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年藥鄉”渭源縣嫁到“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的感受

我與老公的根本不同就在於,我天生好吃,無肉不歡,而他天天粗茶淡飯,也能樂在其中。然而好吃的我卻並不喜歡上廚房,在我看來手裡握有抹布一遍遍地擦洗各種器物是很恐怖的事,女人的手,不只是用來做家務的,她還可以寫字、畫畫、彈琴、下棋。家務是要做的,但是不能把家務當作畢生追求的事業。至於為什麼不喜歡上廚房,是有那麼一些緣由的。我出生在定西市的渭源縣,這裡特有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它有“馬鈴薯之鄉”和“千年藥鄉”之稱。渭源縣盛產中藥材黨參和土豆,這裡的人們發財的唯一渠道就是種地。他們渴望在黃土地裡挖金子。

然而黨參的生長條件是極其苛刻的。剛種進去的時候,需要大量的雨水,這時候要是天不下雨,太陽暴曬一段時間,那麼這些黨參苗就會全部乾死,如果幸運,天下雨了,那苗也不一定個個都能存活下來,然後是施肥、一遍遍地除草,雜草是除不盡的,大詩人白居易不是說了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以直到黨參快到割蔓的時候,野草還在生長。這時候,是不能一直下雨的,雨水太多,黨參就會爛到地裡。

所以這裡的人們,視地如命。孩子們可以不上學,男孩們絕不能不會種地,女孩們不能不會做飯。越是落後的地方,越是要讓女人遵守三從四德。於是母親在我8歲的時候,勵志要把我培養成一個會做飯會聽話賢德的媳婦。於是從8歲起,我開始了漫長的做飯、洗碗、牧羊之路。不過我的父母比那裡的很多人要開明的一點是,他們把孩子們都送進了學堂。女兒也不列外。所以我一直非常感謝我的父母。

他們在當地人的冷嘲熱諷下,供我們讀書,本身就是勇士,我覺得他們很偉大。我一直都能想象,鄉里人在我父母面前說一些“讀書沒用……”之類的話時,父親一聲不吭的難堪表情。父親本身就是爭強好勝的性格,他雖然沒有文化卻不甘人後。他種地、做生意能吃得大苦,很有自尊心的一個人。可以跟任何人理論任何事,唯獨讓我們讀書這件事,他憋屈,自然就不理論,別人洋洋得意地批判時,他低著頭,一言不發。鄉情就是那樣,以讀書為恥。與眾人不同,他自然會成為眾矢之的。那些批判他的人好歹都讀過幾年書,識得幾個字,而父親目不識丁,在這方面自然低人一等。沒有文化就沒有自信,這是事實。

從“千年藥鄉”渭源縣嫁到“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的感受

我自小不知文化為何物,只是愛識字,愛讀作文。於是就有一個牧羊的時候,身上隨時都揹著書包的女孩子經常出沒在山裡。暑假作業大多是在山裡寫完的。找一個稍微高一點的土坎,坐上去,雙腿併攏,在腿上先墊幾本書,顯得平整,然後放上作業就開寫。當然做飯的活是不能落下的,回家趕緊和麵,擀麵,做飯。在小學6年寒暑假的磨練中,我做飯的技術並沒有突飛猛進,反而是越做越難吃。不是擀的面太硬,就是太軟,或者下到鍋裡兩片面粘到一起。母親怒不可遏:學了6年都學了個啥。好不容易上初中,寄宿。自己吃的,隨便鼓搗幾下就可以了。

所以一直到現在,我一聽見做飯就心跳加速、坐立不安,變得很狂躁。起初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想明白了,原來是年少時這段經歷留下的後遺症。有生之年,能少做一次飯就絕對要少做啊,能多拿書本就多拿,這是我時刻告誡自己的話。對於那些直男們來說,我這樣的女人,不遵守三從四德,連最基本的做飯的活都不願做,可萬萬娶不得。

