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一到招生季,微信群裡面就能看到不少適齡入園的幼兒家長滿心焦慮地詢問:“是上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好呢?”“公立是不是啥也不教只是看管?”……但近幾年虐童事件頻發,很多家長會擔心:“私立園吃得安全嗎?會不會打罵孩子、亂喂藥啊?”……

願意讓孩子上公立幼兒園的父母怎麼說:

@叮語:上幼兒園肯定還是上公立的更有保障一些,不管什麼方面都是有國家標準的,都是透明可見的,我們父母也能放心一些。再者說,公立幼兒園學費低啊,就像買東西,公立幼兒園就像質優價廉的商品,像我們這些中產階級的,肯定是選公立幼兒園啊。

願意讓孩子上私立幼兒園的父母怎麼說:

@明風:身邊的朋友都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讓他們學習一些感興趣的科目,我不想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私立幼兒園雖然收費高,但對孩子的回報也是很高的,可以上一些興趣班,這樣想來,還是很值得的。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應該說,到底是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好,很難一概而論,因為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都有辦園質量很差的,也都有口碑很棒的。所以,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從一開始就鎖定是選公立還是選私立,是難免有點片面的。

區別一:辦學主體

公立幼兒園的辦學主體是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等,資產公有。由國家政府部門或其主管單位撥款。換句話說,不缺錢,收費相對低廉。

私立幼兒園的辦學主體為私人或民辦團體,資產私有。財務完全來源於個人,因此,收費相對高昂。

區別二:師資力量

公立幼兒園中的部分教師有正式的事業編制,基本都是持證上崗,園長也由教育主管部門或企事業投資主體直接任命,各方面福利待遇較好,教師流動性小,在教研、教師培訓方面的投入比一般的私立園有較大的優勢。

私立幼兒園的園長以及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好的私立園聚集了專業水平較高的園長與教師,有完善的培訓機制。

普通的私立園師資水平難以保障,也未必持都有幼教資格證,教師流動性較大,教研投入較小。

區別三:硬件設施

通常公立幼兒園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但由於開設時間久遠,設備比較陳舊。有戶外活動場地,戶外用具也比較齊全,孩子有專門的睡房等。而私立幼兒園一般開設時間較短,設施齊全,園舍面積大,設備新、玩具較多,幼兒活動室開闊。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區別四:教學方法

目前,國際主流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有如華德福、瑞吉歐、蒙特梭利、高瞻、多元智能(這是觀念而不是方法)、全語言(同上)等。公立園一般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較多,也會吸收運用一些上述理念,如開設“蒙氏班”。但公立幼兒園人數太多了,一個大班人數多至四十八人。雖然說有三個老師,但上課的時候也就是一個老師。一個小學老師管四十多個孩子尚且吃力,何況是幼兒園的孩子。

二是教師質量不好。公立幼兒園的老師,特別是年紀大的老師,還是以前的教學方法,以批評教育為主,而不是以鼓勵為主。女兒上大班時候遇到過一個老師,還會體罰學生,事情被家長控訴,這位老師仍然還在上課,根本奈何不了。

私立園(尤其是國際園、雙語園)通常會採用上述某一種或某幾種理念相融合的方式教學。但這其中要排除以此為噱頭的成分,能真正取其精華的幼兒園數量有限。

區別五:招生範圍

公立幼兒園是國家或企事業單位辦學,便宜又安全,但是僧多粥少,徹夜排隊、一席難求的場面屢見不鮮。同時,公立幼兒園不接收戶口不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兒童。戶口不在轄區範圍內的及外來幼兒只能選擇私立幼兒園。當然,如果你非要上,還有一種途徑叫做:高昂的贊助費。

此外,公立幼兒園不接收三週歲以下的兒童,而私立幼兒園根據自身情況可以接收最小在一歲半左右的寶寶。

區別六:等級劃分

通常討論幼兒園的等級有兩種劃分方式:

第一種是 根據教委對幼兒園的等級評價標準來劃分。以北京市(標準最為細緻)為例,最好的是示範,然後按軟件和硬件,分三類三級,先是一類和一級(如同三甲醫院), 再者是二類和二級,最後是三類和三級。級別代表園內的硬件條件,如環境、場地、設備等;類別代表幼兒園的軟件條件,如師資、科研、教育、保育質量、衛生 等。 各地幼兒園分級分類評價標準不盡相同。幼兒園的“級”和“類”是一般是指公立幼兒園。

