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區北部的“賽汗塔拉” ——青山區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

●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7.38億元,環境治理面積達62平方公里,原有林地改造3.7萬畝,新增人工造林2.61萬畝,栽植各類苗木605.4萬株,礦坑治理和危巖體治理1621畝,配套修建防火作業道路160公里,修建人工湖、蓄水池約32.7萬立方米,鋪設管道10.12萬米

●2017年以來,青山區在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過程中積極推行“青山方案”,承諾扶持生態修復企業發展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等產業,對企業修復地塊每畝補貼2000元,覆土補貼800萬元,共計補貼4467.4萬元

□記者 郭健

青山區境內大青山南坡總規劃環境治理面積約70平方公里,整體呈東西帶狀分佈。這裡曾是一片沒有水源的不毛之地,因長期採石導致危巖山體遍佈。自2012年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開展以來,政府企業共同投入,引水、綠化、修復工程齊頭並進,這裡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山綠水重回視野,包頭城區北部的“賽汗塔拉”呼之欲出。

一挑大擔子

4月末的包頭,抬頭見綠,大青山南坡青山段同樣生機盎然。站在高點眺望,南面遠處的城市高樓林立,一派現代繁華,稍近的村居白牆灰瓦、溫室大棚整齊有序,寧靜祥和;東西北三面峰巒疊嶂、溝壑縱橫,藍天掩映下綠樹點點成輝,一片片蓄滿水的窪地碧波盪漾,挖掘機、裝載車穿行在山間,伴著耳畔呼嘯的山風,令你產生不同於城市的遼闊和曠達感,心懷讚歎。

眼前所見,並非渾然天成,而是緣於2012年開始的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那一年,青山區在全市率先引進7家生態修復企業,全力還綠大青山。

截至目前,該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7.38億元,環境治理面積達62平方公里,原有林地改造3.7萬畝,新增人工造林2.61萬畝,栽植各類苗木605.4萬株,礦坑治理和危巖體治理1621畝,配套修建防火作業道路160公里,修建人工湖、蓄水池約32.7萬立方米,鋪設管道10.12萬米。同時,組織林業、國土、環保等10餘家單位,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集中清理違法工礦企業86家。

所有的工程參與者都說,這是一挑大擔子,雖然困難重重,但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我們必須要做好。

為了保證新栽樹木成活率,工程建設者們在鋪設管道、引水上山的同時,配合綠化用車一趟趟把水運到每個山頭,讓每棵樹苗隔幾天就能“暢飲”一次。“引生態應急水源上大青山供綠化企業免費使用,青山區一年的水費投入就達2000多萬元。”青山區山林站副站長王天理說。

青山區的86家採礦石企業主要集中分佈在笸籮鋪項目區1600多畝的土地上,這些企業徹底撤離大青山後,留下大量廢棄礦坑,工程建設者們因地制宜,打造出30多個蓄水池,為綠化所用,最大的礦坑深達7米多,能蓄水6萬立方米。

蓄水池改造者——北京美亞園林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夏強說,治理礦坑要先治理周邊的危巖體,把山體削成緩坡狀,沿坡種植油松、側柏等綠樹,然後用石粉、沙子鋪平礦坑底部。為了蓄水不滲漏,還得在坑底整片覆蓋土工布,改造最大的一個礦坑用時就達4個多月。

採石者不僅留下了幾百個礦坑,還有成群的危巖山體,這些不規則的裸露山體迎風而立,令人觸目驚心。有一處六面懸空的危巖體,施工人員通過六次爆破,底下加固擋牆,上面培土後再種樹,才成功化解了危巖體和地質災害。

一種新模式

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繁雜,投資量巨大,考驗著每個參與者的智慧和執行力。

2017年以來,青山區在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過程中積極推行“青山方案”,承諾扶持生態修復企業發展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等產業,對企業修復地塊每畝補貼2000元,覆土補貼800萬元,共計補貼4467.4萬元。與此同時,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累計僱傭農民工10000餘人次、僱用機械7800臺次,幫助附近村民增收3170萬元。政府零星流轉村民土地10000畝,交給企業使用,受益村民約6000人,平均每畝地租500~700元,人均增收3000元。

政府、企業、村民共同參與、協同配合,達到了多贏局面。“在生態修復過程中,社會資本投入約15.51億元,佔比89.2%,政府引導資金約1.87億元,佔比10.8%。”王天理說。

青山區用資金和政策扶持調動企業積極性的同時,也促成了沿山村民從“挖山人”向“修山人”的轉變。曾經的東達溝村靠山吃山,貧窮落後,在大青山南坡生態修復工程中,村裡人賴以生存的採石業被徹底取締,青山區看準這裡幽靜古樸、有藝術家聚集的優勢,因勢利導,將其一步步打造成遠近聞名的“藝術村”。如今,藝術大講堂、藝術體驗中心、民俗博物館等建築先後在這裡落成,東達山藝術區已連續舉辦兩屆麵塑藝術節,節假日裡吸引著大批藝術家和普通市民來此寫生、遊玩,文化旅遊產業風生水起。

許多來過包頭的外地人曾說,包頭的東西南三面風光秀麗,唯獨北面的大青山光禿禿的,很不協調。如今,包頭的決策者正在青山腳下打造生態文明思想教育示範基地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示範基地,這裡正持續綻放綠水青山的靚麗容顏。

版權所有:包頭日報社 運營服務:包頭新聞網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