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超光速,时间旅行还可以利用“虫洞”及量子纠缠“瞬间转移”

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任何有静止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达到光速,更不可能超过光速,在本号前面的文章叙述中,时间旅行是以超光速为前提的,既然无法超过光速,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类无法进行时间旅行了?理论上还是有的,一是虫洞理论,二是量子纠缠。

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了“虫洞”的概念,宇宙中的虫洞是科学家推测可能存在的一种特殊隧道,它的两头连接着两个遥远的时空,理论上来说,透过虫洞,我们可以穿越不同的时空,从而实现时间旅行。霍金曾对微观上的虫洞作出过解释,在他的理论中,微观虫洞其实不断在量子真空中出现和消失,只是它们体积极小,只有不及原子大小的基本粒子才能通过。那微观世界的虫洞到底存不存在,我们感觉得到吗?我们拿原子来举例,在玻尔的原子理论中,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外层电子沿着不同的轨道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圆周运动。当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后,它就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不能超光速,时间旅行还可以利用“虫洞”及量子纠缠“瞬间转移”

大家注意到没有,电子运转轨道的变更是通过“跃迁”而不是“运动”,直白一点,就是电子直接从这个轨道瞬时变到另一个能级的轨道,而没有经过两个轨道之间的物理空间。那电子到底是怎么瞬时变化到另一个轨道的呢?当然不存在上帝之手。也许就是经过了微观的虫洞,虽然我们看不到微观虫洞的存在,但经过电子跃迁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间接得出虫洞存在的证据—因为电子确实跃迁了。现在就好理解一点了,所有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既然原子之间存在虫洞,那么宏观物质之间也允许存在虫洞,何况相对整个宇宙来说,别说人类,整个太阳系都是一个微观粒子,那么连接两个时空(相当于原子的电子轨道)虫洞也是存在的,这就给人类进行时间旅行提供了可能,关键是我们如何寻找虫洞,计算需要什么能量才能进入虫洞(相当于电子获得能量进行能级轨道跃迁),而不用去考虑两个时空距离多远,要什么速度才能飞过去之类的局限性思维。

不能超光速,时间旅行还可以利用“虫洞”及量子纠缠“瞬间转移”

第二种可能来源于量子纠缠理论。科幻电影中也有类似的片段,人类进入时间机器,启动后瞬间撕裂成无数微粒消失,然后在另一个时空的地方瞬间重组,从而实现了时空旅行。这里不详细描述量子纠缠的理论,通俗讲一下量子纠缠的特性:用一种特殊的手段把原子级别甚至更小的一个粒子“切割”成两个小粒子,那么“切割”后的粒子就组成了纠缠粒子系统,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存在传说中的“心灵感应”,无论相隔多远,若一个粒子自旋为上,另一个粒子必定自旋为下,当我们用某种方法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也将瞬时改变状态,距离在此时变得毫无意义!这就给人类实现瞬间转移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制造一个类似时间机器的东西,把人体分成无数个纠缠粒子,然后改变所有粒子的状态,在遥远的空间也构建一堆纠缠粒子,让它们彼此感应,这样另一个空间也就瞬间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完全相同的人体,相当于超光速把人体运送到了另一个时空。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个伦理问题,就是改变了本体的量子状态后,本体会立即死亡,另一个空间的纠缠体复活了!严格从伦理上来说,人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但其实更像电脑剪切粘贴文件一样,虽然从D盘剪切到了E盘,但你又不能说它不是原来那个文件,毕竟人体的所有结构完全一致,思维也没任何变化。要探讨这个问题,需专门开辟一个科学伦理与道德的专题了。

关于时间旅行的基本观点,起码理论上还是可能的,想要实现也许还要几代甚至几百代科学家的努力,但目前看来不可行的东西,就像几百年前的人类无法想象现在的手机电脑一般,读者朋友们可不要轻易否定哦。

不能超光速,时间旅行还可以利用“虫洞”及量子纠缠“瞬间转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