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年殺華佗真的是因為多疑嗎?終於明白,曹操才是最睿智的?

yl大愛牛奶


揭秘華佗死因之謎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華佗與董奉和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與扁鵲、張仲景及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然而,著名中醫學家華佗死因之謎,歷史學家眾說紛雲,版本有:一是《三國志》華佗自傲醫術高超,借給曹操治病之機企望達到升官晉爵的仕途目標,觸犯漢律慘死獄中。二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編撰曹操對華佗利斧開顱手術引起疑心,認為華佗為關羽報仇,治罪殺死神醫華佗,反證了華佗醫術的神奇。讓我們以史為鑑看看華佗其死因真相:

一、華佗仕途慾望 觸犯漢律致死


1、“學而優則仕”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華佗本為“士人”,入仕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標,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眾多讀書人的信條。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社會上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點,公卿大多數是熟悉經術者,學儒讀經成為社會風尚,而醫藥技術雖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卻為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名醫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這種社會風尚自然對華佗有所影響。

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年少時曾離開家鄉,到徐州地區求學,通曉數種經書(指《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與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入仕做官也是華佗的人生目標,從醫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但是,《華佗傳》還記載:“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闢,皆不就。”這又是為什麼呢?

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華佗才氣大,頗自負,認為陳珪、黃琬薦舉的官職都不大,不肯為之。二是他醫學上已有所造詣,不願為此小官而拋棄已有成就的醫學。

2、“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懊悔學醫。走上從醫道路後,華佗深以為恥,經常後悔,對自己的醫生身份,耿耿於懷。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性格也變得乖戾了,難以與人相處,因此,范曄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記載他“為人性惡,難得意”。在後悔和自責的同時。 醫生,在史書上歸入《方技傳》,絕無可能單列一傳,從這個上面也可窺知一二。所以,華佗時刻在尋找走上仕途的機會。

3、華佗要挾曹操 意圖謀取官職。魏王曹操患有頭痛病,後來尤甚。曹操請華佗為他治療“頭風”頑症,華佗用針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國志》對此的記載是,“佗針鬲,隨手而差。”後來,隨著政務和軍務的日益繁忙,曹操的“頭風”病加重了,於是,他想讓華佗專門為他治療“頭風”病。做自己的侍醫,但是華佗不願意。據《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想利用為曹操治病的機會,以醫術為手段,要挾曹操給他官爵。曹操後來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說,華佗能治好這病,他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這說明曹操當時是明白華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並沒有立即滿足華佗的要求。

《 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華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賜給四十斛小豆,並放寬期限;如果華佗說謊,就拘捕押送他回來。於是華佗就被交付許縣監獄,審訊後本人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係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把華佗在獄中拷問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只好忍痛,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

4、華佗觸犯漢律 曹操依法治罪。曹操殺華佗是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呢?判處華佗死刑有法律依據嗎?

曹操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在歷史上以“動以王法從事”著稱。無論是理政還是治軍乃至齊家、誡子,曹操都以漢律為基本準則。依照漢律的規定,華佗犯了兩宗罪:一是欺騙罪,二是不從徵召罪。主要是後者。漢律中有“大不敬”罪,對“虧禮廢節”之犯者要處以重刑,《漢書·申屠嘉傳》便載有人“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的案例。“大不敬”的具體內容較多,其中“徵召不到大不敬”適用於華佗所犯罪行。

二、貫中演義醫術 杜撰曹操疑心


曹操為何要殺掉華佗呢?羅貫中《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可謂深入人心。在該書的第七十八回中,羅貫中詳細地描寫了曹操殺華佗的經過。 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三國演義》中曹操讓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來給他治療多年的頭痛,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藉機殺他,為關羽報仇,於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三國志、華佗傳》“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這正是華佗雖醫術高超,卻沒能流傳醫學遺著的原因,是後世醫學重大損失。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描寫是接近歷史的華佗的確是被曹操下獄所殺,但羅貫中進行了杜撰,把本來是華佗逾期不歸引起的曹操震怒的原因編撰成華佗要為曹操動腦部手術,引起曹操的疑心,這樣演義更加突出了華佗醫術神妙。

綜上所述,《三國志》所載符合歷史事實華佗醫術高超兼通數經,崇尚“學而優則仕”,“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揭秘華佗真正的死因就是冒犯並觸怒了曹操,華佗不願當侍醫,希望求得仕途一官半職未果,便託詞妻子有病,逾期不給曹操治病,觸犯漢律法規,掌握了生殺大權的曹操,以法治罪華佗,慘死獄中。至於《三國演義》杜撰的華佗為曹操做開顱手術,引起曹操疑心,擬為羅貫中演義虛構,華佗之死爭議頗多,相信隨著歷史學家研究考證,華佗死因之謎總會真相大白於天下。華佗之死,我們在感到惋惜、痛心的同時,是否可以得到如此人生感悟:

功名利祿,要有平常心態,

立身處世,當守高潔德操。


愛福堂




華佗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神醫,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他曾經為關羽刮骨療毒,當然這是源自於小說的神話,不足為憑。但從《三國志》和《後漢書》,我們都可以看出,華佗在醫術上的精湛和高明,首先就是發明了麻沸散,這有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麻醉藥。其次就是五禽戲,我們在《軍事聯盟》電視劇中,可以看到司馬懿在自己家中養生練的就是五禽戲,這讓他活的很久,熬死了魏國的三任皇帝,最終笑到最後也笑得最好。最後就是針灸術,現在還廣為流傳。

那麼華佗又是怎樣和曹操搭上關係的呢?華佗和曹操,兩個人是同鄉,都是安徽譙縣人。在歷史上,人們很喜歡拉幫結派的,這個幫派非常具有地域性。華佗的醫術高超肯定是通過同鄉的口碑式傳播,最終讓曹操知道的。但曹操這個人多疑,他未必會相信這是真的。

當然其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曹操手下有一個他非常信任的官員叫陳登,華佗有一次給陳登看病,看完病後,華佗就對陳登說:你先不要忙著謝我,你這個病如果你不能堅持養生,仍然要忙忙碌碌的,三年後必定復發,並再也難以根治。陳登是朝廷重臣,哪有可能退居鄉野,調理養生。但果然三年後,陳登再次發病就迅速去世了。這件事傳到曹操的耳朵裡,由不得他不信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有頭疼病,不定期發作。頭疼不是病,病起來真要命。每次一發病,曹操都感覺天暈地旋,小命就要沒了。於是曹操就把華佗召到自己身邊,幫自己看病。華佗就用自己的針灸術暫時控制住了曹操的病情,每次治好病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最初曹操的病只是偶爾會發作,發作的時候把華佗叫過來就治好了。平時華佗該幹嘛幹嘛去,還有充分的時間去行醫。但後來曹操的病情越來越重,他就讓華佗擔任他的私人醫生,專門為他一個人看病。

從現代醫學上來看,曹操的頭疼病極有可能是中風,也就是因為血液裡脂肪含量太高,導致腦血管堵塞壓迫神經所致。從曹操的詩文裡就可以看出,曹操喜歡喝酒吃肉,血脂高也是正常的。

但在這裡,就出現了兩個問題。華佗勸曹操少喝酒吃肉,但曹操認為,不讓喝酒吃肉,寧可死去,酒肉就是他的命。華佗強調,眼下病情還可以通過針灸來控制,將來病情加重後,就無藥可治了。

更重要的是一點,華佗是當時的名醫,非常痴迷於醫術研究。和現代醫學一樣,真正的名醫都是通過多看病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專門給曹操當醫官,是很輕鬆,但這不是華佗的理想。華佗的理想是邁向更高的層次,研究醫學的未知領域,這必須通過大量實踐和臨床研究來解決,這一點在曹操身邊是辦不到的。



華佗身居廟堂,心在鄉野,他更渴望的是自由,而不是做一隻籠子裡的鳥。華佗想離開曹操的府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專橫殘暴的曹操來說,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想辭職,拿你的命來說話。不聽曹操的話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孔子的後人孔融就是這樣被殺的。就練曹操身邊的紅人荀彧因為忠於漢室,也被曹操殺死。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最終華佗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請假。當然史書上對於華佗請假的理由有不同的描寫情節,一個說是華佗要回家取藥方,另一個說華佗謊稱妻子在家有病。這兩個理由對於曹操來說都沒有辦法拒絕,所以他就讓華佗回家了。



回家後的華佗,如龍歸大海,就再也不願意到曹操這邊來了。但曹操的頭痛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了,曹操多次派人去催,華佗卻藉故不歸。一怒之下的曹操就派人過去看,如果華佗的妻子真的有病就算了,如果是在撒謊就把他抓回來。

結果發現華佗真的是在撒謊,他老婆根本就沒病,於是曹操就把他抓了回去。曹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曹操認為華佗不願意好好替自己看病,別有居心。華佗認為曹操生活習慣不好,病情只會越來越重,單靠治療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兩個人話不投機,曹操一怒之下,就下令把華佗處死了。



在歷史上,還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醫生在當時不過是方士,比較下賤的一種職業。作為曾經是讀書人的華佗非常希望當官,以當醫生為恥。因此他以幫曹操治病為要挾,讓曹操提拔他當官。但曹操不答應,兩個人就產生了矛盾,最後導致華佗被殺,可以說是死有餘辜,咎由自取。

這個觀點聽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根本就站不住腳。華佗當年在老家讀書,剛開始是想做官,但當時沒有科舉制度,只能靠高官推薦才能做官,這方面的門路華佗沒有。後來也有人願意舉薦華佗出來做官,但這時的華佗已經迷戀上醫術了,不願意在亂世為官。



當時的醫術是比較落後的,想成為名醫不經過一番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華佗不熱愛醫學,他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名醫。甚至我們可以說,如果華佗真的想做官,他認認真真的把曹操的病治好,按照當時的社會風俗,曹操自然會答謝華佗,給他一份高官厚祿。這個道理只要是稍微懂一點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以華佗的智商他不可能不清楚。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死華佗呢?原因很簡單,他認為華佗欺騙了他。當時的曹操雖然在東漢政府中權傾朝野,但有很多名門望族的大臣看不起他,因為他是太監的孫子。曹操迫切需要殺人立威,尤其是那些不聽他的話和欺騙他的人。不管是華佗還是孔融,只不過是撞到了曹操的槍口上,才被曹操處死。

