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大城市比如深圳、廣州等地區外來人口逐漸減少,這些打工群體都去了哪?

So野蠻的驕傲


大城市中外來人口逐漸減少,這並不是錯覺,當然部分大城市人口並未減少,但是外來人口結構已經開始發生明顯變化。


對於深圳、廣州這樣製造業發達的一線城市來說,外來人口減少有四方面原因。


一、房價過高,使得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昂,與其掙得多花的多,不如返鄉就業或創業。

一線城市房價高有目共睹,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增長十餘倍。一線城市收入高,但是中低收入人群工資並沒有高到哪裡去,但是消費水平確實高。同樣的一碗麵,小城市房租便宜,七八元一碗也很正常,但是到了一線城市,由於房租高,15元一碗還不一定賺錢。食品如此,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這樣,生活成本因此水漲船高。

對於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大多從事製造業和服務業,工資水平較低,管吃管住還好,如果自己租房吃飯,工資大半都要消耗掉,還不如返鄉找個工資低點的工作,每個月還能剩下更多。

二、房價上漲的過程也是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減弱的過程,為了保持競爭力,大量企業向中西部和東南亞國家遷移,用工需求發生巨大變化。

房價上漲,企業用地成本隨之快速上漲,員工為了買得起房租得起房也提出更高的薪資要求,企業運營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持續減弱。

企業要生存,就必須盈利,越高的利潤意味著越好的生存狀態。當商品價格不能大幅提升時,降低成本就成為首要選擇。降薪裁員是一方面,遷移到成本更低的區域同樣是重要選擇。

企業離開,就業崗位自然隨之離開,企業用不到這麼多人,又沒有新的企業大量湧現,外來人口紛紛離開就成為必然。


三、一線城市落戶困難,上年紀的打工者會考慮返鄉照顧家庭,而新一代打工者的觀念也在發生重大改變。

對於外來人口來說,一線城市落戶難如登天,戶口落不下,孩子上學就成為問題。父母日漸老去,留守的孩子一天天長大,返鄉照顧家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選擇。離家近一些,父母都能得到照顧,也有更多的時間管孩子,工資哪怕低一點也願意。

隨著時代發展,年輕人的打工觀念在發生變化,生活條件的好轉,也使得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吃苦,更喜歡輕鬆自由的工作,越來越厭惡重複機械沒有激情的工作。直播、外賣、自媒體等新興行業的興起,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選擇。在家能賺錢,何必背井離鄉去外面吃苦受累呢。


四、中西部發展在提速,與一線城市的薪資水平在不斷縮小

大量企業西遷,帶來眾多就業崗位的同時,薪資水平也不斷提高。資本會追逐更高的回報,中西部成本優勢明顯,人力資源豐富,對於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說吸引力很大。

更低的用地成本,意味著企業可以更容易提供食宿。與一線城市相比,哪怕月薪低2000元,但是扣除吃住花費,剩下的錢也不會少多少。

對於務工者來說,離家更近,工作性質差不多,每個月攢下的錢差不多,將來更有希望買房子,落戶也容易,這些優勢使得到一線城市打工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財智成功


感覺大城市比如深圳,廣州地區,外來人口逐漸減少,這些打工群體都去了哪?

我在深圳,都好幾年了,讓我感覺到人少是過春節那段時間,到了初八以後,感覺出門越來越擁擠,每次出行等地鐵,第一趟總是做不上去,因為人太滿了,又要等兩分鐘,坐第二趟,

感覺這些年深圳人口外來務工者並沒有減少,像固定的一樣,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人,

