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會比較合適呢?

三番種植


農村吃酒席給多少錢合適,那得看當地的經濟狀況和風俗習慣 ,經濟條件好一點,交通便利,與城市近一點的地區,禮金(紅包)就多一點,一般來說普通關係禮金相對少點,親屬關係禮金適當高一點;有些地區不收禮金,如廣東大部份地區不收禮金或收很少一點點,表表心意,但有些地區禮金比較重,給多少收多少,概不退返,比如我家鄉四川敘永,前幾年農村吃酒席,左鄰右舍,最低200元,關係稍微好點的最少500元以上,關係密切,親情重者上千上萬,一年四季,特別是入秋以後,祝壽的、喬遷的、嫁娶的、升學的、參軍的、滿月的、拜師的、繼拜的,五花八門,很多人變著法子辦酒席,隨禮的錢最簡單的一家一年都得花上萬,真是坑了我們這些既放不下面子,又不願賺昧心錢的窮人,幸虧這兩年政府禁止大辦,巧辦酒席,特別是禁止當官者辦理不必要的酒席,我們的份子錢少了很多,否則一年辛苦掙的錢,大部分都花在份子錢上面去了,我覺得還是廣東風俗好,不收或少收禮,你有本領辦事慶祝,就是圖親友捧捧場氣,並不應是為辦酒席想大撈一筆橫財,出發點不正確的辦酒席是不可取的!


篝火燎原




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合適?農村辦喜酒,一般都會封紅包,那該封多少呢?封多了,自己心裡也不爽,太少了,又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封多少。

像在我們家這邊,去吃酒席都是要封紅包的,一般都是看親戚的一個遠近來給紅包。像我舅舅的兒子結婚了,請我們家過去,我媽就封了1000元,如果是隔了好幾代的親戚了,我媽一般會封兩百。



還有,如果是我先辦酒席。你來我這裡只封了50塊錢,那下次我去你那裡也不會封很多的。如果是時間隔的不久,一般會封50或者100塊錢還回去。如果隔開了六七年,就會給成200左右,也不會給太多。禮尚往來,都是這樣。可能有的人就會覺得了,我家窮,傾盡了很多給了50,在他們眼裡你家有錢,更應該給多。我認為這個想法是不行的,別人的錢也是辛苦掙的,不是誇大風來的。你給多少,別人也會還多少。



我們這邊給錢,一般是最近親戚的給最多,當然還有朋友,他們也可能給的多。一般村裡的,不會給太多,具體金額還是看各個地方的情況吧。像我一個湖北朋友,她去喝喜酒,包的紅包最低都是500或者1000,甚至有人2000,所以她說喝喜酒都把她喝窮了。而我一般去喝喜酒都是200,關係好的500。

其實我覺得給多少關鍵是看個人、地方吧,我覺得別人來參加你的婚禮,已經是最大的誠心了,錢多少無所謂,重要的是心意。像有人不遠千里參加婚禮,給了200,你也不能說這個人不好吧。人家過來的時間、車費也花了不少呢。總之量力而行就好,都是禮尚往來的。


壯鄉小美


小時候最喜歡參加各種酒席,因為可以在酒席上敞開肚子隨便吃,長大以後卻越來越不喜歡參加酒席,不是酒席上的飯菜變得不好吃,而是每次參加酒席就要出份子錢。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很害怕參加酒席,趕上結婚的高峰期,可能一個月的工資都要用在隨份子上,每個地方在吃酒席時隨份子都有不同,下面就來說一下我們這裡酒席要隨多少錢。

我們這裡吃酒席隨份子的錢應該算比較少的地區吧,幾乎不會出現幾千幾萬元的禮錢,一般都是30元起步,500元封頂。隨份子的多少根據主家和自己的關係來決定。

首先來說什麼樣的關係會隨30元。在我們這裡只有普通的鄉親會隨30元,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會有很多既不是親戚關係又不是家族的和自己相處還算不錯的普通鄉親,在農村結婚圖的就是熱鬧,有人緣好的人家在辦酒席時,可能大半個村子的人都會參加,對於這樣平時很普通關係的主家喊自己去吃酒席,一般隨30元或者是50元就可以,主家也不會挑自己隨份子太少的理,當自家有酒席時別人同樣也會回30元或50元。

吃酒席除了會隨30元以外,大多數都是隨100元或200元,這樣的一般是自己家的親屬,比如自己的堂哥堂姐家的孩子結婚,當長輩的就會多隨一些,這樣的親戚關係一般不是特別親近,但是又不是特別的遠,平時關係處的也還可以,在吃酒席時會多隨一些。除此以外就是和自己關係特別親近的朋友的孩子結婚時,隨份子也會是100元或200元。

