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而為人,但我們或許並不是生下來就明白如何為人

做人的藝術

我們生而為人,但我們或許並不是生下來就明白如何為人。

很多人說,說話是門藝術,寥寥數語有時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亦有人說,交際是門藝術,三杯兩盞淡酒,便可在人情世故中如魚得水;這世間種種似乎盡皆藝術,但無可厚非,所謂做人的藝術,不過是我們對於這世間種種的反抗與妥協而已。

我們生而為人,但我們或許並不是生下來就明白如何為人

或許,在這漫長的一生當中,我們會時時囿於自己將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惝恍迷離,我們都曾迫切渴望長大,然後不負眾望。平凡似乎一直都是一件恥辱的事情,但我們為了擺脫這種“恥辱”卻付出了太多得不償失的代價,於是開始一邊疲於應付,一邊樂在其中。

在形形色色的善惡是非里耳濡目染,太多的別有用心都曾讓我們措手不及。是的,大多數人性都選擇了遷就利益,古人發出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感慨。

我們生而為人,但我們或許並不是生下來就明白如何為人

我們在現實社會中所經歷的每一次失望或許都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究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當我們一次次為了野心而奮不顧身時,勝負欲充斥著身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是的,我們都幻想著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人人稱羨的人上人,追求強大似乎是我們的天性,做一個強大的人,或許本身就是一門偉大的藝術。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正如四季在風中匆促的輪轉,命運也在茫然無措的顛沛流離。習慣了悲歡,我們才能學會接納得失。人生本就不會太過圓滿,求而不得未必會是遺憾,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似乎是門更高深的藝術。有時候,選擇平凡並不是認同平庸,世人自嘲道: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那麼何謂平凡,在我看來,“無愧於心”即是也。

我們生而為人,但我們或許並不是生下來就明白如何為人

在當今社會,也許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幸福感會遠遠高於一個善良過剩的人,我們從不質疑人性的多面性,的確,處於這種高壓的大環境下,也許我們會附庸風雅,逢迎著這世間的寥寥清歡,當然我們也會時常一句承讓偏不認輸,面臨著四面楚歌的窘境。見慣了在閃光燈下賣弄人性,也許我們就能理解名利場上為什麼暗箭難防,當悲哀成為一種常態,只能說明我們對於這世界愛不起,恨不動的無奈而已。當然,我們都可以選擇不隨波逐流,於是世俗與個性便顯得如此針鋒相對。總有人以所謂的個性,上演著教養的不明。做一個被世俗認同的人,似乎更能體現出何謂做人的藝術。

一句良言佈滿華麗詞藻,好或壞也不過說得輕巧。說教好像也是人類的專利,或許正是因為我們這一生聽過太多。


【生活書屋】分享感悟,分享生活,分享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