因為我之前在一個村裡面,呆了有三年左右,每天上下班見到的人都是固定的,每天去菜市場基本上也都是那些面孔,路上遇到的人,一個時間段也是那些人

可能有少部分已經離開了,但是是極少的,因為農村人一般回去的話,過了年就沒什麼事做,又必須出來找工作,掙錢

這些打工群體去了哪?有些去了東莞有些去了浙江,有些又從別的地方回到深圳,


深圳有拍


  • 我自己在深圳工作了很多年,在深圳外來人口有所減少,但減少得並不是很明顯。在之前好象有文章聲稱逃離北上廣深的,最近又有文章說迴流北上廣深的。

  • 從深圳目前的環境來看,其發展潛力確實要比其他大部分地方好一些。很多的上市公司也是在北上廣深產生的。一個上市公司可能帶動的就是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只不過現在象深圳這樣的城市,生活壓力實在很大,打工的一個月辛辛苦苦賺的工資可能還剛好只夠交房租的。交完房租,吃完飯就沒有剩下多少錢了。這是深圳目前最大的問題。
  • 有些打工群體有可能回到自己家鄉或是離家鄉比較近的地方,畢竟現在象富士康等這些大企業在內地也都有辦工廠,同樣的工資水平,在內地可能一年下來可以剩下一些錢,到沿海城市就基本就是月光族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活的壓力會迫使一部分回到內地去的。
  • 只是,想要有大的發展空間,還是象深圳這樣的城市有空間。這也是有些走了又回來的原因。至於題主所說的減少很多,我感覺不明顯啊。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老楊先糾正第一個問題:外來人口逐漸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末,廣州的常住人口增長至1449.84萬人,比上年淨增長45.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為897.87萬人,淨增27.38萬人;戶籍遷入18.06萬人,遷出4.71萬人,機械增長13.35萬人。、

至於深圳,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萬人,其常住人口增量高達62萬,是近年來的峰值!

由此可見,不論是廣州還是深圳,人口都在增長,外來人也是越來越多的,根本不存在所謂外來人口逐漸減少的情況。

現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打工群體都去了哪?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題主提到的現象呢?其實,是跟廣深兩市產業發展和城市佈局相關的

另一方面是在這幾年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下,薪酬水平提高,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顯露,拉近和了深圳等大城市的差距。而深圳等大城市雖然GDP不斷飈高,2016年修訂後的GDP數據,深圳首次突破2W億的大關,達到20078.58億元,廣州市19805.42億元,但是實際而言,普通白領的薪酬水平這幾年增幅並不大,4000-6000元/月的並不在少數,房價高企,一般白領買房無望,房租又跟隨房價漲漲漲,生活成本高企,存不了什麼錢。相當部分的年輕人這些年心灰意冷在陸續離開深圳等大城市轉到二三線城市或家鄉發展,這也是導致大城市比如深圳、廣州等地區打工群體減少的一大原因。不過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也總不會缺人,每年起碼幾十萬的畢業生湧入,數年後想當部分人心灰意冷離開,週而復始。

總之,類似的大城市發展基本上處於了發展的轉型期,人口紅利也正在慢慢地消失,這就是類大城市應該警惕的發展拐點出現。不要看現在的GDP,這隻能代表的是現在而不是未來。

整體來說,未來的城市發展還是會呈現均衡化,並不是向十幾年前一般一二線城市“獨角戲”,而是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

如果大家覺得老楊說的有道理,歡迎點擊關注,也可留言討論!


北京華億神州


廣東原來的發達城市,現在實行產業升級,騰籠換鳥政策,加上這些年地產行業火熱,造就了原本住房需求旺盛的地方租金持續高漲,那麼就肯定會把人群分散到周邊比較偏僻的地方。像深圳這座城市,個人感覺人流量比以前少了很多,座標寶安沙井。但有人說去看看地鐵人流量,房子還是很難找到。確實地鐵人流量是大,但就是說明這些住在關外的人原本就不是在居住地工作的,正是原本關外的人走了後,才容納得下這些市區工作的人。因為深圳從2012年後基本沒有新建的樓房,商品房除外,大多商品房也是舊房改造而來,本質上不存在新增房源。還是深圳的消防政策,不允許三小場所住人,看看深圳有多少商鋪,店面,現在店鋪不能住人了,這些商家就得租佔很大部分的房源。還有現在的工廠員工,大都不喜歡住宿舍,都在外面租房。造成了房子難租的局面。所以表面看像到處住滿人,實際有可能沒有以前人多。


品味生活156820348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曾經有多少來自小城市和農村的人羨慕大城市的生活,從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深圳等地經濟迅速發展,吸引了一大批外來人口到廣州深圳務工,現在深圳、廣州等地的外來人口逐漸減少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產業轉移。隨著時代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向高興技術產業的轉變,曾經廣州深圳有許許多多以勞動力為導向的製造業工廠,而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機器代替了人工,發展的重心也轉向高科技發展,現在廣州深圳很多IT行業,曾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隨著城市發展而轉移到其他城市,大城市裡需要的是技術人才,那麼只能從事工廠製造業的外來打工人口也只能離開大城市。

2、工資低。城市不斷髮展,物價飛速上漲,而外來人口的打工工資卻沒有隨著物價的瘋狂上漲而上漲,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上漲最明顯的就是房價,一個租房問題就已經難倒了很多外來人口,面對大城市裡的生活壓力只好回到農村或者是在小城市裡打工。