還有一點,曹操殺掉華佗時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意思就是說,你們不要勸我,也不用擔心;像華佗這樣的貨色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死了張屠戶,還要會吃帶毛的豬嗎?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曹操從內心深處是比較鄙視華佗的,認為他的死無足輕重。然而不久後,曹操的兒子曹衝重病去世了,曹操就後悔殺死華佗了,但天底下沒有後悔藥可以賣。

華佗的死是中華醫學史上重大的損失,他的麻沸散和針灸術都失傳了,只有五禽戲流傳了下來。華佗臨死前曾想把自己的醫書留給監獄的獄吏,讓它流傳後世,但這個獄吏擔心遭到曹操的報復,不接受,華佗只好一把火把自己的醫書給燒掉了。


新知傳習閣


曹操殺華佗,並不是因為曹操多疑,而是因為華佗確實是找死,其只把曹操當做是普通的病人來醫治,而並不是將其當做謀求天下,具有帝王之意的一代梟雄來醫治,所以華佗死是死在了他的傲慢上。


開顱手術

有一種說法,曹操具有頭痛病,起初,華佗為其治病,一顯其高超的醫術,曹操的頭痛病卻有減輕。因此,曹操也不在意自己的頭痛病了,而且日理萬機,日常十分繁忙,於是頭痛病就又犯了,找華佗前來治病,但是華佗再來時一看,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於是就跟曹操說,必須要進行開顱手術了,需要將其頭顱割開,進行處理,方可痊癒。

而在當時的醫術水平,根本做不到開顱手術的程度,曹操一聽此話,你是在逗我玩呢嗎,還是在嘲笑我的智商,或者是敵人派來取我性命的,於是一怒之下,便將華佗給殺了。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是當時的史實,當時即便是華佗醫術水平再高,也做不到進行開顱手術的地步,所以說這種說法愛你不可信,但是問題又來了,華佗究竟是怎麼死了呢?

華佗的真正死因

華佗死在了他的懶散與傲慢上,曹操患有頭痛病,天下人皆知,而經人引薦,曹操找到了華佗為其治療,起初,也頗有成效。但是後期華佗知道了,曹操此病已經病入膏肓了,無法根除,只能延緩死亡的時間罷了,於是便開始展示醫者的傲慢,開始敷衍了起來,最後更是請假回家了。

起初曹操也沒有在意,就一直的等華佗回來為自己治病,這一等二等,卻發現華佗根本就沒有回來之意。病急不等人啊,於是曹操便派人前去催促,而華佗又以其妻子病了為藉口,說等其病好了便立即前去。曹操知道後覺得這也情有可原,於是又給了他一段假,也沒有太在意,但是這一等又是一兩個月,曹操心想啥病都該好了吧,若不是什麼難以治療的絕症。



於是曹操再次派人前去查看,並對其說,若真的是其妻子病了,就前去看望並賞賜,而若是沒有欺騙自己,哪裡罪無可恕。也是趕得巧,曹操派的人來到了華佗家,正好看到其夫妻二人嬉戲呢!於是便將其告知了曹操,曹操大怒,爾等竟敢欺騙於我,充分發揮了他“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的特性,將華佗殺害了。


華佗之死就是死在了其輕視與傲慢之上,充分的發揮了其醫者的特性,不論其所醫之人是誰,都是普通的一個患者,從而把曹操當做了一個普通的患者,竟對其起了敷衍之意。卻沒有想過帝王一怒,浮屍千里,曹操雖不是真正的帝王卻有帝王之實,於是丟了自己的小命。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歷史上曹操殺死神醫華佗真的是因為華佗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被多疑的曹操,以刺殺之名把華佗給咔嚓掉了嗎?實則不然,曹操之所以殺死華佗,除了曹操殘暴之外,不得不說華佗自己也是作死,不作不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華佗的作死人生。

華佗,生於東漢末年,職業大夫,精通醫藥、針灸、養生之術,還發明瞭麻沸散,實施外科手術,精通內、外、婦、兒各科,治好了無數的疑難雜症,是名副其實的的神醫。關於華佗之死,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成曹操患上了頭風病,華佗在診斷後,建議將曹老闆的頭顱劈開,做一個外科手術,方可治癒。曹操一聽,這簡直就是在謀殺自己,於是以刺殺的罪行將華佗關押拷打致死。

小說終歸是小說,並非是歷史。在《三國志》中記載,華佗雖然醫術高超,被稱為“神醫”,但是依然被世人視為“賤業”,等不到相應的尊重,為此華佗曾懊悔不已。後來,曹操得了頭風病,華佗被請去予以診治。華佗在診斷後,對曹操說:“你這病短期無法治癒,長期也就是延長壽命吧!”這裡隱晦的意思就是曹操你攤大事了,沒救了,準備後事吧!他這話說完之後,就以思家為由,撂挑子回家了,並且告訴曹操說他老婆生病。(有專家說是華佗是個官迷,以曹操的病為要挾,希望曹操給他高官福祿,才欲擒故縱。)



