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吞并大半个印度之后,为何没有马上进攻旁遮普?

吞并北美之后,英国人又把东方的印度当成了新的猎物。印度虽不如北美那般辽阔,但却比北美更富饶,更有生气。相比北美的新,印度是一块足够老的陆地,这里位于东西方之间,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而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这一切都是英国人钟意印度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印度并非统一的国家,比较容易征服。

英国吞并大半个印度之后,为何没有马上进攻旁遮普?

当时的印度,土邦林立,各自为政,小的土邦有五百多个,大的土邦也有将近十个,分别是东北地区的孟加拉,中西部的马拉塔联盟,南部的海得拉巴、迈索尔,以及西北地区的旁遮普等等。这些较大的土邦,是英国人的主要目标,只要征服了这些地区,小的土邦自然就会主动归附。那么到底应该先打哪一个呢?

俗话说,柿子要捡软的捏,当然是选择最好打的一个。当时恰逢孟加拉老王公去世,由于没有留下子嗣,实际上孟加拉已经分裂成了两股势力。两派为了争夺王位,互相争斗,给了英国人入侵的绝好良机,英国看准机会,马上出兵占领了加尔各答,并通过收买内奸,扶植傀儡的方式,很快吞并了孟加拉全境。

英国吞并大半个印度之后,为何没有马上进攻旁遮普?

孟加拉被吞并后,英国人本以为会有土邦主动归附,但其实英国人想多了。印度各地的王公们仍在像原来一样互相厮杀,根本没有一个搭理英国人。在王公们看来,孟加拉的变化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和千百年来发生的统治者更替,并没有任何不同。直到英国人的拳头砸到他们头上,王公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那时他们已经无力回天,只能任凭英国人随意摆布了。

在英国的胁迫下,海得拉巴和马拉塔联盟,被迫参加了英国入侵迈索尔的战争,帮助英国吞并了迈索尔。随后,英国又挑拨马拉塔联盟各国之间的关系,收买一批,打击一批,最终迫使马拉塔联盟臣服。眼看三大土邦覆灭,海得拉巴以及其他小土邦,纷纷主动匍匐在了英国人的脚下。至十八世纪末,英国已经吞并了大半个印度,只有旁遮普王国仍然游离在英属印度之外。英国将旁遮普纳入版图的时间是1846年,那么英国为何没有马上进攻旁遮普呢?

英国吞并大半个印度之后,为何没有马上进攻旁遮普?

旁遮普地区位于英属印度西北部。在十八世纪末,旁遮普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封建统治者,名叫兰吉特·辛格。兰吉特·辛格统一旁遮普各邦之后,马上实行了现代化军事改革,购置西方先进武器,使得旁遮普军队成为了南亚地区顶尖的武装力量,连英国人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其次英国人很明白,旁遮普统一后,并没有打破原有的社会体系,依然是土邦王公自治,只是因为兰吉特·辛格强大的影响力,才维持了旁遮普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太依赖于统治者的威望。但当时的兰吉特·辛格已经年近六旬,英国人权衡利弊,与其冒险进攻,倒不如等待兰吉特·辛格去世后,敌人自行瓦解。于是英国人并没有马上发起对旁遮普的进攻,不出英国人所料,兰吉特·辛格死后,旁遮普逐渐分化瓦解,英国人只用了六年时间,便征服了旁遮普全境。1846年,英国军队进入旁遮普首府,标志着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最终得以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