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中國有要求有行動

說起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有一種刻板印象是需要更正的。即:認為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是國外“要我幹”的,無視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積極主動的時代需求。

中國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是“要我幹”還是“我要幹”?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

很明顯,是“我要幹”!

“我要幹”,如何幹?從正在進行的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週活動透露的許多新信息中,就能看出中國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大勢所趨。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有要求有行动

“我要幹”的,首先是修法。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今年商標法和專利法的修改,都將提高知識產權的侵權賠償額度。

4月23日公佈的商標法修改決定,明確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並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修改條款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這樣的懲罰性賠償額度在國際上都是比較高的。

今年,全國人大還將修改專利法,重點是完善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目前全國人大審議的專利法修正案中,規定了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有要求有行动

“我要幹”的,還有提效。

保護知識產權,需要提高知識產權的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正在對標國際最高效率。

去年舉行的國務院“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曾定下目標:五年內將商標平均註冊審查週期由8個月壓縮到4個月以內,達到目前“OECD”國家,也就是“經合組織”國家最快水平;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平均壓減三分之一,其中高價值專利審查週期壓減一半以上,同樣達到目前國際上最快水平。

這一目標完成得如何?最新的數據也出來了:商標的平均審查週期,去年已經大幅壓減到6個月,今年將進一步壓減到5個月以內;高價值專利審查週期,去年已經壓減10%,今年將再壓減15%以上。

“我要幹”的,更有創新。

“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新,要通過源頭追溯、在線識別、實時監測,提高保護效果。新一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新的集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協調聯動機制也是創新,將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還是一種探索創新,將提高中國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使中國的知識產權在國外也得到有效保護。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有要求有行动

那麼,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為什麼越來越積極主動?為什麼“我要幹”?

首先,是有動力基礎。

專利制度是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中國現在到了需要給創新火上澆油的階段。

從當前經濟發展現狀看,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於我有利。我國正加快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型發展,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軟件等無形資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就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將優化市場環境,更好釋放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

其次,是有能力基礎。

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截至2018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160.2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5件,商標有效註冊量為1956.4萬件,平均每5.8個市場主體擁有一個有效商標。

中國為保護知識產權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評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名列第17位,較2017年又上升5位。世界銀行發佈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78位大幅躍升至2018年的第46位。4月24日舉辦的2019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就在主旨演講中,對中國40年來在知識產權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表示祝賀,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的典範。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有要求有行动

當前,中外企業交流十分頻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我們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誠哉斯言!知識產權保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石、是創新驅動發展剛需、是國際貿易標配,嚴格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我要幹”,更是我們要帶著大家“一起幹”的主動作為!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出品

記者:佘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