但是老天似乎聽懂了我的呼喚,我嫁的老公並不是直男。嫁到“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要在以往,這絕對是我想不到的。重視字畫的地方,那麼對女人的要求應該就不是一定要遵守三從四德,結婚的時候擀四手面了。與老公愉快地結婚也是因為他重教育,崇尚讀書。雖然同在一個市裡,但是我對通渭卻一無所知。原本我以為通渭很窮,來了後卻發現,這裡的窮是真的,但是這裡的文化氣息確是甘肅其他地方所缺少的。縣城的大街上有很多賣字畫的店鋪。果然是“書畫之鄉”啊。通渭縣的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艱苦,這裡的人們居可陋不求華,食求飽不求精,衣求暖不求麗,但是子女不可不學,家家戶戶崇尚教育。很窮的人家,走進去總會發現牆上掛著中堂、字畫和四條屏。他們酷愛字畫,寫字作畫,懸掛字畫,收藏字畫蔚然成風。很多人門上掛著“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通渭人懸掛字畫也要挑作者,字寫得好,家庭完滿並且品德高尚有成就的字畫作者,是首選。我們結婚的時候,本來想著隨便找人寫幾幅對聯掛了就可以了,但是老公的大伯專門找了“中國書畫協會”的會員寫的,說是圖個吉利。

通渭縣自然環境極其惡劣,被聯合國評委“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但是地處戰略要地,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亂頻繁。這種情況下,不讀書是不行的,敵人打過來了,要用智慧去打贏他們哪,沒有智慧,那將是死路一條。所以兩件事讀書耕田,獲取智慧的方式只有讀書,這裡的人農忙時種田,閒暇時還不忘讀書,這種艱苦奮鬥的耕讀精神激勵著通渭人一代更比一代強。在這樣的環境下,通渭縣自然能培養出很多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國科學院院士楊子恆,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中科院院士尚永豐。其他的數不勝數,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因為以耕讀為主,這裡出的人才普遍具有樸實、高尚的品格。

我出生在渭源縣下面北邊的一個小山村裡,理應讚美自己的家鄉和人們,然而我對那裡的鄉人卻沒有過多的感情。他們對於讀書人冷嘲熱諷,追求金錢的價值觀,使他們的眼神木然、迷惘,又帶著那麼些勢利。父親在供我們讀大學期間,經濟異常困難,父親手腳不停地忙活賺錢,依然無法湊足我們的學費,當時國家有政策,農村有兩個以上讀書的大學生,都應獲得低保資助。鄉人們卻攛掇到一起,諷刺父親,不讓父親享受國家政策。這樣的鄉人,試問有誰會對他們有感情呢?

而通渭人,竟然有“破分子”之說。誰家孩子考上大學,但是經濟困難湊不夠錢,鄉里最德高望重的人會出來說話:“鄉里人每戶出50塊錢,把這孩子打發去唸大學”,大家也覺得不多,都願意出這錢。送娃去唸大學,這是多麼好的事啊!有的家庭兄弟娶媳婦,彩禮太多,兄弟們也會破分子,每人分一點,互相幫助,歡歡喜喜地把媳婦娶進門來。重要的是,這裡的年輕輩分的人對德高望重的老人人非常尊敬。“破分子”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說,一等人忠臣孝子,原來在他們這裡,忠臣不光是說著完的,還是做出來的。

只是我還是害怕婚後第一天要幹四手面。雖然我早就跟他說過,我對做飯毫無興趣。不代表老公真不在意我不會做飯。母親和姑姑們怕我吃苦,特意在送親那天臨走的時候對婆婆百般交代:“我們家這孩子啊從小到大啥都不會幹,就會看書寫字你們就相互照顧著過吧。”

四手面我沒幹,飯也沒做。有時候老公做,有時候婆婆做。我負責刷刷碗。婆婆說,看書寫字才重要。只會做飯那是最沒本事的人做的事。她說自己以前也上過初中,感覺幹活比讀書好,就下學了。後來才發現讀書好,可惜晚了。她每日打開電視看《大江大河》時,總會說“還是大學生好,你看這宋運輝,遇到任何事都不緊張,多穩重,多大方啊!”。她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有讓二兒子繼續讀書,兒子說不想讀,她就說那算了。二兒子一表人才,腦子非常靈活,可惜沒有讀書啊。現在是一包工頭,日子倒也過得去,總覺得娃少了點啥!比起老公,她覺得老二更讓人遺憾。

我問老公:“我一個不愛做飯的老婆,你沒有一點怨言嗎?”,他說:“我不需要天天會做飯的老婆,反而需要會看書寫字的老婆賺錢啊,主要是你看的書不多,字也寫的不好啊。”

我傻笑。老公批評得很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