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在中東集結重兵,是要對伊朗動武嗎?面對兵臨城下,伊朗有能力封鎖海峽嗎?

暮陽雨桐文


首先,美國和伊朗打不起來,5月2日的大限已經過了兩天了,霍爾姆滋海峽還不是一樣風平浪靜。



但是,也必須看到,戰爭的主動權在美國手裡,但美國也不會輕易動兵。


伊朗可不比伊拉克,伊朗軍事實力雖然不如美國,但是如果美國封堵郵輪,斷其命脈,伊朗會毫不猶豫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而霍爾木茲海峽承擔著世界60%以上的石油運輸任務,如果被切斷,將會導致世界混亂,上一次的伊朗封鎖就曾經引起世界範圍內的軒然大波,最後不得不撤下已經散佈的魚雷了事。


目前來看,特朗普依然是“極限施壓”的老套路。

伊朗人民可能要承受一段時間的民生之苦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美法用四個航母戰鬥群封堵伊朗,每天的耗費驚人,美國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耗費了3萬億美元軍費,2018年,美國軍費總額為6220億美元,即使按照2018年的標準,一場戰爭把美國5年的軍費消耗殆盡,而且這還沒有把傷亡撫卹計算在內,美國政府已經欠下22萬億美元的國債,美伊大戰會是美國經濟不堪承受之重。



美伊一旦開戰,將會是美國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對於想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特朗普而言,這將是極大的嘲諷和風險。

這樣的結局正是新興大國所樂見的。


所以美國只是恐嚇和訛詐,伊朗也不會屈服,石油照樣進出。

還是彆嘴硬了,坐下來談談心吧。

對我們而言,買不買石油,什麼時候買反而成為一張牌,一張可以用來討價還價的極其重要的牌,當然現在不能打出。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艾克思武備


美國為了遏制伊朗原油出口,徹底切斷其能源收入,在4月22日提出5月2日為其石油貿易臨界點後,馬不停蹄派出數艘航母前往中東執行“使命”,因巴黎聖母院失火而呼籲全世界捐款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派出航母配合美國行動。

美法兩國重兵集結,這是要對伊朗訴諸武力嗎?面對兩國咄咄逼人的架勢,伊朗會且有能力封鎖海峽嗎?

據媒體報道,美國除了在印度洋和地中海部署航母,欲對來自亞歐兩個方向伊朗石油買家進行阻攔外,還派遣了4艘航母前往波斯灣海域,以加強對伊朗的施壓,並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法國作為美國的馬前卒,應聲蟲,為虎作倀而已,伊朗不會過分在意,卻會注意美國的動向。

霍爾木茲海峽緊鄰伊朗,寬度最大為97千米,最小為37.9千米,伊朗憑藉自己的軍事實力,封鎖海峽應不在話下。但是,一旦海峽咽喉遭到遏制,出口量佔世界1/3且90%必須通過這裡運出的海灣石油,將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美國不計後果,非要孤注一擲斷絕伊朗財路,那麼對伊朗而言沒有能不能問題,只有敢不敢問題。

就在特朗普此前聲稱不再對8個國家和地區延長豁免期,並對伊朗提出5月2日停止原油出口要求不久,伊朗政府官員、軍方高層以及外交部紛紛發聲,只要美國不顧大局,失去理智,故意找茬,那麼伊朗只好封鎖海峽,屆時該地區所有產油國家都將處於停滯狀態。

伊朗與伊拉克的不同之處在於,萬眾一心,全民皆兵,鬥志高昂,群情激憤,軍事過硬,作風優良,衝鋒陷陣,義不容辭,一定程度上,伊朗人比美國佬還不怕死。

美國打伊拉克曾付出不菲的代價,相信對陣伊朗將有過之而無不及,鑑於此,將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特朗普會鋌而走險嗎?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從今天(5月2號)開始,特朗普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全面制裁正式生效,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被允許從伊朗購買石油,如有國家背向而行,也會受到美國相應的制裁。



美國扼殺伊朗經濟命脈的決心有多堅定?或許還要等待時間的檢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伊朗石油在美國的制裁下真的淪為“零出口”,那對德黑蘭將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畢竟在重重製裁下,伊朗石油每年的出口額高達500億美金。

正是因為美國這次的制裁直中要害,德黑蘭也選擇了較為極端的回應:可能對霍爾木茲海峽進行軍事封鎖,讓海灣地區所有的石油都出不去。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也在近期的一場集會上號召全國要“以戰鬥姿態”應對美國的攻勢。