最後就是500元,在我們這裡隨500元的就是自己的至親了,比如自己的親侄子或者是親外甥結婚,這些和自己親緣關係特別近的話就是隨500元,當然瞭如果特別富有,多隨一些主家也不會反對的,但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500元就是最多的了。

在我們這裡吃酒席隨份子並沒有攀比風,大家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隨份子。個人覺得其實隨份子就是人情往來,別人家辦酒席自己會隨份子,當自家辦酒席時別人也會回份子,所以隨份子多少就按照自己的能力來隨就好,你們覺得呢


悠悠鄉村路


新農民川子為你答疑解惑!我們這邊的酒席在去年還都是100元,但今年已經全部漲到了200元,我在五一假期吃了3天酒席,每家都是隨200元的份子錢。按理說份子錢應該會按照過去的禮單計算。比如說別人來自己家裡是50元,那去別人家裡的時候只需要隨上50元的禮金就可以了,但隨著物價的不斷增加,大家都在漲錢,只能隨著大流跟著漲。

聽奶奶說在60年代的時候,禮金才不過幾毛錢,那個時候隨上1元錢就是大禮了,而到了70年代的時候,禮金普遍都是2元、5元。在80年代的時候禮金普遍在10元左右,到了90年代的時候禮金就漲到了20元、30元。在新世紀初的時候禮金已經漲到了50元,在08年之後禮金普遍為100元,一直到去年都是100元,而在今年很多人已經將禮金提升到了200元。

不過也有一些人家還是隨上100元,隨上這麼多錢也沒什麼,畢竟按照過去的禮金隨的,只要隨上的禮金不比人少,那就不會有什麼人說的。畢竟吃酒席要本著禮尚往來的原則,保證每個家庭都不會吃虧,但因為家裡的孩子多少問題,所以還是會有吃虧的情況出現,一般農村人都不會計較。

在農村吃酒席需要看什麼身份,這樣才能知道隨禮多少。如果是關係比較普通的家庭,只需要隨上200元的禮金就行,但如果是朋友關係的話,那就需要隨上300元或者500元的禮金。如果是親戚的話,一般會根據親情的遠近,來決定到底隨多少錢。如果是外甥這樣的近親,一般根據酒宴的類型,隨上五千元一萬元,其他的親戚也要隨上500元、1000元。

一般隨禮還是講究個人心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關係好的隨多一點的,大家怎麼看呢?


新農民川子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不管誰家裡辦事我們只需要隨上20塊錢就可以去那隨便吃,而且那時候因為平常生活清貧很少能吃到肉,只有等到誰家辦酒席才會吃到香噴噴的肉,所以小的時候總是盼望著誰家能娶媳婦誰家能辦壽宴,那樣的話就可以安慰自己的肚子了。在中國辦酒席隨份子錢是一個民風風俗,而且隨份子錢也是一種人與人交際的方法,不同的人隨的份子錢還不一樣,關係非常好隨的多,關係一般隨的就大眾化,也就是說從份子錢就能夠看出你們的關係親疏,同時也能看出一個人對你的重視程度吧!但是過去農村隨禮多數都是圖個熱鬧捧個人場,現在農村辦酒席隨份子錢已經明顯脫離了農村的民風有點變質了,以前人們只是單純的賀禮了,但是現在除了婚喪嫁娶之外,學子宴、滿月宴、生日宴等等層出不窮的辦酒席藉口,讓很多農村人倍感壓力,讓這個農村酒席失去了它自身的意義。但現在在農村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比較合適呢?咱們就從以下三點來進行分析:

一,關係親多隨點、關係一般隨大流

其實每回你們隨完禮,主人家都是回去要翻閱一番,看看大家都隨了多少錢,等到下回你家辦事情的時候就會按照這個禮金在給你回過去,這也叫禮尚往來。不要小看你隨禮的多少,隨禮都是記在人情簿上的,你們關係好的話這禮金自然就不能少了,要是少了人家主人家該想你們之間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了。在我們村子現在的行情就是,如果跟主人家關係好就會隨500元,當然有財大氣粗隨1000的但是比較少,關係一般的也就200元,像過去隨100,50元的基本是沒有了,畢竟現在這物價水漲船高,原先200塊錢可以辦一桌,現在500塊錢在農村也就能辦一桌最一般的,總不能隨的太寒蟬讓主人家寒了心吧,所以建議如果是村裡辦酒席的話關係好500元,關係一般200元就夠了。

二,“百家客”隨風俗

說起百家客就是過去村裡誰家有事辦酒席,那麼我們認識的不認識的就會一家人全都參加,而且隨的是一份禮金,這個禮金的大小跟那些親戚朋友隨的禮金不一樣,可以根據村裡的風俗傳統來進行隨禮,我們村過去百家客隨禮就是30元,50元,但現在的百家客都是最少100元,或者200元了,也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的,畢竟都是一個村的,一家人去你在拿個30元、50元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所以如果是百家客的話,隨100元或者200元就行。

