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性別是怎麼產生的?

起源:性別是怎麼產生的?

一種事物或規律的出現,或者是因為有著強大的需求,或者是因為大面積滅絕後的倖存,或者是因為隨機的湧現,這些就是“起源”的主要三種方式。從這三個角度,不但可以看到生命的誕生,一樣可以體會物種的滅絕。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生命的起源、人的起源,但還有一些被我們當做天經地義的概念,也是值得咱們問一個起源的,比如性別。

性別這個概念,絕大部分人只熟悉它在文化領域中的概念,所以非男即女就是根深蒂固的思維了。如果人類真的是非男即女的話,倒也罷了,但如果人類不是隻有兩種性別呢?結果肯定是那些既不屬於男,也不屬於女的人被當作是異類受到歧視。可能你要說了,難道還有男女之外的人嗎?

起源:性別是怎麼產生的?

人類的染色體與性別關係

當然了,我們在生物學上給男女劃線,就是看性染色體,如果是 XY 就是男人,如果是 XX 就是女人。但這個世上確實有性染色體是 XXY 的,而且還是以1/400的概率存在的,也還有 XYY 的,而且是以1/900的概率穩定存在的,還有 XXX 的,或者 XXXY 的,或者是 XO 的等等。

你覺得這幾百分之一太少了吧,但是把幾種都加在一起,那就是全世界有2300萬人在傳統的生物學定義上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且這裡至少有1000萬人初看起來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差異,但他們器官上的異常可能就會被人當作病人或者是怪物。這還是從生物學角度說的。

如果從文化概念上去分,男性文化與女性文化其實是一種連續的變化,沒有明顯的界限。一個生物屬性上被定義成男性的人更認同女性文化的話,或者是反過來,一個生物屬性上的女人更認同男性文化的話,也免不了被當作是異類,或者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而接下來,我們仔細說說性別,就有助於讓你瞭解更寬的生物界的性別。它帶來的副作用,就是你在性別上會有更公平,更客觀的態度。

性別誕生的意義

我們先從生物學上的性別說起。人已經是生命演化了幾十億年之後出現的一種生物了,離性別的出現太遠了,所以我們要從性別出現前的那批生物說起。

最早的生物是沒有性別的,只是一個短命的細胞,它為了讓自己延續下去,發展出一門絕技,就是從周圍的環境中選擇一些材料,然後複製自己,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這樣暴增的形式。

你可能馬上就能想到阿拉伯國王獎勵發明國際象棋的人的故事了:在棋盤的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4粒,然後是8粒,16粒,32粒,到後來國王后悔了,因為他發現整個國家的大米都不夠放的。

所以我才說,一個單細胞這樣的裂解是暴增的形式。但為什麼地球沒有馬上被單細胞的生物吞噬掉呢?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細胞那些祖先不會一直活著,隔了幾代自己就死掉了;

另一個原因是環境太惡劣了,裂解它是暴增的,活不下去死去的也是暴多的,甚至有時候還支撐不下去。

但有一個機制能幫它們抵禦環境的變化,就是 DNA 的變異,環境在變,DNA 也在隨機地亂變,只不過 DNA 變異的概率極低極低,想讓其中50%發生變化,那說不準要等到天荒地老了。

咱們隨便說個數,比如說需要經歷3000代的繁殖,才能完成 DNA 中50%的變化。如果一代的生命體壽命是1年呢?那完成這樣劇烈的轉變需要3000年。這種變異有什麼好處呢?誰也不知道,就是在某次變化中,隨機變異的新的 DNA 竟然能比其他的個體更能利用上惡劣環境中的資源,於是這個略微改變的 DNA 就佔盡了優勢,這種模式都屬於是徹頭徹尾的無性繁殖。

但是後來,更大的優勢出現了,就是有的細胞會把自己的遺傳物質一分為二,變成 A 和 A’,它在繁殖的時候不是自己完成的,而是找到其他的個體,而且它找的那個個體也是擁有遺傳物質能一分為二能力的,遺傳物質是 B 和 B’,這次生命繁殖之後,生出來的下一代就是 A 配 B 這個樣子了,它相比原來任何一個祖先都變化了50%了,而且只需要僅僅一代的壽命就產生了這麼大程度的改變,而不需要3000代那麼久。這樣下去,AB 型的後代再找到其它的個體,可能是 CD 型的,馬上又可以僅僅通過一代的壽命又變化了50%。