曹老闆頭還疼著,三番五次來信請華佗回來給他治病,又下詔令郡縣徵發遣送,華佗自持有才能,不喜歡被人役使,就是不出發。這一下,曹老闆很生氣,就派人去查看,如果華佗的老婆的真的病了,不僅賜物,還允許他繼續在家待著,否則就逮捕押送。結果是華佗說謊了,曹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按漢律欺君之罪和不從徵罪都是死罪。當時,荀彧向曹操求情希望看在華佗醫術高超的份上,饒他一命。然而,曹操把他看成一個無能的賤民,不用擔心,不需要這種無能鼠輩。



最後,華佗在獄中被拷問之死,他的醫書也因為獄卒擔心惹禍上身,而被焚燬。同時,曹操也吃了惡果,不久之後,曹操的寶貝兒子曹衝病危,曹操才追悔莫及,這一切都是因果報應呀!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據說,有一年曹操蓋宮殿,到最後卻發現缺一根橫樑,於是派人就近尋找,結果找到一顆百年梨樹,剛好合適做橫樑。於是曹操舉刀要砍,當地的村民勸阻說此樹通神靈,砍不得。曹操不聽,一刀下去,只見鮮血噴湧而出。曹操大驚失色,回到家裡每天精神恍惚、惡夢連連,頭痛不已。經多方打聽,有一名醫華佗有妙手回春之術,遂請來為曹操醫治頭疾。

其實這只是一個故事傳說,不一定為真。

華佗醫術精湛,關於他治病的典故數不勝數,流傳最廣的就是為關羽刮骨療傷。華佗是一位技術全面的醫生,內、外、婦、兒科等樣樣精通。有一次,當地一名太守身患重疾,百治無效,於是太守的兒子便慕名找到了華佗。華佗先向太守之子詢問了病情與病因,然後給病人診治。只見華佗對病人破口大罵道:“你這個白痴!你根本就沒有病,害的我遠道而來,白跑一趟!不過你得賠給我數倍的診費!”

病人當下被氣的七竅生煙,哇的一口黑血吐了出來,之後頓感渾身輕鬆許多,沒幾日便康復。我們且不論這個故事是否真實,但至少說明華佗治病經驗相當豐富,方法更是靈活多變。其實,華佗最善長的是外科,為了減輕手術中的病人的痛苦,還發明瞭“麻沸散”,也就是當代醫學應運的“麻醉劑”。

華佗當時為曹操提出了兩套治療方案:一、靜養,二、開顱取風涎。而曹操認為這兩套方案都不可取,因為一個是間接的讓他死,另一個是直接取他性命。所以曹操認為華佗是袁紹派來的間隙,於是將其下獄殺死。

那麼,曹操殺華佗真的是多疑嗎?是不是睿智得呢?那要從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

一、靜養

華佗指出曹操的病因就是勞累所致,因為身處亂世,曹操常年征戰,風餐露宿,戎馬倥傯為奪取天下殫精竭慮,而積勞成疾。華佗建議曹操放棄名利,歸隱山林,不問世事,如此一來,十年之後病可痊癒。但是坐等十年對於曹操來說就是自取滅亡,因為袁紹坐擁百萬大軍,已經虎視中原,曹操想躲都來不及。話說回來,如果沒有曹操做為統帥,他的那幾個兒子能打過袁紹,還是對付得了劉備、孫權?顯然一樣都做不到。所以曹操認為華佗是以養病為藉口,蠱惑他坐以待斃,用心著實險惡。但是華佗是以醫者治病救人的角度考慮,所以與曹操的觀點格格不入,因此華佗又百口莫辯。

二、開顱


開顱的風險非常大,即便是現代高度發達的醫學也不會輕易的去做這樣的手術。而距今近兩千年的東漢末年,華佗用斧頭粗暴的去劈開一個人的頭顱,換了誰都會認為這是拿自己的命去開玩笑。假如說華佗真有這個技術,如果手術還沒做完,麻沸散過效,被手術的人也會被疼死,所以曹操認為華佗根本是在誆騙自己。更讓曹操生氣的是,華佗居然對其使用激將法。

華佗看見曹操生氣臉色陰沉,應該不再勸導,但華佗卻說:“將軍英雄蓋世,怎麼可能怕我手中一把小小的術刀,而當然關羽刮骨療毒,眉頭都不皺一下!”

一句很普通的話,在曹操聽來意味深長,因為曹操完全可以理解華佗是在鄙視自己,或者是誘騙他中計。


所以,說曹操多疑也好,睿智也罷,其實不過是一個病人維護生命健康的本能反應。在曹操看來,華佗的兩種方案都違背了事物的基本原則,所以曹操認為華佗居心叵測,應該處死,而華佗只能喊枉了。但是無論華佗怎樣辯解,在“睿智”的曹操這裡只有一個“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結果,因為他把自己逼進了死衚衕。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經常看電視劇的都會發現,那些個算命的擺攤的江湖郎中大都喜歡俗氣的豎起一個招牌——“再世華佗”,那麼華佗究竟是什麼人以至於後世如此多的人要掛他的名字呢?