三,隨禮量力而行

以前隨禮是在婚喪嫁娶這些大事上隨禮,現在的隨禮五花八門,創意也層出不窮實在是讓很多農村人承受不了,記得我爸爸去年一個8月份,學子宴、壽宴還有婚宴總共隨出了6000元,我爸一個月才掙3000多塊錢,相當於兩個月工資隨沒了,這也確實讓人壓力山大,但都是一個村的不去還不好,只能硬著頭皮去了。如果手裡有錢還好,如果沒錢的話,就真的量力而行了,不能讓一個禮金壓垮了你的生活,所以如果你有能力就多隨一點,如果能力有限的話就量力而行,千萬別打腫臉充胖子,因為現在隨禮不是都能收回來的,這也相當於投資需謹慎了,畢竟現在的人誰能說的清呢。

以上是對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會比較合適呢?的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條友們還有更好的建議,可以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鄉村關中


這個還真沒個準數吧,親疏不同地區不同肯定有差別。

我老家浙江某個小鎮,九十年代中期單位同事之間出手已經不菲。

記得當時剛參加工作,正趕上工資改革,每個月可以拿到380左右。然後一個同事娶媳婦,300就沒了,心疼了我好久。當月生活費不僅沒上貢給我媽,還得向我媽舉債。

第二個月,剛盤算好怎麼花,哐的一下,一張搬新居的請帖砸在我辦公桌面,砸到了我的心裡,疼啊,200又沒了。

第三個月,僥倖躲過,總算還了債。

第四個月,咔,心又疼了,有人生小孩,好在生小孩100,沒把我扒淨。

再後面,存了點錢,過年時一股腦給那些表弟表妹們瓜分了,第一年工作啊,要派壓歲錢,要孝敬長輩。

唉,整個年都是在鬱悶中度過,巴不得不出門。

現在生活在廣東,廣東的禮錢真是比較合理,這方面沒什麼攀比。過年過節利是封,5元也行,10也行,就是圖個好意頭。今年有個普通同事結婚也就是人均200-300,關係好的就包個五六百。我覺得廣東人真是實在。我有的同事現在過年都不願回老家,太費錢。

今年過年時有一個紅包地圖,廣東是墊底的存在,真的覺得很慶幸啊。

你們那呢?負擔重不?





沙粒和螞蟻


陝西農村。

記得原來(十幾年前)吃酒席,一般關係的隨禮十塊錢,關係好點的但不是親戚的就二十。如果是沾親帶故的,那就看親戚關係定,不超過二百,越親的隨禮越多。吃的菜是蘿蔔絲炒粉條,土豆片,豆芽,豆腐,肉菜有小酥肉,一個紅肉,只能記得這麼多了。

現在我們村一般關係的都是五十塊,好點的二百塊錢,親戚都是三百五百的,如果家裡有親弟弟妹妹結婚的,當姐姐都給隨禮三四千塊,越來越高了,菜也好了,飯桌上多了飲料,菜有魚,蝦,雞🐔,菜品一年比一年好了。

我們村在秦嶺山裡邊,屬於陝西落後農村,越發達的地方隨禮越高,酒席上吃的喝的也越好。離縣城較近比我們村富裕的地方都是直接去酒店辦酒席了,不用操心,直接交錢就行,服務還好,比在家吃好多了,現在小年輕結婚都願意去酒店辦,看起來有面子。

禮金是年年高漲,對個人對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成了不小的負擔,相互攀比,隨禮都隨不起了。



西北小婷


現時代的酒席送禮都要分哪個區域的當地方俗而定禮錢的多少,現在普遍來說,農村與城裡的酒席都形成了一個模式,金錢。

紅白喜事,生日喜慶,考學建房等都在辦酒席,我記得小時候農村辦酒席,辦得特別的隆重,那時候禮錢都是十幾元,倒挺熱鬧的,那時酒席的熱鬧是用生活標準來定,從沒有人提起禮錢的多少,只要你去了說明看得起才來,現在我們農村一般的禮錢都在200元以上吧,少於200元好象面子上過不去吧,因為現在辦酒席是以金錢為重而辦酒席,有了金錢就失去了情禮,當然在親戚與親戚之間的禮錢多少就不一樣,象現在的重慶農村親戚送禮了得,現在人情世故壓力特別的大,親戚送禮出手最少五六千,甚至上萬,所以現在的送禮要能回到從前多好,但是我在河北省的一個縣裡的農村,見過一次辦酒席,周邊人送禮就10元錢,只送禮不吃酒席,登記了走人,只有親戚入席吃酒席,這種送禮沒有壓力多好呢?

農村辦酒席送禮也是根據現行的物價而定送禮的多少,我覺得送200元最合適,你們覺得現在送多少更合適呢?








人生如夢158167915


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比較合適呢?