咱們先不論改變之後是不是適應環境,我們只去數數改變之後出現的花樣就知道了,兩個配對的方式產生新花樣的速度大大超越了一個人自己繁殖的速度,種類多就意味著機會多,一次環境的劇變,假如僅僅對20種生物來說,可能對它們每一種都是一場災難。但如果一次環境劇變,面對的物種數量多了,比如說是20億種的話,那一定其中有那麼一小部分生物反而把這次環境劇變視為是一次特大的利好,可以從中漁利,這就是多樣性對物種的重要性。

而這種多樣性根源,就在於遺傳物質不來自於單一一個物體的繁育模式,我們管這種來自於不同個體的配對物質叫配子。

所以,性別的誕生不是因為性感了,或者因為有性吸引力,那些都是文化方面粗淺的理解。 性別的誕生是因為生存壓力足夠大之後,演化出來的一種更具競爭力的新的生存模式。

性別的誕生大致就是這樣了。

雌性與雄性的產生

那麼雌雄、公母、男女為什麼會出現呢?這難道只是一個給單詞起名的習慣嗎?也不是,因為對我們熟悉的很多動物來說,雄性的生殖器都跟雌性的很不一樣,它們都是凸出來的。

我們在原始社會還沒有科學出現之前,可能最早就是觀察到了這些才給雌雄定了名字。但是後來發現例外的情況越來越多,比如像雞,公雞並沒有什麼凸出來的生殖器,青蛙也是一樣,無論雌雄誰都沒有陰莖。

那我們用什麼來標記雌雄呢?就是看配子。配子我們剛剛說過,就是在有性繁殖的過程中,一方釋放出來的遺傳物質。但我們會觀察到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不論動物還是植物,總會出現一方的配子數量巨大,比如有幾億個,但是每個配子卻又只攜帶很少的營養物質。另一方的配子數量卻非常少,往往只有幾個,可是它攜帶的營養物質卻特別特別多,我們就依據這個明顯的差別,把攜帶營養物質少的那一方叫做雄性,攜帶營養物質多的那一方叫做雌性。

舉個例子,比如雞蛋是母雞下的,那就是雌性的配子,這裡包含了幾乎可以支持一個小雞早期20多天發育所需的全部的營養物質。可是對應的雄性的配子,那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了。

你可能想問,為什麼同是配子,甚至可能最早是由差異不大的無性生殖的生物演化過來的,為什麼後來雄性與雌性的配子差異卻這麼大呢?

這也是演化來的,我們可以先假設所有的配子最初的體積大致是相同的,結構大致也是相同的,但其中必然有一些偏巧就比另外一些大了那麼一點點,這些略大一些的配子就因為攜帶了更多的營養物質,所以相比其他的普通的配子就佔據了一點點優勢,那就是因為它們一開始就能給胎兒提供更多一些的養分,提供一個更好的開端,贏在了起跑線上,所以凡是可以在最初能形成一個更大配子的個體,因為這種優勢就成了進化的一個趨勢。

不過事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這時候跟它配對的那個配子如果尺寸特別小,而且如果它們有一定的把握,讓自己這個特別小的配子也能精準地找到那個大尺寸的配子,跟它融合在一起的話,那就相當於佔了個大便宜。於是,這些有能力找到營養物質豐富的大配子的,小偷一樣的小配子也獲得了一種有優勢的生存策略。

起源:性別是怎麼產生的?

卵子與精子

你看,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尤其是那個小的,它在之後演化出更加小巧靈活,能更積極地尋找大個配子的能力,它實在是不需要除了長途奔襲之外的任何能量,最終在二倍體生物中,配子開始朝兩個方向發展。

如果用形象的比喻就是,一種配子是憨厚實在的,一種配子是狡猾狡詐的,可是它們看起來,這個差異實在太大了。管它們都叫配子已經不合適了,於是我們就改口,前者叫做卵子,後者叫做精子。

好了,我們就從演化的角度把性別的產生說清了,也說清了雌性與雄性的產生。你先不要急於知道人的另外五種性別是怎麼出來的,咱們之後會慢慢解釋。

地球生命演化過程中一點一點出現的,即便我們現在還沒有講到其他類型的性別,你也可以預感到:那些生物的性別也不是生物學家規定出來的,而性別這個概念卻最早來自生活經驗與文化中。

所以,當我們還沒有細緻瞭解性別的生物細節的時候,過多地把文化中的概念跨界解讀科學現象,難免就會出現錯誤。當我們一腳邁進了科學領域之後,發現自己跨界了,很多事都說不清的時候,那還是先花精力把那些科學細節搞清楚,少發表觀點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