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後代大多數都不願意子承父業?

桂農通


90後,正兒八經的農村人!從爺爺輩的算是貧農,那時候貧農光榮啊,反正那年代都窮,也就不覺得窮有多難以忍受!到爸媽那一代,兩口子靠種田沒法養活孩子啊!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怕旱怕雨,一年到頭提心吊膽的,種子、化肥、農藥等等全部靠賒賬,田裡莊稼收完馬上就還賬,還完啥都剩不下!靠種田太難了,小時候上學學費都交不起,爸媽開始南下打工,都說打工辛苦,可是在農村人看來,能苦過種田?後來我們長大後,一是不會種田,二是不想種田!爸媽出來打工後,家裡的田都留給大伯他們種,以前種棉花,黃豆,小麥,菜籽等,多多少少還剩點錢!現在都是種花菜,包菜,白菜,旱了一桶桶的澆,真的累死人,到收成的時候,價格太賤了,有時候壓根沒人來收,過年回家看,大片大片爛在田裡,血本無歸,苦得直掉眼淚…… 問一下,要不是在外面實在苦不到錢,怎麼會願意回去種田??? 網上曬的種田悠閒,那是你拿它當消遣,你若是拿它過日子,太難太難……


李玉蓉123


看見這個題目有“子承父業”幾個字,我差點笑了出來,但是我沒敢笑。現在是21世紀,不是那種“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年代,每個年輕的農村人都有很多發展機會,不一定非得做莊稼啊。誰都知道,現在做莊稼不賺錢,哪個年輕人還會呆家裡做莊稼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雖然做莊稼不掙錢,但是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是有很多機會的。想當年,作為普通百姓,除了讀書改變命運,沒有做生意的機會。如果讀書考不上學,或者不能讀書,那就只有在家幹農活的命運,別的什麼路子都沒有。

現在多好啊,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年農民,因為喜歡學習,愛動腦筋,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幹出不錯的成績,獲得上層領導或老闆的賞識之後走上領導工作崗位。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錢有金錢,買房買車,日子過得很滋潤。

有的青年農民甚至打工掌握技術、營銷、管理等技能之後,自己跑出來單幹,即創業,經過一番打拼之後,獲得了成功。這個時代,賜予了每個人同樣的機會。有人抓住了,就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這些都要感恩於這個社會所賜予的機會。

從目前來看,有限的數年內,讓年輕的農民朋友呆家裡務農是不現實的,除非鄉村振興的步伐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步伐加快,否則很難留住青年農民的腳步。為什麼呢?因為青年農民壓力大啊!婚姻、房子、存款、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等各種費用,像萬斤重擔壓在每個青年農民身上呢!





貴州山妹妹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記得在我小時候大概7…8歲吧!我爸媽把我送給姥姥家讀書,那時家裡窮地也少一共就3畝多,我爸爸媽媽他們就沒種地因為地太少在加上我爸我媽他們結婚時候也借的外債,我爸兄弟四個,姊妹五個,我爺去世的早,在我爸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吧。我奶一個人也不容易把他們拉扯大能結婚就算不錯的了,所以說自己結婚的錢蓋房子的錢都是借的帳都要自己還,自己結完婚就分家了。那時候我記得還要交提留,也就是現在說的交稅好像是吧。一共就三畝多地,在家裡還要人情來往開支,再加還賬,哪裡有那麼多錢呢?所以說他們就選擇了出去打工。我姥姥家就不一樣了,我兄弟兩個,姊妹四個,他們家分的地就比較多。一家也有10來畝吧,那時間有個十來畝地,也就算是可以的了。不能說每年存多少多少錢,但是最起碼的生活開支是有了。每年多多少少會 存一點錢。但也不會太多。往年吧開支也小機械化也不是很普遍只要人有力氣再勤快點還是可以的,不像現在什麼都是機械化了。就是你現在不出門,糧食也可以拉來家了。但是開支肯定大了起來了,什麼都要請人做,現在人工這麼貴一畝地算下來也就沒多少了剩下個三百兩百的十來畝也沒用。所以說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在外面上班只要能吃點苦勤快點45千還是有的吧一年下來怎麼也可以掙個4~5萬吧!再加上在外面交際的人也比較多一點。要是遇到什麼好的人或者事,做點小生意總該比打工強。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在從城市裡面回到農村種地,只是家裡面的爺爺奶奶在家裡面的帶孫子沒什麼事出不去的。因為在農村嘛,都是這樣,帶帶小孩,種種地。給在外面的兒女們減輕點負擔。這樣也挺好,現在都是機械化了。也沒什麼重活也可以鍛鍊鍛鍊身體,活動活動也好呵呵,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會選擇回農村種地了。






農民樂凱


這個感覺我蠻有資格來回答你的,因為我就是一個農村出來的,你問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子承父業種田是吧?

那我給你講一下,在我們農村的話,人均田地是四分田一個(當然,地方不同,人均土地面積也不一樣)

就按袁隆平那個畝產2000斤算,那麼四分田就是800斤穀子,一家人五口的話就是4000斤穀子

按一塊五,最高的了,一塊五一斤,4000斤,就是6000塊錢

一年6000塊錢,你願意嗎?能夠養家餬口嗎?


