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0後快遞經理年入200萬 快遞員的逆襲之路刷爆網絡

僅靠攬件年入百萬?

一位80後快遞員的逆襲之路

近期刷爆快遞圈

對於多數快遞員來說

月入低於5000元

全天12小時

無雙休才是常態

專家呼籲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高度關注並持續改善

快遞員的生存狀態才是正道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吧⬇️

中國經濟網:北京80後快遞經理年入200萬 快遞員的逆襲之路刷爆網絡

200人團隊每天5000接單量

北京80後快遞經理年入200萬

萬光輝在一張北京城市地圖上標示出他的業務範圍。昌平區、順義區、朝陽區、海淀區的大部分區域都是他的攬件區,覆蓋了小半個北京城。

因為年入百萬元,萬光輝在京城快遞圈裡小有名氣。

五年前,萬光輝揹著50萬元的負債來到北京,做起了一名普通快遞員;

三年前,他所在網點攬收件數量大幅提升,團隊人員從10人增加到200餘人,片區裡的消費者和他們很快就打成一片。

現在,萬光輝成為一名網點負責人,年利潤超200萬。

“現在我們有200多個快遞員專門負責攬收件,

快遞員每單能賺5-8元,

我自己抽成最少,也就幾毛錢,

但依靠每天5000單的單量,

一個月也有十幾萬。”

——萬光輝告訴勞動報記者

從一名普通快遞員開始,萬光輝一步步做到主管、副經理。為什麼是他?他說自己把這份事業“當成自己的去做”。

“在我還是普通快遞員的時候,我半夜起來去上廁所。看到庫房沒關燈、沒關門,或者有的車子沒推進來,我都會直接去弄好。”

他說,憑著這份責任感,自己越來越受到經理的信任。客戶們對萬光輝也很信任,每次他去上門取件。客戶都讓他自己稱重,報個數就行。萬光輝感謝這種信任,經常在重量上給消費者一些讓利。

2016年,網點經理選擇了退出管理,讓萬光輝接替了經理的崗位。但此前經理投入的300萬元並沒有撤出,萬光輝對這位“伯樂”非常感恩。但剛剛接手的萬光輝發現,網點經營的確面臨不少問題。

一方面,當時快遞網點的收入主要來自派費,由於快遞公司特有的運營模式,派費不高,導致網點盈利有限;

另一方面,快遞員流動性非常高,每單僅1-2元的取件派件費,收入不高的同時壓力很大,經常因為各種問題被罰款。

就在這時,菜X裹裹開始在北京推廣,“2小時上門取件”成為許多居民的寄件首選。萬光輝帶領弟兄們加入了這一行列。

“當時菜X裹裹還是搶單制,我就動員了快遞員一起搶,攬件單量有所增加,慢慢地形成了10多個人的專門隊伍,只負責包裹攬收。”萬光輝說。

到了2017年,菜X裹裹改成了派單制。派到的訂單,就要在規定時間內取件,才能讓消費者有好的體驗。這是萬光輝的關鍵時刻,他選擇了進擊,把其他網點不願意承接裹裹訂單的區域,都接手過來。

現在,萬光輝的團隊有200多個快遞員,其中專職負責攬收件的就超過200人。除去所有成本,萬光輝現在每年賺下的利潤接近200萬元,其中絕大部分是來自訂單攬收。

滬00後快遞員月收入過萬撐起家庭和夢想

全國300萬快遞員,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著他們的影子,作為其中一人,如果說萬光輝的高薪故事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那麼19歲快遞小夥王修賓,則完全是“腳踏實地”。

在魔都送快遞,王修賓習慣了穿街過巷、健步如飛,會計算自己上樓的速度,也會在腦海裡模擬出每個包裹送達的時間和路線。“速度要快,嘴要甜。”是他對待工作的七字真言。

早上10點,他騎著公司配備的電動車,風一般地停在了上海百世快遞普陀七部的門口。

工作了兩個多小時,休整片刻要繼續跑9點到11點區間內的剩下的單子。

他看起來很小,有著一張娃娃臉,他騎車的速度很快,因為速度帶來的驕傲感,會讓人覺得他更像個孩子。速度感不僅體現在他騎車,而是貫穿整個取件流程:驗碼、裝袋、封口、貼單,他常常一氣呵成。

這邊快件剛發送賬單,電話馬上打到下一個客戶,“您好,我在15樓,馬上下到2樓,你來前臺吧。”

“做我們這行,是服務業,要活潑點,嘴甜,跟人打好交道。”跟保安是寒暄和關心的方式,跟客戶則是從稱呼做起,“30歲左右的都叫姐,50歲的叫阿姨。男的就對應著叫哥,叫叔叔。”

