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鳳雛龐統沒有英年早逝,劉備的蜀漢有希望統一天下嗎?

楊軍鳴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有時候歷史的走向就是這樣,在關鍵的一瞬間,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或死亡,就能改變歷史的走向,就能在歷史上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不要說什麼天命難違,人世間的事情有時候更在於人為。當年三國劉備取益州,軍師龐統如果不是在攻打雒城時為流失所中,英年早逝,劉大耳很可能就恢復漢室一統天下了。

龐統人稱鳳雛,與被稱為臥龍的諸葛亮齊名,時人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語,可見龐統也是有帝輔之能的。龐統有知人之名。《三國志》載他對東吳名人陸績、顧劭的評判,很讓顧劭等信服;龐統有分析決斷的能力。龐統投靠劉備後,與諸葛亮一樣被封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親密度僅次於諸葛亮。益州法正投靠劉備,私下勸劉備借劉璋邀請拒張魯之機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正是龐統為劉備系統分析了荊州不是久安之地,取益州才是成業之基。劉備正是聽從了龐統的分析,才下定決心取益州;龐統有戰略決策能力。劉備率軍入蜀屯駐葭萌關一年,龐統就如何取得益州向劉備獻上上中下三條密計,劉備採其中計,假裝率軍回荊州,引蜀中名將楊懷、高沛輕騎來見而斬之,隨後兵鋒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打到了涪城,包圍了雒城。這時劉備又根據龐統的建議,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西進攻克了白帝、江州、江陽等城池。在龐統率眾圍攻雒城之戰中,不幸為流失所中,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如果龐士元不死,劉備取得益州、漢中後稱帝,推想必定還讓諸葛亮做丞相,主理國政兵備,龐統當任接近副丞相之職,與劉備主軍事謀略決策,劉備帶兵打仗,必讓龐統為謀主,隨軍出征。如果龐統不死,蜀漢立國後,對荊州的鎮守,應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繼續讓關羽鎮守,另一種極有可能派諸葛亮或龐統其中一人與關羽一起鎮守。如果是後一種,有諸葛亮或龐統一人在,荊州不會那麼容易丟失。這就說前一種可能了,關羽戰死,荊州丟失,劉備起兵伐江東,必帶龐統隨軍。龐統若在軍中,分析計劃籌謀,必不會中陸遜計策。最大可能就是劉備佔領荊州大部,東吳主動請和,有龐統的分析判斷,劉備會按龐統的計謀去做,這樣蜀漢重掌荊州,留龐統鎮守。劉備自然也不會病死白帝城,回成都以待時機。如此由諸葛亮治國理政,龐統謀兵備戰,內修外結,招賢納士,一旦曹魏有變,兩路征伐,東吳配合,蠶食鯨吞,削弱曹魏,若如此,不出十年,天下可定,大漢可復。功烈昭著的劉皇叔,三複大漢,其歷史地位當不亞於漢光武。

因此,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歷史的變幻,有時會因一人的存亡而發生蝴蝶效應。推及今天,人才的有無,在關鍵時刻也同樣決定著我們事業的成敗,培養人才,發現人才,尊重人才,正確使用人才,真的很重要。


sunjin72976689


就是鳳雛在,蜀漢政權也統一不了。主要原因是蜀漢人才少,後期培育的很少,能夠擔當起全局性的政治家就少之又少,“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次,蜀漢地盤過於狹小,很難支撐全國性戰爭。最後,他面對的政治對手過於強大,曹魏不用說,孫吳也是人才濟濟,物產豐富。還有一個原因,一山難容二虎,1+1小於1的道理。


賽麥大弘


統一天下,你有沒有搞錯呀?,你以為是個人就可以統一天下了?讓你割據一方已經夠可以了,你還想登鼻子上臉,你信不信我,曹老大,滅你九族


民族大英雄


當時由魏,蜀、吳三方軍閥割據地盤,任何一方、都有統一天下的想法,但都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2


不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滅曹,


手機用戶名白楊


不能,天意難違


思旗53297341


不好說,估計諸葛亮和龐統會有分歧


拯救者F


聽誰的~先是權利爭鬥 後是國與國✌✌✌✌✌


白鬍子海盜船長


天下大勢,不是一個人能改變的


kono九歌噠


歷史的趨勢沒有法子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