很少會有人不知道,這個華佗就是三國時期的一大名醫,眾所周知,醫者父母心嘛,那華佗這樣一等一的名醫在三國的那個亂世真的是能夠大顯身手了,應該在三國這個亂世很吃得開吧,但是,如果稍微熟悉一下《三國演義》《三國志》之類的三國書籍,就會發現,華佗死於曹操之手——被曹操殺掉了。

曹操為何要對這麼一個大大有名的醫生動了殺心呢?我們先來看曹操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說的殺死華佗的理由是什麼,《三國演義》中,曹操偏頭痛,華佗建議開個腦袋,把曹操腦袋裡面的髒東西取出來,取出來之後華佗再給曹操給縫上腦袋,曹操一聽是這種建議,反手就是一個又有人來害我了,快把刺客拖出去殺掉的命令。

要麼怎麼說《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嘛,這件事哪有這麼簡單,曹操和華佗智商怎麼可能會這麼低呢,哪裡像一個可以統一大半個中國的梟雄說的話,不治就不治,哪有人直接就動刀殺提出建議的人呢,這事兒要是真的,曹操那手底下一群天天嘴炮的謀士們還不得嚇個半死啊,所以,演義中的理由完全不能讓人信服,當然了也有人可能不同意,說這怎麼就不是理由呢,提出給人腦袋開一刀這種先進的想法的華佗,他可是麻沸散的發明者啊,完全可能因為對業務水平太過於自信而忽視了患者的特殊情況,要是華佗真的給曹操開刀之後,說不定曹操還能活好久呢——天下大勢會被改寫呢!

對於這種觀念,我還是要進行一下簡單分析的,其一在落後的東漢末年,麻沸散的發明者華佗去給魏王曹操看病,若真的提出開刀設想,以曹操的性格,必然先讓華佗挑上幾個活人實驗一下開刀之後還能不能活;其二,落後的東漢末年,醫療水平發展相對低下,現代醫學概念缺失嚴重,華佗就算真的治好了曹操的病,不排除曹操死得更快——破傷風瞭解一下?

我們來看一下《三國志》關於此事的介紹,《三國志》要麼怎麼說是正統史書嘛,關於曹操殺華佗這件事,記載得非常詳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華佗這個人,雖然醫術高超,但總是很高傲,明裡暗裡總是刻意抬高自己的身價,從小養成的這個壞毛病,一直改不了。

當年華佗還年輕的時候,由於他家也是有名的士族,郡守就推薦他出仕——舉孝廉,華佗直接給拒了,後來朝廷聽說華佗這個人的拒絕行為,覺得哎呀真是名士風流啊,又想直接徵辟他做官,華佗又拒了,這其實在當年東漢末年是很流行的一種風氣。

但華佗這個人可能玩得比較過火,後來真的沒有人找他做官了,華佗只要老老實實的研究醫學,但有的時候還是會犯老毛病,華佗放棄了政治從事了醫學,很快名聲很響,曹魏的曹操頭風病發作,痛的生活不能自理,派人多次去邀請華佗來醫療一下,華佗直接說自己生病了,不能去。

曹操知道後,半信半疑——前段時間我可聽說華佗跑到關羽那邊給關羽治病的,怎麼一下子就病倒了呢!曹操何等機智,吩咐下人再去請一次順便帶點禮物去,再順便看看華佗是真病還是假病,下人回來稟告曹操,華佗是在裝病,在家裡活蹦亂跳的可精神了。

曹操大怒,將華佗抓進了大牢裡面,不日便處死了華佗。這個理由非常充足,華佗身為士人階級,他對待曹操和蜀漢的態度某種層面上也反映了當時部分士人階級的態度,殺了這個自矜名節的華佗,可以起到敲山震虎、殺雞儆猴的作用。

看來,還是曹操是最睿智的,一個華佗的腦袋就可以起到警告不臣之心,何樂而不為呢!


無筆史官


從正史看曹操殺華佗不是多疑,從這件事中看他睿不睿智也無從得知,但他殺華佗其實在當時的背景下也屬於情理之中。


我們從《三國志華佗傳》可以大致瞭解下曹操與華佗的這段故事。

華佗因醫術了得而聞名鄉里,當時的他救過不少達官貴人,其中甚至還包括名士陳登。陳登曾由於心情鬱悶而得病不想吃飯,症狀只有臉色發紅,而華佗給他把了把脈,就知道他是吃了生魚生肉導致胃裡有蟲,於是給他弄了幾升藥湯,不一回兒陳登就恢復如初了。

陳登是曹操手下重臣,解除了陳登的怪症,華佗的名氣自然傳的不小了,至少是能傳到曹操耳旁。

而當曹操後來為頭痛病所折磨之時,想起了這個曾醫術聞名的華佗,於是請他來為自己醫治。而華佗只要一來為曹操施針,曹操的疼痛感就沒有了,頭不再眩暈,甚至心情都不再煩悶了。


