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中的西山和東海在哪裡?

我國古代有很多神話傳說,精衛填海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精衛鳥堅忍不拔、不屈不撓,與環境抗爭的頑強精神,千百年來激勵著我們。故事中,精衛鳥日復一如地從西山銜草石以填東海,那西山到底是哪座山?東海是我們常說的東海嗎?若不是,又是哪裡呢?

《精衛填海》中的西山和東海在哪裡?

《山海經》中記載精衛填海的故事是這樣的:“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故事是說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在東海遊玩,溺水而亡,其精靈憤然化為精衛鳥,日復一日地從西山銜來樹枝和石子,發誓要填平東海,免得後人再受水難。

《精衛填海》中的西山和東海在哪裡?

從《山海經》記載中,我們能找到一些線索,精衛鳥棲息、銜草石的西山即為發鳩山。發鳩山在哪裡呢?在山西長治市長子縣境內。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隸屬於長治市,東距長治市區約20公里。長子縣東望太行山,西枕太嶽山,處於太嶽山脈向太行山上黨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

《精衛填海》中的西山和東海在哪裡?

長子縣是個千年古縣,因這裡是上古帝王堯的長子丹朱的封地。春秋戰國時期,長子建有上黨第一大城。西漢時期始置長子縣,秦漢數百年一直為上黨郡治所在。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在長子縣稱帝,建立西燕,並以長子縣為都。在很長的時期,長子都是上黨的中心。

《精衛填海》中的西山和東海在哪裡?

關於精衛填海,上黨一帶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炎帝神農氏在上黨盆地嘗百草、治理水患、教民農耕。女娃在跟隨父親炎帝治理水患的過程中,不幸在漳水(漳河)溺亡。因女娃治水因公殉職,後人敬她為漳水之神,還在發鳩山濁漳水的源頭修廟祭祀她,後來這座廟被宋徽宗趙佶敕封為“靈湫廟”。

既然女娃溺亡於漳河,女娃化作的精衛鳥所發誓要填平的東海自然就不會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東海(我國東部的領海)。漳河分為濁漳河和清漳河。濁漳河是上黨境內最大的河流,是上黨的母親河。濁漳河在先秦時期被稱為“潞”,即是以其水勢大而得名。以前濁漳河每到夏季,經常發洪水,若是水患更嚴重的上古時期,可以想象有多恐怖。

《精衛填海》中的西山和東海在哪裡?

《山海經》中說精衛鳥誓要填平的“東海”是“漳水出焉”,即“東海”為漳水的源頭。濁漳河的南源為發鳩山東麓靈湫廟的四星池,也就是說四星池即為“東海”。打蛇打七寸,填河填源頭,這倒是挺符合常理的。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就像陶淵明在詩中將精衛鳥和刑天相提並論那樣,精衛填海的精神會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更多山西地理歷史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