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王潤達:“小警察”用“早飯私訪”化解擁堵難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一代又一代交通管理者殫精竭慮、開拓創新,使得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我將接好這根接力棒,以實際行動,踐行新使命、忠誠保大慶,用腦、用情、用心為城市交通管理的精細化添磚加瓦。

從警前,他曾是一名足球運動員、鋒線“明星”,2014年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報考警校穿上心儀已久的警服,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他說自己的夢想就是在機鐵轟鳴中守護申城的平安。

他就是王潤達,來自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交警支隊一大隊。

民警王潤達:“小警察”用“早飯私訪”化解擁堵難題

王潤達(左邊)和同事探討開闢臨時停車點設想。

作為支隊內最年輕的警長,王潤達的工作成績常年居於支隊榜首,有責投訴始終為零。每當有人問起他的執法是否有什麼“竅門”時,王潤達總會眯起小眼樂呵呵地說:“我的眼睛小、口才也一般,所以就多笑、多聽、多想咯。”在招牌式的微笑背後,是一顆細緻入微的內心。

剛當上警長那會兒,王潤達轄區內多條道路車流量大、交通問題多且雜,通常是疏導解決了一個頑疾,下一個問題又冒了出來。客貨混行、大車調頭、班車上客、貨車卸貨……每次王潤達執法時,總會聽到不同的抱怨聲音——“超市要送貨、交警不準停,叫我們司機咋辦?”“交通要保障,我們老百姓的正常通行需求也要照顧呀。”王潤達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下定決心要把轄區交通頑疾解決好。回到隊裡後,王潤達就去請教老師傅。老師傅表示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車多了,路就這麼寬,擁堵是正常的。

有些事,還是要親自從當事人口中才能找到癥結,從而化解問題,王潤達打算從職業“老司機”入手。偶然一次,他發現不少司機都會選擇在南廣場的一家餐廳吃早餐。於是,在上班間隙或休息的時候,他都會穿上便服到該處坐坐,點一杯豆漿、一塊粢飯糕慢慢啃。見到身著工作服的貨車司機,便主動聊聊路況,一起“發發牢騷”。“這條路如果一次性多放進三輛車的話會快不少。”“那條路東西向早上車子不多時,紅燈時間需要這麼久嗎?”“公交車前面這塊空地完全可以改成虛線嘛,不影響通行,還能避免私家車亂下客。”王潤達耳朵聽著、心裡記著,之後便和同事們思考鑽研如何優化道路通行,把整體管理水平和城市能級向上提升一個檔次。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王潤達每天收集一點思考一些,一家家地跑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記錄校車、郵政車、菜籃子工程車等行駛路線和停靠點,警組的轄區交通圖也被他做了密密麻麻的記號,慢慢地也總結出了一些停車和通行車輛的行駛規律。王潤達把自己的結論拿出來與大隊領導探討,最終形成一個書面的設想。隨後,大隊根據這些設想聯繫區建交委、街道辦開展試點。根據需求在社區、學校等場所合理設置了時段性泊位20個、臨時停靠點12個、上下客點5個。王潤達主動協調沿線出車單位優化出車時刻表,同時組建“轄區停車管理”微信群,及時反饋和溝通相關問題。從車輛功能性角度分流,環環相扣,一條路的通暢也會優化周邊路段車輛通行效率,擁堵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

交警給人的印象是白帽子、皮膚黑、吹著哨子疏導交通,至於民警是誰、有什麼特長、什麼性格,卻鮮有人關心。王潤達認真細緻的工作,司機們開始記住這張臉。一次,王潤達處理一起交通事故時,就被其中一方駕駛員認了出來,“小夥子,原來你是交警啊,難怪我感覺這裡的交通燈好像會讀心術似的。現在上海警察的工作的確有水平,‘小警察’給我們解決大困難呢。”原來,這名司機曾在餐廳與“私訪”的王潤達探討過交通問題。

如今,到那家餐廳吃早餐已經成了王潤達的習慣,他始終秉著“多聽、多想”的竅門,用熱情和微笑繼續描繪那張密密麻麻的交通圖。漸漸地,駕駛員的意見少了、建議多了,牢騷少了、滿意多了。誰說交警不能進百家門、吃百家飯?這就是王潤達的“早飯私訪”。 (吳藝 馬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