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典籍考證唐代民間即有留傳至今的食品【烏米飯】的製作原料


點擊右上角關注。【烏飯子】,原名:南燭,別名:烏桐子、染菽、烏飯樹、米飯樹、烏飯葉、捻子等,杜鵑花科、越桔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有多數花,序軸密被短柔毛稀無毛;熟時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無毛。 花期6-7月,果期8-10月,果子味道與藍莓同。多分佈於中國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臺灣等地。 有助陽補陰,明目壯腎等功效,烏飯樹名也由此得名。

烏米飯原為民間食品,據典籍考證唐代即有。江浙一帶每逢濃歷四月初八,人人家中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是採集野生植物烏飯子的葉子煮湯,用所煮的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後撈出放入木甑裡蒸熟而成。烏米飯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烏樹葉中幾小時後煮成的。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而且人們相信在立夏這天吃烏米飯,就會護佑人們平安如意。

藥用價值 性味:甘;酸;性溫。 功能主治:安神;止咳。主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歡迎關注{農茗小歌}自媒體,成為一位自媒體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