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標簡化到無法拒絕,你就能成功

把目標簡化到無法拒絕,你就能成功

最近,我一直在奉行“微習慣”的力量,從很小行動開始,慢慢積累,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運動。

01 假期也不能放鬆

人都是有惰性的。平時工作,那根弦一直是緊繃著不敢放鬆的。一到放假,就想著好好休息一下,於是睡到自然醒,約幾個好友出去嗨到天亮,不看書不運動,餓了吃一點,困了就睡一下……

收假後這種狀態不可收拾,想再回到早睡早起的規律生活,就成了一件難事。人一旦放縱自己,就像脫韁的野馬收不回來。

在我看來,假期是屬於自己的時間,我們將有大塊大塊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比如說,可以一整天與書為伴,可以挑戰徒步20公里,可以寫好幾篇文章……

可是,這些要動腦子的事,真的太難了。還是睡覺舒服,看綜藝比較輕鬆,吃美食更容易讓人滿足……

前幾天,我在你有“拖延開始困難症”?只要這一個方法就可以擺脫它中分享了用一個深蹲,帶動自己完成30分鐘的運動的方法,這種簡單指令,可以簡單到讓人的意志力無法拒絕,因此就能輕鬆完成。

在假期裡,我們也不應該完全放鬆,放養自己。如果你做不到與自己的惰性對抗,那你可以試試微習慣。

02 徹底改變只需要8步

不想在假期裡失去自我,這8步可以幫助你。

第1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在用微習慣這個方法時,不能同時超過4個微習慣,數量太多,我們的精力會被分散注意力,有時可能會忽略其中一些微習慣。近期,我有4件事必須做,正好用到這個方法:

1.看文獻

2.寫開題報告

3.學習產品經理知識

4.喝水

這4件事我簡化成了這樣的微習慣:

1.每天看500字文獻

2.打開開題報告文檔,寫1個字

3.打卡產品經理視頻

4.每天接6杯水

換成這樣的小目標後,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簡單,很容易完成呢?當我們把那麼不想做的事,換成一個個簡單到不能拒絕的目標後,我們就能輕而易完成它們了。

第2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每一個微習慣都有它的內在價值,我們可以用“為什麼鑽頭”找到價值來源。循環問自己為什麼,直到找到問題核心。

比如說:我想每天看文獻。為什麼?

因為我要寫畢業論文。為什麼?

因為只有完成畢業論文才能畢業。為什麼?

因為只有順利畢業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為什麼?

因為好工作能讓我經濟獨立。為什麼?

因為我想讓我的父母可以依賴我,我可以給他們富足的生活。

你看,這就是“為什麼鑽頭”詢問法,只有向內的答案,才能讓你能夠堅持做下去。

如果你想早起,是因為別人覺得早起好,那麼你就沒有內驅力去做好微習慣。

第3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找到做這件事的原因後,我們需要把它們納入到每日日程裡。針對這4個習慣,我是這樣計劃的:

1.文獻,我打算每天早上9點打開文獻;

2.寫開題報告,我打算每天早上9點打開報告文檔寫1個字;

3.學習產品經理知識,我打算每天下午7點打開產品經理視頻;

4.喝水,我打算每天起床後、10點、12點、15點、18點和21點各接一杯水。

把每一個微習慣,分配到每一天的固定時間,這樣更容易形成習慣。

第4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當我們堅持一週或10天后,應該及時獎勵自己,不論是一杯奶茶,還是一份甜點,都是很好的獎勵東西。

每個人的獎勵策略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第5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記錄部分,我用的是手帳的方式來記錄,用紙筆打鉤,能讓你的成就感更真實。

每個月月初,我會做一個圓盤計劃,寫下這個月的重大事件,也會寫下提前安排的事情。

同時,我還會做一個打卡表,裡邊包括每個月要堅持的習慣。這樣的打卡表,讓我每天都充滿動力,每個月做月結時也很有成就感。

第6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我現在制定的目標,都是微不足道的,不消耗我任何的意志力,所以,通常會超額完成。

即使,哪天我很累,也不會放棄,因為我的目標很小,全部加起來10分鐘就能完成,這大大降低了我的抵抗情緒。

在建立習慣的道路上,我們想做三件事:

□ 強化我們的意志力

□ 當下就取得進步

□ 不耗盡意志力

第7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當我們制定計劃後,不要抱太高的期待,告訴自己,每天完成最低任務就好。期待值太高,會讓我們更快放棄。

第8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日積月累後,習慣會慢慢養成。我們要明確自己習慣養成的標誌,代表行為已成為習慣的信號有:

1.沒有牴觸情緒:該行為似乎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

2.身份:現在你認同該行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或“我是個作家”。

3.行動時無須考慮:你不需要做出執行的決定就能開始該行為。你不會想:“好吧,我決定去健身。”你會自然地收拾好東西並出發,這是因為到週二了,或者好像到該運動的時間了。

4.你不再擔心了: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擔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棄,可當行為變成習慣後,你知道你會一直做這件事,除非出現緊急情況。

5.常態化:習慣是非情緒化的。一旦一件事成為習慣,你不會因為“你真的在做這件事”而激動不已。當一個行為變為一種常態,它就是習慣了。

6.它很無聊:好的習慣並不會讓人興奮,它們只是對你有好處而已。你會因為它們而對生活更有激情,但別指望行為本身也是如此。

微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每天堅持,才能做到真正改變。

03 微習慣策略的八大規則

1.絕不要自欺欺人,實事求是,真誠面對自己。

2.滿意每一個進步,李小龍曾說過:“人,要滿意,但別滿足。”

3.經常回報自己,尤其在完成微習慣之後

建立一個正反饋循環。

4.保持頭腦清醒

你要力求維持冷靜的思維模式並信任你選擇的策略。

5.感到強烈牴觸時,後退並縮小目標

只要遇到牴觸,我就會把任務縮小,問題就解決了。

6.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鬆

7.絕不要小看微步驟

8.用多餘精力超額完成任務,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標

今天是「葉子自律成長營」第二期的第一週,我們一起看完《微習慣》這本書。寫讀書筆記,不如寫踐行筆記。

這篇文章,就是關於閱讀《微習慣》後的踐行清單,剩下的,就是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