3、年齡和家庭。曾經在大城市打拼的外來人口現在隨著年齡增長很多早已成家立業,由於戶籍住房物價等一系列問題使得很多外來人口不得不離開家人在大城市打工,一年才見家人幾次,隨年齡增大,他們更多的是想回到家裡過安穩團圓的生活。


這幾種原因的促使下,外來打工群體或是向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地方而轉移,或是到小城市裡繼續打工,或是回到家鄉的做小生意等等。


首席投資官


前些年總有媒體言論到“逃離北上廣深”,也確確實實的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三四線城市的人口確實得到了迴流。但是,現在又有一種說法就是“逃回北上廣深”,因為在“北上廣深”城市待久了,還是認為城市的建設存在著區別。分分散散、離離合合,從感覺上卻是大城市的人口逐漸的在減少。那麼這些打工群體到哪去了呢?

一、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漸開始顯像。很多的中老年工作者年輕的時候來到大城市打工,而妻兒老小的並沒有移居過去仍舊在三四線城市或者鄉下,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歲月的流失,慢慢的變老,也只有回到家鄉。一個人、兩個人可能並不在意,可是時間一長,流失的人口也就多了。在加上如果當時沒有全家移居的,而家中子女存在進入城市的,也就會到原有家鄉城市居住了。還有就是子女有小孩以後幫忙照顧去了。所以,打工的人群逐漸的少了。

二、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很是迅猛。如果說十年前,三四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發展、呈現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但是現在呢?只有說是規模上的差異,發展的呈現並不比一二線城市弱,高鐵站、飛機場、高檔的商場也是擁有,在加上現在交通的便利,如果想購買高檔產品也是能夠隨之高鐵或者飛機至一線城市或者香港。

整體來說,未來的城市發展還是會呈現均衡化,並不是向十幾年前一般一二線城市“獨角戲”,而是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


厚金說


這個感覺對於深圳廣州來講,應該比較明顯。廣東7、8年前,就開展了“騰籠換鳥”的產業轉移政策,就是低端產業往粵西,廣西,甚至湖南湖北轉移。由此導致的供應鏈也一起往那些內地城市專業,那麼,這部分產業吸納的就業人口,其中一部分就會離開廣深甚至廣東前往那些內陸城市繼續自己的工作。再就是內陸城市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內陸城市經濟得到長足進步,就業機會也比較多,那一部分遠離家鄉前往廣東打工的人,就會考慮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一是工資差別不是很大,再就是方便照顧家庭。比如湖北的武漢,四川的成都,重慶,還有河南的鄭州,這些城市所在省份都是打工人員輸出大省,現在本地本身就可以吸納很大一部分本省外出務工人員。另外就是長三角經濟活力持續,並且是環境友好型,有些人員就會往長三角轉移。現在農村的條件改善了很多,路通了,山也清了,水也秀了,相比在外孤零零的打工,很多人選擇回鄉創業,無論成功與否,起碼能和家人一起,其樂也融融!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人員的離開,恰好說明地域經濟慢慢的在走向均衡,也是應該喜聞樂見的事情了。


無憂精英網


往往在一個地方沒有多大的收入你就會覺得呆在這個地方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他們就會想著回到家鄉就業或者做小生意.這樣家庭也照顧了.在外地還有物價高,尤其是廣州深圳這些地方,要是你沒有高收入還不夠開支.

這些打工群體回到了家鄉就業,有些打工群體又去了別的地方打工.在他們眼裡哪裡能賺到錢往哪裡走.所以說打工的群體是流動的,全國各地到處跑.不知你們怎麼認為


小胡視角




大城市壓力越來越大,外來人都是被迫離開。

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深圳、廣州,連部分二三線城市如蘇州、武漢、廈門都是如此。那原因究竟如何?

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

中國的房價經歷了兩次大漲,一次是所謂的金融危機的2008年,一次是所謂的牛市的2015年。如今的大城市,房價高的讓我們望其項背,動則五萬八萬,有些人一年的積蓄還買不起一平米。在如此巨大的房價壓力下,導致年輕人恐懼戀愛結婚,因為結婚就意味著要買房買車。

退而求其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靠著幾年在大城市的拼搏,存了點積蓄回老家買房和發展。



工作壓力大、節奏快

不可否認,深圳等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很多、工資也高,但與之相等的是工作的壓力。比如華為騰訊工資高,但是每年依靠KPI去考核,每天工作到凌晨,壓力山大。

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承受不了工作的壓力而選擇離開。

老家發展有希望

我們都知道馬雲、劉強東們都集中精力發展農村淘寶、農村京東,無非就是看重農村的潛力。

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要不回老家找份工作,要不自主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