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蘇聯嘲笑,“自教自學”搞核潛艇,大國之盾就是這麼來的!

我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出現了許多里程碑的標誌,如:兩彈一星、戰鬥機、運載火箭等等,這些偉大創舉中都流淌著國防科技人員投入的心血以及呈現著他們對祖國赤膽忠誠的心。1970年年底,我國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4年後,該核艇正式服役,於是繼美蘇英法四國後,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不懼蘇聯嘲笑,“自教自學”搞核潛艇,大國之盾就是這麼來的!

"長征一號"核潛艇下水典禮

有很多西方國家感到疑惑,當初中國科技水平並不算髮達,而且經濟也比較落後,為何中國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研究出這麼多的尖端武器。由此,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國核潛艇背後科技工作者的艱辛研發歷程。

不懼蘇聯嘲笑,“自教自學”搞核潛艇,大國之盾就是這麼來的!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

1954年,美國的一艘"鸚鵡螺"號核潛艇從廠房亮相,由此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橫空出世。一塊鈾燃料就可以驅動整個潛艇的消息一放出,讓全世界的人為之震驚。緊接著,美國又在之後的4年裡,相繼有3至4個攻擊型核潛艇投入服役。在1959年下半年,赫魯曉夫訪問中國,揚言稱我國搞核潛艇不具備實力。當時我國的領導人立即給予了回應:"就算需要一萬年的時間,我國也要將核潛艇搞出來"。1956年,有一批留學生改行,學習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之後,有個叫彭士祿的學生便走上了核動力這份事業的道路。彭士祿在回國後就投身於核動力的研究之中。

不懼蘇聯嘲笑,“自教自學”搞核潛艇,大國之盾就是這麼來的!

彭士祿

1965年我國正式開啟核潛艇項目,當時我國對於核的理論知之甚少,建造核潛艇也完全是零起步,用彭士祿的話說,就是我國搞核潛艇全靠"自教自學"四個字。當時學習條件還有限,幾乎沒有人真正見過核潛艇的樣子。於是彭士祿便迎頭帶領著團隊走上了艱難的研發道路。五年後,彭士祿團隊開始投入到21天的潛艇密閉艙生存試驗之中。當時技術人員們在45℃的高溫下生存,許多人都扛不住,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情況。試驗結束後,技術人員的汗水沒白流,事實證明,我國核潛艇的空調設備是可以依賴的,且可在海底執勤,長時間完成各種戰鬥任務。

不懼蘇聯嘲笑,“自教自學”搞核潛艇,大國之盾就是這麼來的!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第一批艇員

1970年年底,一艘藍色"巨鯨"緩緩向海中駛去,我國的核潛艇終於下水了。當時在場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併為之感到驕傲。此刻,中國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核潛艇。1971年8月,這艘的核潛艇承載著中國人的夢想,駛入了波濤洶湧的大海。3年後,這艘核潛艇有了自己的名字:"長征一號"。

不懼蘇聯嘲笑,“自教自學”搞核潛艇,大國之盾就是這麼來的!

"長征一號"核潛艇

中國人不懼國際的冷嘲熱諷,擁有著不服輸的精神,咬著牙也將核潛艇搞成功了,用時不是一萬年,而是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背後有著無數人的心血和努力換來了如今堅不可摧的大國之盾,這也是讓西方國家為之震驚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