霍爾木茲海峽有多重要?它擔負著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石油出口運輸、歐洲進口石油的百分之八十都要從這裡經過;一旦該海峽被封,勢必會引發全球石油市場的大幅度震盪。所以無論歐盟、海灣國家還是美國,都比較擔憂因美伊對抗導致海峽危機。

所以每當德黑蘭叫囂著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時,美國都會在第一時間出動航母戰鬥群開赴波斯灣進行武力威懾,這次也不例外。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史無前例的向近波斯灣海域派遣了4艘航空母艦,其主要目的除了對伊朗施加壓力外,還將應對潛在的戰爭風險。

長期以來,美國都把伊朗視為自己在中東的“眼中釘肉中刺”,但出於種種考量始終慎用軍事手段。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一味地選擇“溫和”:華盛頓肯定為伊朗設置了底線,其中或許就包括德黑蘭控制並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所以說,美國會不會對伊朗動武?除了前者的主觀意願外,後者的行為是否會觸及底線也是決定性因素。

站在伊朗的角度來看,特朗普這次謀劃的制裁藍圖無異於釜底抽薪,德黑蘭為求自保採取包括封鎖在內的強硬手段無可厚非,而且在美國介入前,伊朗海上力量有能力實施封鎖。但這對德黑蘭而言,多少有些魚死網破的意味,不知道哈梅內伊有沒有賭上國運的勇氣!

此外主導伊朗是否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關鍵因素在於:美國真的有能力全面絞殺伊朗的石油出口?相信只要不被逼到山窮水盡,哈梅內伊還是願意坐在神壇上考慮下一步的對策。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實際上,美國在中東地區十幾個國家都設有軍事基地,其中在波斯灣沿岸分佈最多,震懾伊朗的意味尤其明顯和突出。


自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美兩國就成了死對頭。美國不斷加強在伊朗周邊地區的軍事部署,特別是每逢危機的節點上,就會派出航母戰鬥群在內的先進軍艦,遊弋在波斯灣海域,以此恫嚇伊朗,企圖以軍事高壓的態勢讓伊朗人屈服。

但40年過去了,美國始終是隻打雷不下雨,一直未對伊朗採取過任何軍事手段。這裡面當然是伊朗自身實力足夠強大,美國如果對其發動軍事進攻,牽一髮而動全身,在該地區會引發混亂和動盪。在巴列維王朝時代,由於兩國關係非常密切,美國人對伊朗的整體狀況還是相當熟悉的,自然知道波斯人的兇悍和頑強,實際上並不好惹。不過,這次美國似乎比任何時候都來勢洶洶,並且還叫來法國助陣,大有不把伊朗搞垮誓不罷休的陣勢。


那麼,如果達不到目的美國真的會動武嗎?和以往一樣,這次動武的可能性也小之又小,除非伊朗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給美國人動武的口實。不過,不到萬不得已,伊朗決不會破釜沉舟的這麼幹。實際上,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現在對美國並沒有多大影響了,反倒是包括中國、印度等世界主要能源進口國和波斯灣沿岸重要石油出口國受到的波及和損失最大,有可能造成原油價格飛漲甚至斷供的嚴重後果。如果是這樣,伊朗就會成為國際社會的公敵,沒有哪個國家再去支持它了。

很顯然,美國從內心深處是非常希望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現在,美國一再向伊朗施壓和挑釁,主要目的是激怒伊朗,迫使其做出失去理性的選擇,美國就可以師出有名,甚至還會出來很多幫手,對伊朗大打出手了。由於伊朗孤立無援,再加上經濟已瀕臨崩潰,無法想像他到底能和美國對抗多久。即使哈梅內伊願意堅持,窮困潦倒的民眾會答應嗎?


所以,伊朗雖然有足夠能力可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絕不會這麼幹,因為這是下策中的下策,損人不利己,只會便宜美國人。既然如此,伊朗還是要和美國周旋下去,想方設法開拓石油銷售市場,不讓美國的陰謀得逞。


高山流水116820061


美國如果對伊朗動武或者逼迫伊朗動武,就等於美國製裁,分裂伊朗的策略徹底破產。美國全球戰略以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為主,也就是美國長期戰略利益。與伊朗直接爆發戰爭會損害美國的長期戰略,所以以制裁,分裂為法。

