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女人都說後悔結婚了!

有人說,女人結婚了之後,孃家不是自己家,婆家更不是自己家,生氣了連個地方去都沒有……尤其是生完孩子之後,才是婚姻的考驗期。如果枕邊的是個知冷知熱,疼自己懂自己的那還行,最怕不懂你,不在乎你的人……

習慣潛水寶媽群的我,每天都能聽大家吐槽家長裡短,婆媳那些事,夫妻那些事是永遠說不完的熱點,當然大部分時候,都是抱怨生完孩子累,老公不體貼,婆婆又專橫之類,孩子本該是愛情的結晶,可現如今卻成了很多夫妻離婚的導火索,而大多女人在生完之後,都說後悔了。

和群裡大多數的女人一樣,我也總是會莫名的懷疑人生,為什麼我要結婚?為什麼我要生孩子?為什麼我要過得這麼累?然後我又會找各種理由回答這些問題。哦!如果每個人都不結婚不生孩子,那以後這世界就沒有人類了!

想當初我一腔熱情的戀愛、結婚、生子甚至為了和老公在一起,不惜和父親斷絕父女關係,雖然現在和父親已經冰釋前嫌,但是不得說父母很多時候的建議的確沒有錯,很多問題結婚之前因為沒走過沒遇到過,所以從來都不曾理會,可是生完孩子之後,才發現父親多麼有先見之明,即使現在雖然和老公感情很好,但是生完孩子之後,我們總是因為各種雞毛蒜皮的家庭瑣碎爭吵。我不止一次衝動的和老公說過,我後悔了,如果說給我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說,我不要這樣的選擇。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女人都說後悔結婚了!

楊瀾說,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長。

生完孩子之後,夫妻之間都沒有好好的說上幾分鐘話,“詐屍式育兒”“喪偶式育兒”比比皆是!婚姻裡多少女人,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忍著委屈和淚水,咬著牙和老公慢慢熬。

煮飯洗衣要她一肩挑,孩子工作讓她兩手抓;

修燈通管道要她找師傅,家務衛生要他一個人全包,

那這段婚姻對女人來說,還有什麼意義?

而真正讓女人後悔的,正是婚姻中男人帶來的失望比幸福多太多,當一個人失望攢得越多,就會絕望。

所以“其實那些say no的人,並不是後悔結婚,她只是後悔和這個男人結婚。”

那些後悔結婚的姑娘,是因為後悔自己當初瞎了眼選錯了男人,後悔沒有遇上知冷知熱的人

但其實路是自己走的,我媽媽經常就對我說:人是你自己找的,路是你自己選擇了,即使再難,跪著也要走下去。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女人都說後悔結婚了!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女人都說後悔結婚了!

畢淑敏曾經說過:婚姻是需要忍耐的,長久的持續的充滿定力的忍耐。忍耐一個任性的姑娘成長為幹練的妻子,忍耐一個辦事不牢的小夥子成為堅如磐石的漢子,忍耐孩子在啼哭和不斷摔跤中長大,忍耐彼此的白髮和倦怠,忍耐性格的摩擦和裂變,忍耐孤獨和風寒。

婚姻裡也許有很多的不容易,我們不可能一直活在愛情裡,生活總是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和雞毛蒜皮爆米花,不是你受傷了,就是他委屈了,不是你失望了就是他後悔了。 而世上那些看起來完美和睦的婚姻,無非就是夫妻雙方懂得互相忍耐。我看見你臉上的倦容,便不再打擾熟睡的你;你踩髒了地板,就學著幫忙分擔家務。

婚姻的保質期到底有多長,三年、五年,還是七年。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婚姻是需要經營,需要兩個人彼此包容,在成全彼此成為自我的時候,在給對方發展的條件下,才能漸漸合二為一,又不失落自我的獨立。

之前劉嘉玲做客一檔綜藝,談到她跟梁朝偉的婚姻,劉嘉玲提到了兩個字:忍耐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女人都說後悔結婚了!

作為獅子女的張雨綺真的非常大女子主義,但她也說婚姻教會她學會退步和忍讓。張雨綺透露,她的老公不吃大蒜,為了對方,她能夠把自己家裡的菜系改變的沒有蔥薑蒜。她表示自己是一個如此女王的人,但還是願意在生活中學會退讓。如果一人喜歡吃鹹的,一人喜歡吃甜的,每個人加自己喜歡的調料,當這道菜出鍋後,他們誰也沒法吃了。

“兩個人之間的相處還是要忍耐一下才是最有味道的。”張雨綺之所以能說出這番話,可見都是婚姻生活帶來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女人都說後悔結婚了!

黑格爾說過“理解比一切都重要。”林語堂與妻子的相處之道亦是:“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林語堂說妻子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妻子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當然話說回來,那些天天爭吵著吐槽著說要離婚的人,為什麼又都堅持下來,因為婚姻的真諦:婚姻或戀愛初期你們爭吵或產生分歧是因為你們之間的不同,你們不瞭解彼此。後來你們爭吵或產生分歧是因為太過了解對你很重要的那個人。

對,大概還是因為太在意了吧!即使嘴上唸叨著太多的不滿,但是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如果還有愛情,那麼我們就一定還能忍耐!當然,如果再細細回味曾經的感動,想想彼此的不容易,想想孩子需要父母的臂膀,想想別人家也是那樣這樣多的迷茫,也許我們就都互相體諒了,也許就堅持了!

婚姻不易,一旦進入婚姻,就要有自作自受的理念,不忘初心,不虛情假意,不求事事如意。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