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這個無形的東西,常常現實的令人無可奈何,你遇到過嗎?

“身份”這個無形的東西,常常現實的令人無可奈何,你遇到過嗎?

你是什麼身份,這一點很重要。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的身份決定你的前途,決定你人生的走向。

原來我們除了“人”這個自然屬性之外,還有“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等等社會屬性,也就是“身份”吧。身份這個東西,平時沒什麼用,到了某些特定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

“身份”這個無形的東西,常常現實的令人無可奈何,你遇到過嗎?

這類的規定,也許自有它的作用——我們不能因為某一件個例就說這規定不合理。所謂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若是什麼事都沒個規定管著,這世界也會亂了套。在這種“一刀切”的規定面前,個別人受到阻礙、合情的事變成不合理,也是一種無奈。但是,才華被“身份”遮掩而不得發揮,我覺得終是憾事。現在打破了這種用人制度,人才流動似乎暢通多了。但,其實這樣的“打破”並非改變了那種僵死的制度,只是一種制度外的流通、一種權益變通之法,聊勝於無而已。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比較贊成這樣的說法。

闖紅燈、超速、逆行,都是違反交通法規的。可是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報道:孕婦臨產、傷員急需送往醫院的情況下,交警開道,民用車輛在交警的指揮下闖紅燈壓黃線走逆行,一路暢通無阻。常態下,這些違法行為是要受到處罰的;非常情況下,這樣的變通的“違法”行為卻受到允許甚至讚揚。這就是變通的益處,也是凡事都可能有變通之法的明證。

“身份”這個無形的東西,常常現實的令人無可奈何,你遇到過嗎?

那麼,在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原則下,對於“身份”的規定肯定也是可以變通的。1957年,中蘇有關尖端武器的發展和生產問題談判在即,蘇方表示,他們的火箭等尖端設備保密性極強,必須要具有相當軍銜的人才能參觀。當時錢學森雖被列為代表團成員,卻沒有軍銜。於是,周恩來提議,經毛主席批准,准予錢學森佩中將軍銜赴蘇。這不是實授軍銜,只是根據當時情況佩戴軍銜。這樣的身份的變通,有益,也有利。

但是,多數情況下,“身份”這個無形的東西卻比有形的東西更具有權威性。這真是令人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