若對伊朗實施實質性零制裁,迫使伊朗封鎖霍爾木滋海峽,堵死波斯灣同時也等於堵死自己。也就是說伊朗仍然還要面臨被分裂的威協。當然伊朗不到迫不得已也不願走這破斧沉舟一步,勢推人走,介時沒人能完全掌控局勢的發展。這種局面都不是美國與伊朗想要的。

伊朗國內局勢並不樂觀,示威抗議遊行不斷。美國公開限期零制裁伊朗是対伊朗極限施壓,在伊朗國內再添一把火。

美國要的是分裂,不是戰爭。況且兵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如此大張旗鼓威壓伊朗根本毫無速戰速決之意。

在狹窄的霍爾木滋海峽與波斯灣,伊朗的三艘基洛級淺水域常規攻擊潛艇與數目不詳國產潛艇,海上艦艇可以以陸基導彈為依託封鎖霍爾木滋海峽不成問題。至於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與美國的準航母在波斯灣與紅海獨擋一面不太可能。而法國也損失不起,更多的是提升國際威信,作戰能力值得懷疑。





青山綠水無名


伊朗自然有能力封鎖整個霍爾木茲海峽,問題的關鍵是伊朗是否有決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或者說伊朗敢不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美國在地中海集結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和一個兩棲攻擊艦打擊群,另外法國唯一的“戴高樂”號航母也來湊熱鬧,對伊朗來說,三個航母戰鬥群和一個兩棲打擊群堵在家門口的確有兵臨城下的緊迫感。
但戰爭並不是說來就來的,美國雖然在地中海集結了兩個航母戰鬥群,但也只是美國第五艦隊的正常換防,其中的“林肯”號航母是來接替“斯坦尼斯”號航母的,在美國宣佈對伊朗“禁油令”的關鍵節點,美國就此虛張聲勢以震懾伊朗是最大的可能。


既然戰爭短期內不會爆發,伊朗自然不會冒險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因為霍爾木茲海峽是國際能源大通道,貿然封鎖海峽會嚴重威脅國際能源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不是伊朗能輕易承受的,至於說如果美國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伊朗在生死存亡之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伊朗絕對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就看伊朗敢不敢了。


那年那月那兵說


美法大兵高調兵臨城下,其意圖就是給波斯人一個戰略錯覺,預早佈局封鎖霍爾木滋海峽來達到美法想要見到的局面,如果伊朗心慌意亂,就剛好鑽進美法設置好的圈套,好在伊朗淡定應對,不上當,靜觀其變來應對美法大兵壓境。

急燥容易受人以柄,淡定才是戰勝對手的保障,美法的叫囂,是一種無奈何的伎倆,要想伊朗國內的混亂來達到目的,美國就別異想天開了,勝利永遠屬於伊朗人民。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


塘坳美如畫


自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以後,美伊便是結下深深的樑子,即釆取政治上孤立軍事上圍賭,和經濟上制裁等一系列措施打壓伊朗。特別別川普入主白宮以後,先是退出了奧馬車號巴馬政府周歐洲五國及中國同伊朗簽署的伊核問題協議,並進一步加大了對伊朗的制裁力度,妄圖以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的釜底抽薪之計,扼殺伊朗。為此,美國人調動幾艘航母施壓伊朗。

但是,令人不解的則是法國人,不知為何也加入了美國人的愚蠢行動。特別是近幾天還曝出法國人跟在美國人的庇股後,也派出了軍艦竄越臺灣海峽,這個馬克龍想幹什麼?連美國人都不敢跟伊朗開戰,他敢嗎?


滄海桑田257818539


伊朗能憋多久?這次伊朗反而沉默以對,估計暫時仍是如此。伊朗想的可能不想木土淪為戰場,而沒油著急的不是他一家。他們並表態不封鎖霍爾木慈。伊朗真會這樣認慫嗎?假如美國一直封堵咋辦?

美國會否大動干戈?伊朗不封鎖海峽,美國沒了動武理由。但封堵繼續不變,直到伊朗內亂。近來美國反而劍指俄中動作頻頻,把核武導彈和電子偵察機,開到了俄中近旁。

可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此,俄中將如動應對?小心不錯,但應不止於此。請指正。


手機用戶54578927414


制裁是絕對的,戰爭看近況是不會發生的,世界石油計價是美金,這個事實無法去改變,當今美國軍事、經濟、科枝、政治、商業、金融、教育是領先地位,誰與美國對抗、誰就沒有好日子過,我們民族要復興要在實質上下功夫,不能吹實幹才能出好東西、首先不能內爭內鬥團結有進步力量全心搞建設,重視人才把科枝追上先進國家水平,我們才有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