第二種是根據品牌及市場認可度:按檔次簡單分為高檔、中檔、低檔。這種多適用於私立幼兒園的評價。

綜上,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各有利弊,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不同級別、檔次的園所會有天壤之別。因此,在選擇時,需要家長提前對幼兒園進行綜合研判,尤其要做好實地探訪瞭解。適合別人家孩子的,未必適合自己的寶寶哦。

其實不是家長們不願送孩子去公立幼兒園,而是想上上不進去,畢竟公立幼兒園相對較少,相對來說私立幼兒園門檻低,環境設施好,比起公立幼兒園具有獨特的教學特色,而且很多幼兒園就建立在住宅小區裡,方便家長接送,孩子對周邊也更為熟悉和了解,安全方面得到了保障讓爸媽放心了很多,於是,私立幼兒園的人氣就高了起來。但是如果有能上公立幼兒園的資格的家長,如何選擇呢?

一般來說,給孩子擇園之前,我們需要先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孩子興趣和能力傾向來決定選擇層次和類型的幼兒園,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一:園長水平

幼兒園的軟件比硬件更重要。而軟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園長。每個幼兒園(尤其私立幼兒園),園長是所有教學活動的決策者和推進者,TA的自身素質,直接決定了這個幼兒園的辦學能力和水平。

園長需要精通當前國內外各種先進教育理念,熟悉兒童心理學,掌握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具備帶領團隊的心力和智慧,並且發自肺腑的熱愛孩子和教育事業。有能力培訓教師不斷完善成長、踐行幼兒園秉承的教育理念,能對家長的教育觀行成感染和帶動。

要了解一個園長是否具備這樣的素質,最直接的方式是和TA聊聊。

二:教師素質

首先,也是最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素質,因為無論一個幼兒園的整體質量如何,最終直接跟孩子打交道的還是教師。他們與與寶寶們親密相處,她們的言行舉止隨時都潛移默化影響著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好的幼兒園裡可能有差老師,差的幼兒園裡可能有好老師。有的老師,對學生耐心而細膩,有的老師,動不動就想訓孩子,有的老師,則一看就不是個“省油的燈”,臉上掛著一副刻薄相,交往下來更是讓人不敢恭維……所以,給孩子擇園時,我們需要優先關注的應該是可能帶我們孩子班級的那幾個老師的素質。而不必過分追求幼兒園的知名度,如果裡面的老師有愛心和耐心,幼兒園的名字不那麼響也不要耿耿於懷。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應當具備:懂得兒童教育和成長規律,善於跟幼兒溝通,有足夠的耐心,正面引導、循循善誘、懂得傾聽、真誠陪伴,謙和、友善,和幼兒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避免居高臨下的權威意識,尊重每個幼兒發展的個性,懂得因材施教。

此外,如果你的孩子要上國際園或雙語園,在吸收運用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存在不少被“外來的和尚念歪了經”的情況。所以,家長選擇雙語幼兒園時候一定要注意英語課教師的國籍,是否母語為英語的國家;

要了解教師是否具備這樣的素質,方式是家長陪園體驗或者參與幼兒園的公開課。(不能陪園體驗的幼兒園?直接Pass吧。)

PS:教師的流動性也是參考一所幼兒園是否運營規範、具有前景的指標之一。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三、教學理念

因為這決定了該幼兒園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重點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取向。比如,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接受的幼兒園教育是自由寬鬆、重視感官發育和人格發展的,那麼蒙臺梭利幼兒園可能就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從小掌握流利的外語,則幼兒園在外語方面的特色就值得重視。

家長在選學校時,一定要選擇和自己教育理念一致的,或者至少要是自己認同對方教育理念的。

這個環節,基本通過家長入園考察時的接待老師可以瞭解。看她能否講清楚該園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內容等,能否回答和處理常見的家長疑惑。

果媽考察過的一家新開設的、號稱頂尖配備的幼兒園,接待老師甚至連幼兒活動場所的搭建和進度都含糊其辭,教學特色也列舉不出,只會用千篇一律的廣告詞宣傳該園有多頂尖的師資和設施,毫無說服力。

四:學校裡幼兒狀態

家長考察時一定要到正在教學的班裡去看下孩子上課和活動的狀態。家長可細心觀察老師與寶寶的交流方式和寶寶臉上的表情,優秀老師的言行舉止間透露出對寶寶的關愛,而寶寶是否快樂都會在臉上展現出來的。

如 果是一群孩子一動不動坐在教室,“認真”聽老師balabala講一節課,手中無教具、玩具等,那就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不可取。或者參加區域活動時安 安靜靜的,和同伴交流只能“用氣息”講話,那多半是壓抑幼兒天性、管束式的活動方式,也不可取。(但要注意和“不立規矩”的幼兒園相區分哦)

