規律和法則。表面上看起來是學科選擇決定了以後的專業和職業選擇。但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卻是本末倒置。

學科選擇正確的方法應是“以終為始”。即,先基於個人的職業興趣(內在的,非指表面興趣)、職業能力(內在的,非指表面的一時的學習成績)和職業價值觀,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和專業方向,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的學習情況以確定學業方向,即學科選擇。此處所涉及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職業價值觀,均非表面的、一時的興趣、成績、喜好,而是深植於內在的,基於心理測量和專業解讀所得到的結果。

符合內在特徵的學科選擇是學習者的原動力所在。相反,如果只是基於目前的成績和所謂的表面的興趣進行學科選擇,不論走班與否,其學習的持久性和耐挫性是值得懷疑的。正如《大學》所言之為學七次第:知,止,定,靜,安,慮,得。

道路千萬條,高考第一條。

高考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空,其重要程度當然是不一樣的。作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於個人,不論豪門學子還是寒門書生,高考之於個人的重要程度的觀測點,都無法也不能離開時代特點和時代要求。

高考恢復後的約二十年,基本屬於人才選拔階段,高考決定了人的身份,類似於科舉。科舉是中國原創的經由考試而分門別類進行人才選拔的重要人事制度,也是西方文官制度的老祖宗,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方案!當年的中專以上學歷,可都是國家幹部身份,即使後來改革了,這部分人的人事檔案也是首先過渡到人才市場代管,而非勞動力市場。

在此之後,隨著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從在象牙塔裡的社會精英培養,一步步轉變成了為各行各業進行高素質高知識高技能勞動者的培養方向。換句話說,高考無非是為了在未來獲得更多更優質的就業機會。於是,追求更高學歷對大多數人來說,往往不是因為真正在學業上職業事業上的偉大志向和濃烈興趣,而更多情況下不過是為了獲得被人僱傭時多一點優勢。當然,高考也就必然是未來機會的重要敲門磚。

進入新時代了,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對普通本科和職業學校的優化措施更加到位,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註定越來越接近市場的實際需求。國務院最近出臺的相關文件可見端倪。

因此,新時代高考對個人的發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以終為始”,不能及早確定更加具體的發展目標,依然以過來人自居,甚至完全以過往的經驗來指導現時代的高考,到頭來出現事與願違甚至違背初衷的情況也就是不足為奇了。

總之,高考是重要的,但並非是當然的。其對於個人的重要性,關鍵在於個人是否擁有了符合未來社會需求的、客觀實際的並且是相對具體的生涯發展目標。

結語:

目前,教育尤其是高考制度中最大的弊端是什麼?新高考除弊的同時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新問題?相信高層設計者的頭腦肯定比我們凡夫俗子要強大得多。但是,不論怎樣,如果不從根子上深挖,而只在形式上修修剪剪翻新花樣,也會初心不保,甚至事與願違。因此,教育改革更應該慎重行事。


圓滿未完成的i


車輪照樣向前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