作為農村人,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村裡有人辦酒席,意味著不僅有肉吃,而且還有飲料喝,如果碰到喜事還有喜糖拿。後來長大了,成家了,就不是那麼期待酒席,一來生活好了,也不缺吃喝了;二來需要自己隨禮了,尤其是節假日,排隊吃酒席,家裡人得分開,不然真吃不來。

小時候隨禮一般20,30,50,100,前兩天在家裡看到我姐20歲生日宴的禮單,06年的時候,基本上隨的都是50,近親一般100。但是,現在基本上最低200,就像這個五一節假日,已經出了四頭禮了,分別兩個過壽,一個滿月,一個結婚,隨禮一共花了1300元。不過也有特殊的,比如我的姑父,貴州的,他們那裡一生只辦兩次,喜事和白事,所以出的禮比較大,村民基本上5000起,親戚基本上10000萬起,如果碰巧好幾家一起辦,真心拿不出。

同時,不同的酒席,隨的禮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酒席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小孩出生滿月酒。如果只是鄰居或者村民關係,沒有親,一般隨200。如果是親戚或者朋友,一般小孩200,隨禮200;如果更親,可能是小孩500,隨禮500,這個根據自己情況,量力而行。回禮一般是31個雞蛋+1包玉溪香菸。

2.生日宴。以前村裡有些人家10歲,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都會辦宴席,現在基本上60歲之前只辦10歲和20歲。一來確實在家辦太麻煩,需要請廚師、買菜買酒、租大棚、找幫工等;二來確實辦一次虧一次,有些地方酒水差些的可能有些結餘,但是我們這因為酒菜席面大,基本上都虧本。正常隨禮200+一箱飲料,親戚一般隨禮200,500,1000都有。回禮一般是2碗大碗麵+1包玉溪香菸。

上面沒有提到的,還有老人生日宴,一般70之後,我們這有過9不過10的說法,所以要辦就是69,79,89,99等,這個一般都不收禮,帶點禮品即可,主要是圖熱鬧。


3.結婚宴席。結婚宴席是排面最3大的酒席了,小時候男方娶妻要辦3天,現在縮減到2天了,也就是暖房酒(中午+晚上)、婚宴酒(中午+晚上)。結婚酒席一般村民出200,親戚的話會出三輪,分別是洗澡錢、改口費和禮份錢,一個200-1000不等。回禮一般是1盒喜糖+1包玉溪香菸,給洗澡錢的還會回四件套。

4.白事。有人去世,一般也會操辦三天,不收禮,帶點紙錢即可,不過每家每戶要出人幫忙,以彰顯仁義孝道,減輕主家痛苦。


所以,參加不同的酒席,隨的禮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出200,還是更多,考慮幾種情況,一是關係遠近,畢竟如果近親,出的太少也說不過去,因為基本上是老少出動吃酒席;二是同樣關係出了多少,我們不是說要攀比,但是一般關係一樣的,都會商量好,統一數字,這樣面子上都好看;三是上次你家辦事別人出了多少,以及中間隔了多久,如果剛剛辦過,那麼別人出多少,你出多少,如果隔了好幾年,可能要適當增加,比如別人出100,現在你就出200;四最為關鍵,就是量力而行,不攀比,本來隨禮就是禮尚往來,出太多也沒有多大意思,考慮自己的實際經濟能力即可。

以上就是指尖三農所在農村酒席隨禮和回禮的情況,不知道你們那裡是怎麼給的,歡迎發表你的看法。


指尖三農


農村吃酒席一般隨禮多少合適?

我家是農村的,記得小時候我隨禮的那種情景,在我爺爺那輩的時候有兄弟七個,我們就叫大爺,二爺,三爺這樣排著叫,因為是山區,有幾個爺爺不知道什麼原因就住的比較遠,那時候我七八歲第一次去那麼元吃酒席,像是二爺爺家的什麼喜事,通知我們去吃酒席,我們這邊要通知所有家族裡的親人每家去一個。當時家裡就讓我去的因為中間隔著一條大河,要座船當時船票不知道是一元還是五毛都忘記了,那時候爸爸一共給了我十二元,十元出禮,二元船票。

後來再大些村裡有紅白喜事,弟弟都和我掙著去,爸爸就說一人一次輪流著來,因為都知道酒席上有肉吃,還有平時在家吃不到的好吃的,到了九幾年的時候我們都大了點,生活水平也慢慢提高了隨禮的錢也從之前的時元漲到二十三十,記得家裡都有份禮單上寫的很清楚,比如說遠房表叔家上次來我們家隨禮是五十元,我家再去表叔家還禮也最少五十元。每次隨禮爸爸都翻翻禮單。

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就沒有五十一百,農村最低都倆百了。有些地方的風俗不一樣,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關係都不同,親情,友誼同事,等等關係不同隨禮也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