此外,幼兒在課上和活動中的參與度非常重要,要觀察他們是否活躍積極,是否有適當表達自我的機會。幼兒要通過體驗式模仿,遊戲式活動和反覆重複來學習東西,發展能力。

五:每日安排

通常來說,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有豐富的室內活動和戶外活動。 室內教學是否豐富,看有沒有涉及手工、音樂、繪本故事、國學、數學、科學(實驗)、人際溝通、潛能開發等涉及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升內容。戶外活動範圍除了每日集體做操, 還應當有定期的走入自然,觀察動植物;走入社會,體驗超市、銀行、集市等的機會。這樣才能充分保護和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鍊健康的體魄和啟蒙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還 有前面說的驚喜園,園長跟我說:“比如這天的教學內容是蘑菇。我們就會讓後勤採購回來各種實物蘑菇,如平菇、香菇、金針菇等,讓孩子們自己聞味道、觀察形 狀,老師講解特性等,最後自己煮鍋裡放點鹽再吃進肚子,全方位的認識什麼是蘑菇。”這種方式會不會比從圖卡上認識蘑菇要好得多呢?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六:硬件設施

比較重要的一條,通過就讀該園的幼兒家長,瞭解每個班級的在冊幼兒數量。

國家規定,幼兒園每班幼兒人數:小班(3—4週歲)25人,中班(4—5週歲)30人,大班(5—6或7週歲)35人,混合班30人。學前幼兒班不超過40人。

初入園的孩子一般月齡都比較小,又是剛剛開始集體生活,往往需要老師更多的關照,而幼兒園的每個班級一般就配備兩個老師一個保育員。對於“超編”的幼兒園,家長需要十分謹慎。孩子多,教師必然看顧不過來,加上幼兒抵抗力較差,感冒等生病的幾率比較大。而且在人多的情況下,教師的耐心可能 會打折,用盡洪荒之力還沒法控制一大群嘰嘰喳喳的孩子,就容易出現一些壓抑孩子天性的舉措,比如禁止交談,過於嚴厲等。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硬件設施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能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在教師素質和班級規模不相上下的條件下,則可以優先選擇:

1、有相對寬敞的室外活動場地。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都需要有戶外活動時間兩小時以上,如果沒有相應場地或場地太侷促的話,則這個教學任務不能保證。

2、衛生制度良好。孩子入園之後容易生病,這是免疫力相對較低的孩子開始集體

生活之後最難以避免的問題,如果幼兒園在衛生制度方面工作做的比較嚴密,則可以大大降低生病概率。桐桐所在的幼兒園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孩子每天入園時先在門口接受體溫檢查,然後在門口洗手,然後是負責健康的發放體檢合格的小紅牌,在園期間的飯前便後孩子也要數次洗手,據說,每天孩子放學後,整個幼兒園還要接受幾個小時的紅外消毒。

3、有令孩子喜歡的遊樂設施,遊戲設施當然越多越好,但如果沒有這個優越條件,最好能保證現有的遊樂設施中,自家孩子比較喜歡。

4、菜譜符合孩子生理發展需要。規範的幼兒園,都會提前告知家長本週的菜譜,我們可以大體比較一下,菜譜是否做到了葷素搭配、幹稀搭配、粗細搭配,是否做到了色香味俱全,這樣孩子才愛吃,吃下去才真有營養。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七、看學費和距離

這兩個其實是具有主觀意識的因素,幼兒園所在地的不同、教學質量的差異會有不同的差價,但是不一定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家長最好選擇與家庭收入相匹配的園所,不要盲目追求品牌,選擇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學校,這樣到時候孩子累,家長也累。建議綜合比較“性價比”,不必因為孩子上幼兒園帶來經濟上的負擔。

其次,儘量選擇離家近的學校,因為離家近不僅減少孩子上學途中的風險,也減少家長接送的精力,這決定了這三年家長的愉悅程度和寶寶的上學積極性,以步行20分鐘或開車10分鐘內為最佳距離。

別再糾結寶寶上公立和私立!七招告訴你如何選擇最好!

總的來說,公立幼兒園物美價廉,私立幼兒園物有所值!建議各位家長擇校的時候要因地(城市)而異、因人(孩子)而異。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選擇瞭如何讓家長滿意的幼兒園,都不能有一種把孩子交進去了就一勞永逸、安心省事的心態,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父母的陪伴、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才是最好的身教樂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