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文人當道的朝代,為什麼明的戰鬥力強於宋?

宋朝和明朝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兩個朝代都是崇文貶武,而且兩個朝代面臨的最大威脅都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宋朝的創始人趙匡胤被自己的部下推上皇位,生怕在自己身上再次上演,於是用一場酒席收回來全部兵權,從此武運沒落,在對外戰爭中宋軍處處捱打。從元朝手中奪得天下的明朝則是矯枉過正,也是極力打壓武人,主要將領都有文人擔任。可是,與宋朝不同,明朝北拒蒙古、鎮壓倭寇、戰勝日本、驅逐荷蘭人,在對外戰爭中有不少輝煌戰績。那麼,同樣文人當道,為什麼明朝明顯強於宋朝?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都是文人當道的朝代,為什麼明的戰鬥力強於宋?

一是解決了思想認識的問題。明朝通過遷都北京,實現了天子守國門,將邊境地區和中原腹地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為北京臨近邊境地區,所以明朝不斷加強邊防建設,對邊境地區的統治得到了有效加強,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而且,由於北京距離長城很近,明朝朝廷就近、有效管理調動部隊,抵抗北方遊牧騎兵的襲擊。遷都北京後,也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繁榮,為邊防部隊的補給和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資支持。

二是對邊防的投入力度大。我們都知道,如今享譽世界的長城,可以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明朝時期建設的。明朝用了近一百年的時間,人為修築了一道天塹,讓部隊面對呼嘯而來遊牧騎兵的時候有險可守,而長城的建設也抵消了騎兵的優勢,讓步兵為主的明朝能夠依託城牆有效抵禦騎兵的衝擊。而此時的蒙古又處於內亂狀態,沒有能力南進,讓明朝能夠騰出手來解決南面倭寇、日本侵略朝鮮等問題。而宋朝時候,幽雲十六州還在別人手裡,在北方騎兵面前是一片坦途。

都是文人當道的朝代,為什麼明的戰鬥力強於宋?

三是把錢花在了刀刃上。明朝用錢花在刀刃上,用有限的資金重點打造了一批精銳部隊。像關寧鐵騎、神機營等都是當時世界上的一流部隊,宣府鎮、薊遼鎮、大同鎮的邊境部隊戰鬥力也是相當不錯,與後金的部隊相比,明軍的裝備也是相當不錯的。在明朝初期,這些部隊在與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的戰鬥中一直佔據著上風,確保了明朝江山的穩定。

四是發揮了貿易戰的作用。明朝實施了貿易禁運,讓北方的遊牧民族無法輕易得到戰略物資,有效削弱了敵方的勢力。要知道,當時的北方遊牧部落的生產力較低,很多物資都要通過與中原的貿易才能得到,明朝的此舉可是切中了要害。只是後來,晉商突破了重重關卡,向後金輸送了大量的物資,讓後金在極短的時間裡迅速崛起,也敲響了明朝的末日喪鐘。而宋朝就不一樣了,宋朝每年都向北方國家送去大量的歲幣,這是削弱了自己,助長了他人的勢力。

都是文人當道的朝代,為什麼明的戰鬥力強於宋?

五是部隊保持了較好的戰鬥力。從永樂年間開始,明朝就開始了輪流戍守,其目的是提高部隊的戰鬥力。這樣帶來的好處是避免了太平軍隊的出現,部隊始終保持的較高的戰備意識。但是也有弊端,就是軍隊不熟悉當地情況,士兵不適應當地環境,戰鬥力有所削弱。尤其是明後期,在與後金兵的戰鬥中,南方士兵明顯缺乏與北方遊牧騎兵交戰的經驗,處於明顯的劣勢。

都是文人當道的朝代,為什麼明的戰鬥力強於宋?

雖然,明朝強於宋朝,但是無法避免覆滅的命運。一個國家的興衰不可能僅靠軍隊就能實現。明末,皇帝昏庸、官府腐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要知道,這些明軍士兵也是從群眾中徵來的,家人都活不下去了,他們哪有心思戰鬥。同時,明後期對武將的打壓進一步加劇,文人控制軍隊,這些只知理論、不懂實戰的傢伙們指揮下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而且,再堅固無比的堡壘也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李自成的起義軍把明朝衝擊的千瘡百孔,加上一個"為女人發怒成魔"的家賊引狼入室,明朝的敗亡是必然的,當八旗騎兵揮馬南下的時候,強大的明朝也轟然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