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花園鄉距東至縣城24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49平方公里,地處兩省(皖贛)三縣(東至、祁門、浮樑)交界處,域內“玉露銀峰、老屋王尖、跑馬岡、紫石雲間”等系列名茶享譽省內外,域內分佈著跑馬崗、峰坪寨、紫石塔等重要生態動植物保護區;千年古徽道貫穿境內,是古代皖南商賈經商販茶的要地;境內南溪古寨被譽為“大山裡最後一個匈奴部落”,坐落有赤龍山、五瀑八潭、三疊浪、蓮花塘等眾多生態人文景點,明代抗倭名將檀武臣生於斯長於斯。

花園鄉因坐落於花園裡而得名。1956年始建花園鄉,1958年與馬坑合併成立花園公社,1960年併入官港公社,1961年從官港析出重建花園公社,1969年與馬坑合併成立紅星公社,1974年撤銷紅星公社恢復花園公社,1981年更名為花園裡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改為花園裡鄉。2007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馬坑鄉(馬坑鄉以境內解放前馬坑村得名。1953年始建馬坑鄉,1958年併入花園公社,1960年又併入官港公社,1961年從官港析出成立馬坑公社,1969年與花園合併為紅星公社,1974年紅星公社撤銷恢復馬坑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馬坑鄉)併入。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1,花園裡,相傳明代有一進士在此建庭院種花木,故稱花園裡。

2,慄埠口,通往慄山門戶,明清時期是商埠雲集之地,故名慄埠口。

3,祠村,俗稱祠堂裡,又名半邊街。

因建有檀氏總祠,就有“祠堂裡”的稱謂。

民國時期抗日戰爭爆發,隨著國民政府遷入南溪村,這裡成為商販雲集之地因此得名 “半邊街”。

抗倭名將檀武臣(1548-1610)出生地,明朝隆慶二年(1567年),建有檀氏宗祠而得名祠村。

檀武臣明隆慶丁卯年(1567)科武魁,次年以24名的成績考中進士,1576年又在武場考試奪得了第一名,被任為宣城衛鎮撫,因捕盜有功,升任揚州掘港鎮(今江蘇省南通市西場鎮)守備。萬曆元年(1573),倭艦(日本軍艦)五艘入侵掘港,武臣提偏師打敗,並追逐至海上全殲倭寇,親擒賊首2人。揚州撫臣將其功奏明神宗皇帝,神宗鑑他有閩浙殲敵之功,遂降旨褒獎,升為德州遊擊,繼升參府,治兵於楚。又因“徵苗”取勝,被召輔京營,授北京神樞營參將。

4,金家榨,原名色林鎮,後因金氏在此開油坊榨油,遂名金家榨。

5,桃源,境內桃溪源,溪源深邃。《建德縣誌》載:唐乾符間邑令檀新同弟俊候避黃巢亂禍居於此,尋桃花水稱仙,因而得名。

6,源口,1958年建隊時,以清水源,黑武口兩個農業社尾字,命名為源口大隊,沿用至今。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這些地名來歷(東至縣花園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