年輕氣盛的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好勝心,“我就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普陀七區的30多個快遞員當中,他的取件數量和速度常年第一第二,緊咬排名的那個人因為“負責的是學校,一下子就能取到幾十個那種。”

從去年開始,他確實賺到了平均線以上的水平,一天100多個快件,月收入基本都能上萬。

從早上7點起床,到晚上7點收工,12個小時裡王修賓的頭腦裡塞滿的是時間、地點、取件。不過工作結束後,他也會盡量抽時間給家裡打電話。“最少一週三到四次。”雖然偶爾疲憊,但家人在背後,他仍然充滿極速前進的動力,也堅信付出就有回報的樸素真理。

“我現在想的是,能多賺一點是一點,因為積少成多。可能承包個站點,現在還在四處看,暫時沒有合適的。找到合適站點的話,找十個八個人過來一起幹不是問題。”說起未來的長遠打算,王修賓這樣說。

中國經濟網:北京80後快遞經理年入200萬 快遞員的逆襲之路刷爆網絡

無底薪成為行業標配每天工作大都超12個小時

通快遞員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呢?記者詢問韻達、順豐、天天、圓通等幾名快遞員,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每月有六七千元。”

無底薪成為行業標配,而除了順豐可選擇公司繳納三金,其他幾家快遞公司均不繳納。

根據國家郵政局年初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多數快遞員的月收入仍然在5000元以下

■儘管在“雙11”期間,快遞員的收入普遍提高,但大部分也不超過萬元

那麼是這些月薪不高的普通快遞員不努力嗎?答案顯然不是。實際上他們的付出也很多,每天工作基本超12個小時,無雙休幾乎成為工作常態。

“從早上7點開始攬件,差不多到晚上19點下班。這還不是重點,重要是有攬件訂單來了,我就必須儘快趕過去,超時就要罰款,但我管的這個片區又特別大,所以來回跑、爬樓等,全都是體力活。”

以京東快遞員為例:常常早上6、7點就已經開始拉件、派件,而最晚要到晚上9點多。

快遞小哥每派一單賺1元-2元錢左右

收一單至少是運費10%—30%的提成

因此,快遞員收入和辛苦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關鍵還是要看分到的“片區”:

如果分到寫字樓集中,或者淘寶賣家集中的“好片區”,那麼有可能集中一個地方就能收很多件,既有數量也相對省力。

如果是居民居住密度較高、特別是老年人居住較多的片區,那麼就多以派件為主,不僅提成相對較低,體力和精力也會更累。

中國經濟網:北京80後快遞經理年入200萬 快遞員的逆襲之路刷爆網絡

重視行業“過勞”現狀

持續改善快遞員生存狀態

根據國家郵政局調查,快遞員的主要壓力來自多方面,包括:

●工資福利低

●客戶不理解

●工作時間長

●社會認同感低

●快件難送

●升職難等

從職業感受看:

●35.8%認為這份職業有前途,值得幹下去

●43.35%認為還需要幹一段時間再說

●20.85%明確認為目前只是過渡,以後還會跳槽

根據快遞行業現有普遍“無底薪”的薪酬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講,快遞員要想得到高薪,是用高強度勞動和高風險運轉“拼”來的。

電子商務特約研究員、現代物流專家李曉曦律師指出,這暴露出勞動力市場計件分配之下的種種潛在危機,也警醒著快遞行業亟須在法治軌道上提升運行水平。《勞動法》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休息一日。”所以,如果快遞員無雙休是常態,那麼這種模式的工作狀態,實際上已經違反了法律規定。

李曉曦律師認為,在一個“讓勞動更有價值”的現代社會里,應當——

★提升快遞員的薪酬待遇

★完善他們的社會保障

★給予他們更多的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

“只有讓快遞員更有‘獲得感’,才能吸納新鮮血液的加入,推動行業發展。”李曉曦說。

記者注意到,針對快遞員工作、生活中面臨的諸多問題,近來多地開始採取針對性解決措施。上海市日前出臺快遞員等靈活就業群體工會會員專享基本保障政策,專享的四類保障範圍為:

●住院補助金

●特種重病保障

●意外傷害和重殘保障

●疾病身故保障

個人最高保障金額達9.08萬元/年

而面對繁重的末端配送壓力,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嘗試智能快遞櫃、驛站等新型配送形式。與此同時,依託於淘寶和閒魚上的發貨,菜鳥裹裹的寄件服務衍生發展。每單12元起,快遞員2小時上門取件的模式,於用戶,能用錢買時間和服務,於快遞小哥,有了多勞多得的可能。

來源:勞動報(laodongbao) 中國經濟網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