不過到了後來曹操的頭痛病癒發嚴重,曹操想讓他留在自己身邊成為自己私人醫生。但華佗心濟天下,自認為醫術高超內心也是有些傲氣,並不太願意只為曹操一人治病,更不願意自己一直低聲下氣的去伺候人。

於是藉口思念家鄉要回家,曹操準了他的假。到家之後,華佗又以妻子生病為藉口推辭,再接著曹操多次寫書信,甚至是派官吏去請,華佗也不上路。而且華佗是老實人,給的藉口始終如一,那就是妻子生病。

曹操在多次邀請被拒的情況下,派親信前去華佗家鄉查看詳情,發話若是華佗妻子真生病就罷了,再延長假期;若欺騙了,就得逮捕了。後來查得華佗是騙人的,於是將其逮捕,華佗經拷問服罪。

曹操對華佗的欺瞞很惱怒,自認為給了華佗不少機會,華佗居然騙了自身。

在當時醫術屬於方技,是一種不受人待見的賤業,華佗雖然醫術高超,但在曹操心中地位也不高。

曹操自認為被一個賤民所欺騙,罪無可恕,這才將他殺了。這也難怪在面對荀彧勸諫不殺華佗之時他說道:無憂,天下豈無此鼠輩耶!



在曹操看來華佗只不過是一個欺騙自己的賤民,即使是醫術高超依然低賤,被欺騙就是被他羞辱,殺了他純屬私人洩憤。在當時的背景下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到了自己心愛的兒子死了,曹操才意識到有華佗這種醫術的“賤民”並不多,到那時已然是後悔殺了華佗了。

若是按演義來說他是多疑的,與睿智還是不搭架。演義中他對華佗要給自己開頭顱動手術表示懷疑,並被曹操以刺殺罪將華佗拿下。


夏目歷史君


根據正史記載,一直對華佗禮遇有加的曹操,難道僅僅就因為華佗回家一趟,再三催促不歸,便治其死罪嗎?

其實,細思之下,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

一、正好撞在曹操恢復相權的槍口上

建安十二年(207年)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自任漢朝丞相。自此,朝廷權力集中於曹操一身。雖然權威日隆,但也國事繁重、勞心耗力,也許曹操的“頭風”病就是在此期間開始復發,而朝廷中的方士又皆無醫治之法。

因此,有人向曹操推薦了民間醫術聲望頗高的華佗,曹操遂詔華佗前來許都為其診治。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華佗到來後,每當曹操頭風發作,便施以“針灸之術”(相當於現在的中醫,扎幾下銀針,拔拔火罐之類的),曹操“頭風”之症更會明顯緩解。曹操大喜,欲以豐厚的福利待遇將其永久留在相府,給自己治病。或許,由於華佗大半輩子游走民間自由散漫習慣的緣故;或許,真如華佗所講,自己沒法根治曹操“頭風”之症,害怕因此帶來殺身之禍;或許,不想將自己一身本領花費在曹操一個人身上,而影響自己懸壺濟世之志。

總之,華佗以自己妻子來信生病為由,向曹操辭別,返回老家沛國譙(今安徽亳縣)。

《三國志·華佗傳》言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不久,曹操再三去書,詔華佗回,而華佗卻不為所動。為此,曹操大怒,即命人前去調查,如果華佗的妻子確實病了,便賞賜他家四十斛小豆,並給華佗限定歸期。反之,便將他押來許都,進行治罪。

期間,令人費解的是,曹操又是再三去書相催,又是派人調查。究竟何因,令曹操心急如此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曹操率領南征大軍來到荊州新野(今屬河南),荊州牧劉琮投降。

以此分析,曹操有可能急著南征,又想隨身帶著華佗,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多次給華佗機會,卻不被其所珍惜。

表面看來,此事不過曹操與華佗二人之間的私事而已。然而,對於注重律法的曹操來說,這無疑是在挑戰自己的治國理念。而曹操的發展之路,則是先由軍再到政的一個過程。

同時,此舉對於曹操的威望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相當於在打曹操的臉。因為,曹操為了掌控朝廷集權,剛剛廢三公,恢復丞相制。也因此,出現了諸多的反對之聲。如:倡導“忠君愛國”思想的儒家代表孔融,便對曹操此舉非常不滿,常常出言觸犯曹操,最終全家被滅。

當時,連同影響力非常之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十九世孫孔融都能滅族,而撞在一力維護相權威望的曹操槍口上的華佗,僅被一人定罪,算是相當之輕了。因此,按照漢律條款,華佗被曹操定下兩罪,即:欺騙罪、不應詔罪,最終死於牢獄之中。

二、職業不同帶來的理念差異

據《三國志·方技傳》記載:期間,有過一段曹操就自己病情的診治和華佗的對話。對話大意是:丞相大人,並非小老兒不願盡力,實乃醫術不濟,無法根除丞相頭風之症,只能慢慢進行調養,減少復發的頻率。曹操聽後,也中不喜,並進行反問,聽說你都可以將病人的肚子破開,切斷腸子也能用針線縫合,我這點小病又怎麼會沒有辦法呢?所以,你別給我打馬虎眼,如果治不好,定拿你問罪。

