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商湯 雙面徐立


多面商湯 雙面徐立



2018全年,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發生融資事件 312起,總金額超771億元。

人工智能的火熱,離不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爭相佈局,也離不開像商湯科技這樣創新企業推動。

說起商湯,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叫徐立,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創業之初

徐立和商湯的故事要從2014年說起,彼時徐立身在香港,有同學約他見面並帶他走進一家“公司”。

確切的說這裡不像一家公司,只是一個辦公室,沒有電話、沒有工位,辦公室裡有個人叫湯曉鷗,他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被稱為全球人臉識別的“開拓者”和“探路者”。

起初,湯曉鷗教授並沒有急於說服徐立加入,而是講了自己的香港故事。

1997年,湯曉鷗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但是他發現一個問題,香港的頂尖學子都希望去美國讀書,導致香港招不到最優秀的學生。

即便招到了,香港的教授們希望學生能留在自己身邊做研究,往往這種研究需要數年,多數優秀的學生堅持不下來,1年左右就會離開,導致當時香港學界教授與學生的矛盾比較突出。

為此湯曉鷗想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成為自己學生去美國深造的“跳板”,並且列出兩大原則,第一,來到這裡的學生一定要有強烈的願望申請名校,我的實驗室只送你去全球前四學校;第二,你自己真的要足夠勤奮。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國內名校前幾名的尖子生都願意到湯曉鷗教授的多媒體實驗室實習,而這些學生後來也都得到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的錄取。

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一些學生逐漸發現,自己去了美國的學校後,最後的歸宿也是諸如Google、Facebook、微軟等公司就業,在湯曉鷗這裡讀博後也可以被這些公司招募。歸宿相同,又何必遠赴重洋,不如就繼續在此鑽研。

這段故事給讓教授給徐立留下了第一印象,在此後多次交流中,徐立與湯曉鷗逐漸達成共識——他們並不想做高高在上的技術,而要把這種技術轉化成商業和生產力。

2014年,徐立決定開始創業時,卻遭到了妻子的反對,妻子讓他問湯教授: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你適合創業嗎?

徐立真的打電話問了。湯曉鷗回答:“適合。”

2014年11月,徐立以香港科學園為創業基地,成立商湯科技。

實際上,目前商湯的許多中層人才都曾是湯曉鷗的學生,這些人曾經在Facebook、谷歌、微軟工作,最終回到商湯,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出力。

成立之初,人工智能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當時商湯的目標也不是打敗誰或者顛覆誰。徐立的野心僅限於壟斷人才,通過學術關係邀請微軟、MIT、斯坦福的頂級學者成為商湯實驗室的學術研究導師,通過這些導師吸引更多研究者。

他認為既然商湯已經有了人才和研究的長板,接著要做的就是繼續不斷加強長度和壁壘,直到別人發現這塊長板再也無法超越。

融資機器

2014年冬天,商湯科技獲得IDG資本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有了錢商湯做了兩件事,一是花錢招了大量博士、教授;二是購買硬件,建超級計算平臺。

到了2016年,商湯已經聚集了超過150名AI領域頂級博士,建立了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並且研發了一系列AI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本識別、醫療影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和遙感等。

但是大量的人員和硬件成本,使得第一筆融資很快就花完了。這個時候,曾經的演員任泉帶著Star VC拍馬趕到,A+輪數千萬美元隨即到賬。

按照聯合創始人徐冰的說法,任泉的投資給商湯送來一筆雪中送炭的資金,沒有這筆錢,就不會有商湯這家公司。

自此以後,商湯開啟了快速融資模式,從2016年4月至今,三年裡商湯融資額超28億美元。

多面商湯 雙面徐立

一系列資本操作後,商湯已經成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巨無霸。徐立自然也走進了舞臺的中央,各種峰會、論壇、分享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區別於其他技術出身創始人的沉悶,徐立有個外號“AI界段子手”。

財富中國公佈的2018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徐立排在第二,他前面是王興,後面是張一鳴。

金庸管理學

成為鎂光燈下的企業家之後,徐立面對的不只是科研攻關,還要管理2000名員工。

有趣的是教會他管理的是金庸先生,徐立把這種管理學起名“金庸管理學”,通過對小說中人物、事蹟、邏輯的歸類,他汲取了很多道理。

比如在企業發展中,相比強調商務、前端應用等方面,踏實做底層技術的會有更大的機會,就像金庸小說裡早期就開始練內功的人,到後來往往比較厲害。

而企業家也被他分為兩類。一類是像郭靖這樣的傳統企業家,非常自律,充滿社會責任感,在艱苦、焦慮的環境下,奮起直走。

另一類是像楊過這樣的新一代企業家,他們更有領導能力,在推進事情的過程中能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與此同時更關注突破、創造新事物等方面的發展。

徐立認為:在中國這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中,需要多性格、多類型的企業家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事情。

多面商湯 雙面徐立

對於企業存在的價值,徐立總結為兩點,一是給社會帶來最大價值,二是自己長期穩定的活下來。

多面商湯

技術研究型公司花銷大,盈利難是普遍問題,關於“商湯燒錢”的言論也成為徐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15年,大家逐漸意識到手機卡實名制的重要性,於是全國掀起了一場涉及3億人的實名制運動,但是讓每個人都手持身份證去營業廳辦理的難度又太大,怎麼辦?

中國移動的需求是,通過用戶正面免冠照、身份證正反面照和身份證上的文字識別做到確認手機卡用戶身份,進而完成實名制註冊。

當時商湯雖然已有深度學習引擎,但沒有身份證照片,導致沒有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和訓練,很難把文字識別的算法做出來。中國移動的數據為商湯提供了基礎訓練,在拿到一批數據後,商湯用了兩三個月時間把文字識別算法的精度連續從70%提升到80%,後來超過90%。

這一系列提升給中移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商湯與中國移動的合作從2015年開始探討,2016年簽約,此後的2017年、2018年中國移動都是商湯的大客戶。

在完成C+輪融資時,商湯曾聲稱,2017年公司已實現全面盈利,業務營收連續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長,2018主營業務合同收入同比增長10多倍。

除了移動這個大金主,金融也是商湯重點發力領域,招商銀行、徽商銀行、中國銀聯等都在推動人臉識別與智能語音技術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結合。

商湯的另一個發力點在移動互聯網,為手機拍照提供人像背景虛化功能,以及智能相冊中的人臉聚類功能,包括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智能手機廠商都採用了相關技術方案。

多面商湯 雙面徐立

商湯科技專利分佈年份




徐立一直對外強調商湯融了很多錢,但並不燒錢,商湯是個能盈利的公司。

2019年徐立的目標是讓商湯走向國際化,把在中國落地的實踐經驗遷移到其他地區,同時繼續深化安防、智慧城市、手機、智能硬件、醫療、無人駕駛和教育等領域的研究佈局。

雙面徐立

小時候的徐立就喜歡挑戰權威。他覺得語文是最難的學科,因為老實講給他文中的意思,總和自己的理解不同,甚至會懷疑魯迅先生文中的意思並非是老師所教的意思。

到了初中,徐立有意識的努力學習。由於所在的初中並不知名,升入重點高中的希望可以用“渺茫”來形容。於是他開始參加數學競賽、物理競賽、甚至還有書法比賽,幸運的是他在上海市物理競賽中獲獎,並由此進入復旦附中理科實驗班。

如今,徐立作為國內人工智能浪潮裡最閃光的人物之一,內心最大的理想其實是——開家醫院。

吳曉波:《十年二十人》

財富中文網:《炙手商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立專訪》

網易“新獨角獸”:《獨家專訪徐立:AI競爭說到底是一場腦力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