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詞就是寫了一男子一女子一閒事,帝后把戲演完了就默默退場了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很多,後蜀末代皇帝孟昶和南唐後主李煜比較相似。他們二人都是被宋太祖趙匡胤滅國之後投降北宋,但歸降之後又都不得善終。而且更加相似的是,兩人都是作詞高手,才華出眾。此外,在他們把國家葬送之時,身邊都有一位美麗的妃子陪伴。關於李煜的故事,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孟昶的故事相對來說,卻較少少人知道。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關於孟昶和其寵妃花蕊夫人的一段往事。在這首詞裡,沒有皇帝,沒有妃子,有的只是兩個普通人, 一個男子,一個女子,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香豔纏綿的故事,講的不過是夏夜納涼的一閒事。帝后把戲演完了就默默退場了。這首詞就是《洞仙歌 冰肌玉骨》,作者是宋朝大詞人蘇軾。

洞仙歌 蘇軾(北宋)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撩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該詞就是寫了一男子一女子一閒事,帝后把戲演完了就默默退場了

這首詞是蘇軾根據自己年少時的一段回憶寫成的:他少年時,有一位老尼姑告訴他,自己曾經去過後蜀孟昶的宮中,見過孟昶和花蕊夫人。那天,天氣很熱,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孟昶便做了一首詞。而老尼姑只記得詞的開頭兩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於是,蘇軾便以此事和這兩句為由,寫了這首詞。可是,這首詞意境高妙,反而像是原創。

整首詞,東坡先生就像是個“導演”,演員就只有兩個“孟昶和花蕊夫人”,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因天熱不能入睡,深夜起來納涼;地點就是後蜀皇宮中的摩訶池;時間就是某個夏日的晚上。在這場戲裡,沒有皇帝和寵妃,只有一個男子,一個女子,一件閒事。

詞的上闋主要是圍繞“花蕊夫人”來寫的。開篇第一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就把一位絕世美人的樣貌刻畫了出來。對於花蕊夫人的傾城之貌,作者沒有詳細地描繪,僅此一句就足矣,留給世人無限想象餘地。一個擁有“冰雪為膚,白玉為骨”的女子該有多麼美麗啊!”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陣風吹來,暗香飄滿了宮殿。人還未到,香已襲來!

該詞就是寫了一男子一女子一閒事,帝后把戲演完了就默默退場了

緊接著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女主角終於上場了:她輕輕地撩起繡簾看殿外。此時,一彎新月當空,月色撩人,美人也未入睡。到底是月色撩人,還是美人撩人了?一個“撩”字,精妙無比,月色皎潔,晶瑩潔白,似乎在逗引著不能入睡的美人出來一探。最後一句“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這位美人還沒有就寢,只是斜斜地躺著,鬢亂釵橫,好一幅美人慵懶圖啊。

下闋,男主角出場了。如何出場的了?攜素手也,攜美人素手也。“攜素手”幹什麼?到殿外納涼賞月。“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男主拉著女主的手,二人一起來戶外。此時,萬籟俱寂,無聲無息,只見幾顆疏疏朗朗的流星正劃過夜空。時空彷彿凝固了!兩人就這樣站著,不知不覺佔了好久。

於是才有了“試問夜如何”,於是才有了“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一切自然而然,彷彿時光輕輕流轉,平靜如水。在此句中,“金波”指的是月色,“玉繩”是指玉繩星,“玉繩星轉”就意味著夜色很深了而且將曉。至此,如果詞作就結束了,那麼這首詞就真的毫無深意了,就沒有多少興味了。

該詞就是寫了一男子一女子一閒事,帝后把戲演完了就默默退場了

因此,最後一句是全詞的“點睛之筆”“昇華之筆”。“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天氣很悶熱夏季,人們都希望秋風快點吹來,但是卻不知道秋風起時,時光已經悄悄溜走,又一年要過去了。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這如此寧靜美好的夜晚就停止轉動,而是滾滾向前,將這美好寧靜碾碎,令人不勝噓唏。

在這首詞中,孟昶和花蕊夫人已經不是什麼歷史人物,而是作者虛構的兩個人物。他們因為這首詞而存在,他們就是世間一普通男子和普通女子,默默地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演了一場戲,然後向觀眾鞠躬致意,一轉身默默退場。雖然講的是“深夜納涼”的閒事,但是由於結尾的“神來之筆”,整首詞不僅意境極美,而且頗有深意:時光無情,我們唯有珍惜當下!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