自古以來,多數專業技術人才均有一個共同弱點,那就是不善溝通。

曹操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本不相信華佗所言,認為是其故意找藉口,不想為自己診治;而站在醫生角度的華佗則認為,該說的我也說清楚,既然你還不相信,那我也就沒有留在這裡的必要了。

因此,才出現了華佗溜號的事件。同時,對於華佗來說,一個不聽醫生治療意見的病人,讓醫生如何去治,就算去了又有何用,不如不去。也許,這就是一個一心鑽研醫道技藝的專業人才的單純想法吧。

或許,曹操也明白這一點,既沒有罪及家人,也沒有像孔融那樣將其直接斬首,只是將其關進牢獄,令人進行拷問。

所以,更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華佗想要當官,因曹操沒有滿足,這才逃離。就算這樣,他有必要用生命去賭嗎?耍耍小性子,曹操也給了自己臺階下,還不返回去為曹操治病。而以曹操的性格,如果華佗真能根治摧殘了自己一生的頭風頑疾,豈不如同救了自己一命,難道曹操會捨不得給其一個官位嗎?

此外,據《後漢書》記載:宰相陳圭、太尉黃婉也曾舉薦華佗為仕,卻被其所拒。以此二人當時的地位,出面舉薦華佗為官,應該不會辱沒其名聲吧。可見,華佗已醉心於醫術的鑽研之中。

總之,由於二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最終造成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華佗因曹操猜忌而亡,曹操又因華佗沒有繼續治療而逝。

三、曹操害了華佗後悔嗎

當時,曹操欲治華佗之罪時,尚書令荀彧曾進行勸諫,人才難得,不應治其死罪。然而,心中有氣的曹操回了一聲:“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也就是說,曹操對於華佗的醫術是認可的,雖然當時非常憤怒,但也沒有來個“斬立決”,而是令人將其關進牢獄,進行拷問,為何不願為自己治病。

之後,曹操便將所有精力用在了南征之事上,待其赤壁之戰大敗回到許都,華佗已死於牢獄之中。

《三國志》中記載華佗的死,用了一個詞“遂考竟陀”。意思是說,華佗是在牢獄中被拷打而死的。

由此可見,曹操殺華佗之心並不是非常的堅決,或許只是想要令其在牢獄中吃些苦頭,以折服其志,好為自己根治頭風頑疾。誰知,竟然導致其死於牢獄之中。

不久,曹操最喜愛的幼子倉舒身患重症,後不治而亡。因此,曹操大為感嘆:“吾悔治佗之罪,令此兒強死也。”

由此種種可知,世上多數悲劇,皆因所處角度不同,思考形式不同,處理方法不同,而結果自然不同。正所謂:“世上最難買的是後悔藥。”當悲劇真正發生時,就算想後悔也為時晚矣。如能換位思考,進行溝通交流,信任堅冰不難克也,結果或會逆轉,悲喜或會移位,豈不美哉。


祥子談歷史


歷史中的華佗醫術非常高明,憑藉著一手精湛無比的醫術醫治了不少的罕見疾病,在那個落後的時代裡,他更是開創了一個先河,首度發明了外科手術和麻醉藥。

在歷史記載中,他發明的麻沸散能使患者在外科手術中失去痛覺。

在他展開外科手術時,可以切斷患者的腸子而不至於讓患者丟掉性命,治療過後,更是能完好地為患者縫合上腸子。

從這種種非常類似於現代先進醫學的手段,都可以看出華倫的不俗之處。

除此之外,關於華佗的醫術還有著個非常特殊的案例,那就是當兩個所患疾病幾乎一模一樣的患者在找到華佗的時候,他竟然給兩人開出了兩副完全不同的藥。

一副藥是用來發汗的,一副藥是用來排瀉的,而在最後,這兩人竟然都神奇的痊癒了。

現實歷史中華佗的死因

在華佗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之後,他的名聲就傳到了曹操這位東漢權臣的耳中。

曹操當時患有嚴重的頭痛疾病,不過在他尋找了很多名醫治療都沒有絲毫效果後,他就有些無可奈何了起來。

因此在他聽到華佗的名聲時,他就非常高興地派人把華佗請到了自己的府中,給予了華佗很高的待遇,想讓他幫自己治療頭痛,誰曾想,這麼一醫治,最後竟讓華佗丟掉了性命。

在三國演義所描寫的故事中,華佗是死有餘辜的,他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向曹操提出了用斧頭劈開腦袋的治療方法,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他最終命喪黃泉,被曹操砍了腦袋。