磐石千里




對於這個我問題。我還是挺有感觸的,畢竟我也是農村出生。在我家那裡,現在幾乎沒年輕人在村裡了,都是外出打工了,只有在節假日的時候才回來,甚至有的是一年才回來一次,很多的小孩也成了留守兒童。現在在村裡的人,幾乎都是40歲以上的人了。



在我們那裡,都是種田為主,其實大部分的農村都是種農作物為生。現在生活條件是好了很多,但是單靠種地也掙不到什麼錢。以我家為例,家裡也才1畝田,種2季水稻,就算畝產1500斤,兩季水稻下來也就3000斤,一斤米如果沒碾之前也才一塊多,碾好後賣也才兩三塊錢,那這樣下來肯定是不賺什麼錢了,而且還付出了勞動力、化肥等等。現在養家難,小孩讀書,老人生病,單單靠種田,可以說是非常難了,所以很多人選擇了出去打工,不在家種田。



但是在外面打工就不一樣了,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塊錢,在工廠工作,也能存下錢來,比起在農村種田,那自然掙到了很多。而我們那裡種植水稻外,還有果樹,不過幾乎沒有人回來繼承,更願意打工。就算是賣豬肉的,他們也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回來賣豬肉。



從小時候,父母就和我們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像他們這樣一輩子以田地為生,要出去奮鬥,因為在家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實在太累了。

農村幾乎是農業為主了,自然不會有人願意回來,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的,都是向城市靠齊,除非以後老了,再回老家耕種那一畝三分地,怡享晚年了。


壯鄉小美


其實大家很多時候都是在電視上看到農民在炎熱的天氣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田裡勞做,誰不想在這種情況下,在家吃著冰鎮西瓜,吹著空調,看著電視,他們也想,但是沒有辦法,如果不辛苦去幹,到了收穫的季節能有什麼收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繁華,給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機會,而且都向往城裡的生活,而且一般年輕人都有上過學,在外面適應能力又強,掙得錢還多,所以沒有幾個願意回農村種地的,去年回家,我爸也說,明年田都不種了,一年幹到頭也就掙個幾千塊錢,還不如去工地乾乾掙的多。

還有就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年掙幾千真的是不夠日常的花銷跟開支,所以更多的人選擇離開農村來到城裡打工,就算是做工廠流水線在不濟一個月也有個3000-5000的,一年下來也有個3-5萬的,而且不用那麼辛苦!

還有就是現在房價,物價都高,結婚彩禮啊什麼的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更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外面機會多,可能幹個幾點還有的都有了,也就沒有那麼多人願意去種地了。





小於12323


這個問題也是一個當下農村比較普遍的問題!!特別是90-00這一代,讓我這個80後都不得仔細去面對這個問題。

代溝!!每個人都會面對,我們曾經面對父母,將來面對子女!

曾幾何時,80後的你還是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還沒有長大!可是,我們80的兄弟姐妹,有人已經做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還覺得你還小🐎!那麼,面對自己已經長大的兒女,你曾經有過讓他們繼承你的職業呢?

我們中華名族都講究傳承,希望我們一生引以為生的職業,就是我們一家人的飯碗,希望我們的子女能傳承下去!可是事與願違。現在的年輕人為了一門手藝,是靜不下心來的!我們很多古時流傳下來的技藝,光是學徒就要5-8年的時間,這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年代,很少有人能不受外界的誘惑!執迷於辛苦又枯燥煩悶的學徒生涯!還要受師傅或者父輩的指責。

隨筆,希望大家指正!





抖一抖抖商中心


農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雖然說有了現代化機械作為輔助,但仍然是重體力勞動者。子承父業,那就是還做農民唄,仍舊重複繁重的體力活。之所以不讓,有三點:1.擺弄莊稼是個重體力活,一輩子栓在農田裡,當爹媽的都不想孩子吃自己的苦,一輩子困在地裡,見不得大世面,參加工作最起碼能有更優質的生活。2.農產品是最初級的產品,創造的價值最低,不希望孩子比別家孩子將來收入低3.體不體面,多少輩都是農民社會地位低,不希望孩子一輩子低人一等,蹉跎一輩子。


沙漠駱駝隊


這個問題很簡單

現在的年輕人的父輩幾乎都是種地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年輕人看見太多的辛苦與付出,出的是最貴的勞動力,得到的是最微薄的種糧錢。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長大之後,都不想在家種地,受這份累,要不考大學,要不外出務工,在外面一年下來掙得錢要不在家多的多,而且還不累,既掙著錢有開闊眼界,還能學著技術,就很少有子承父業的了。

還有現在的孩子都嬌生慣養,父母的溺愛,也不會幹農村的活,父母也不願意讓孩子在農村受這份累,即使孩子想回來,父母也會讓孩子在外面好好幹,不讓孩子回家種地。

這種情況是越來越多,並且導致了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等多多因素....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點個贊加個關注哦⊙∀⊙!



東北大洋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