但是在正史中,華佗的死因是有所不同的。

華佗在來到曹操的府中後,他就明確向曹操表露出了曹操頭痛的治病方法,聲稱曹操的病是根本無法醫治的,只能一點點的開藥、慢慢的治療。

聽聞了華佗的說法,曹操也並沒有什麼意見,認可了他的說法,然後就不顧華佗的意見囑託下人把華佗安置了在自己的府中。

如果是尋常醫生被曹操這麼對待,那必然是非常開心的。

但是華佗不同,華佗擁有著非常高超的醫術,他不甘心僅成為曹操的私人醫生、不甘心就這樣在曹操的府邸中浪費自己的大好才華。


於是他就找了個想家的藉口,請假離開了曹操的府邸,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而當後來曹操因為頭痛再三催他回府的時候,均被他以各種藉口給推阻了回去。

最後當他尋找的藉口被曹操識破後,曹操就在非常生氣的情況下,派人把他抓了起來,並最後給處死了。

曹操對華佗想法的轉變

關於曹操為什麼要殺華佗,通過歷史記載中的一些言論,我們可以稍加了解一二。

首先曹操之所以會殺華佗,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給予了華佗那麼多厚待,華佗竟然欺騙自己,所以在非常生氣的情況下就把華佗殺了。

不過殺了華佗沒多久,曹操的想法又發生了改變。

想法發生改變後,曹操覺得華佗是完全有能力把自己醫治好的,之所以沒有把自己治好,是因為華佗怕把自己醫治好後就失去了通向榮華富貴的道路,所以才謊稱自己的疾病無法根治。


而華佗之所以離開不肯歸府,使用的就是以進為退的套路、就是想通過拿捏自己的疾病,從自己的身上獲得更多的好處。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曹操對華佗就是保持著這樣的想法。

曹操性格中的多疑

我覺得通過曹操這種種的想法,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是一個睿智的人。

只能說,他殺死華佗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古代那個權力大無邊的年代,高位者就相當於天,華佗無論有著再多的理由,欺騙曹操的事實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所以曹操殺他,在那個年代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至於曹操後來產生華佗“以進為退拿捏自己”的想法,就更加折射出了他多疑的性格。

而華佗,我覺得他之所以離開曹操府邸遲遲不肯回府,除了心繫天下患者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在他和曹操接觸的過程中,他深刻了解到了曹操善猜忌的性格、明白著伴君如伴虎的危險、知道了自己遲早會有一天因曹操的猜忌而丟掉性命,於是為了保命才找藉口離開了曹操府邸。

所以說這就是曹操殺死華佗的原因,在我看來,曹操殺華佗跟提問中所說到的什麼睿智是沒有什麼必然關係的,完全是因為他的多疑以及權力使然。


孤客生


曹操是愛殺人,但是,他只殺對他不忠的人。

你看他殺孔融,是因為孔融阻止他,架空漢獻帝的權利,到處給他抹黑,說他有野心,是亂臣賊子。

那時候曹操正想去攻打袁紹呢,若是孔融說的這種話傳播出去,肯定會對曹操造成負面影響的。

若是有負面影響,對他的統一大業是不利的,所以,他只好殺了孔融。

曹操還殺了,他最為倚重的謀士荀彧。

荀彧也是不聽曹操的話,曹操想要稱魏王,而且他是想讓荀彧去給漢獻帝去說這件事。但是,荀彧揣著明白裝糊塗。

他就是不理曹操這一回事,他還說曹操絕沒有稱王的野心。

所以,曹操只好把荀彧給殺了。

同樣曹操殺華佗,也是他察覺出華佗這個人有問題了。

華佗那可是名醫呀,曹操患有風頭病,而且華佗每次都能給他對症下藥,但是,每一次只能管那一會兒。

下一次犯病了,曹操還需要讓華佗,隨時跟在自己身邊。

這件事曹操對於華佗做的,是十分的不滿的。

他覺得華佗是在有意的給自己過不去,他這個病,按理說華佗是能給治好的。但是,華佗就是不給他徹底的根治。

你說遇到這樣的醫生,曹操能怎麼辦?

曹操對華佗不滿,就給華佗臉色看。

華佗當然不願意看曹操的臭臉了,所以,華佗就請假回家了。

曹操是離不開華佗的,所以,他讓人去把華佗給找來。

可是,華佗說自己的生病了,來不了。

曹操覺得華佗是在耍大牌,他肯定沒有病,只是不想來伺候自己了。

所以,曹操就找了幾個人,去華佗家調查一下。

若是華佗真的有病,那就大大有賞,但是,華佗若是沒有病的話,找到他就給抓來。

結果是華佗沒有病,所以,他就被帶到了曹操的身邊。

曹操要如何處置華佗呢?

他當然是想殺掉了,因為他知道華佗對自己不滿了。

當時荀彧還勸過曹操,讓他留華佗一條命,畢竟華佗是神醫。

但是,曹操不聽,因為他知道華佗對自己不滿了。

要知道華佗是醫生,他若是對曹操不滿了,想謀害曹操,給曹操弄幾副毒藥,讓曹操吃下去,曹操根本就不知道。

曹操即使是被華佗慢慢的害死的,別人也查無可查。

所以,這樣的醫生留著,對於曹操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用了。

既然沒有用了,那還是殺了的好。

所以,曹操就這樣殺了華佗。

你也可以認為曹操殺華佗是最明智的,畢竟曹操殺了華佗,他就沒有機會去謀害曹操了。你說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