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羅馬士兵冬天都是露肩坦背,穿短褲呢?

大魚2海棠


首先需要糾正一點的是古羅馬士兵在冬天天氣變冷和下雪的時候還是會穿褲子和添加保暖的服飾的。

我們在電影《角鬥士》中就可以看到相關的冬季服裝裝備。只不過這是在北部地區天氣寒冷的時候的情況,還是比較少數的情況。

(電影《角鬥士》中羅馬軍團士兵防寒衣物)

古羅馬士兵之所以冬天大部分都是露肩坦背穿短褲,這和羅馬帝國的氣候因素和文化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氣候影響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羅馬帝國的領土,我們會發現羅馬帝國大部分處於地中海氣候區域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域。

地中海氣候區域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常年氣溫在20℃以上,即使是最冷月氣溫也是在4-10℃之間。

我們再看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徵十分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氣溫都在0℃以上。

而羅馬時期羅馬軍隊的正裝是薩古姆羊毛披風,並不單純是短衣短袖,所以這種服裝應付地中海氣候是綽綽有餘的。在更北的地區還是會添加一些防寒衣物的。

文化影響

在羅馬初期,羅馬深受古希臘文化的影響,所以貴族和平民也是以穿長袍作為文明的象徵。



之後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羅馬帝國開始與北方的蠻族有所接觸,比如羅馬人很早就和日耳曼人開始打交道了。後來為了更好的和蠻族交戰,羅馬人也穿上了長褲和長袖衣服,捨棄了希臘式的短褲和短袖衣服,以至於羅馬人穿上長袖和長褲的時期被一些西方歷史學家稱為“羅馬蠻族化”。


所以,並不是羅馬軍團的士兵一直都是穿著短衣短褲的,他們在寒冷地區的冬季還是會添加一些防寒衣物的。


青悠論史


事實上在凱撒之前,羅馬士兵一直避免冬季作戰,也就是說冬天的時候他們比較消停,不貿然進犯別的國家。而如果有人入侵,他們地處溫暖環境,並不會寒冷。凱撒最終打破了這個傳統,選擇在冬季進兵,給敵人來一個出其不意。

在現如今發現的各類古羅馬文物當中,不管是壁畫還是土陶雕刻,上面的士兵一律短衣,露出雙腿和雙臂,從未發現過有穿著冬衣的畫作或雕刻。

事實上羅馬人選擇冬季作戰後,他們對於禦寒衣物的取材非常簡單,士兵們會進入山野叢林捕捉野獸,而後將野獸的皮整張剝下,經過稍微加工之後,原封不動的套在身上。遠遠望去,使人懷疑這是否是一支“獸人軍團”。如下圖所示,後方兩名士兵披著完整獸皮。

羅馬士兵常年腳穿一種名叫“卡利古拉”的皮製涼鞋,為了不被凍傷,他們會到處抓捕臭鼬、野鼠、野兔等小動物,然後將皮剝下後,曬乾之後,用粗線縫一縫,整個套在腳上。這個造型非常奇葩也很滑稽,跟現在兒童款卡通翻毛棉鞋差不多。你可以想象一下羅馬大軍腳踏臭鼬和野兔的樣子。或許這種高效的打扮會讓敵人笑的喘不上去從而失去戰鬥力。

隨著歷史的不斷邁進,羅馬帝國曾經被斯拉夫人種等蠻族侵犯,接觸蠻族之後,他們也學著穿上了長衣長褂,後世稱這段歷史為“羅馬蠻族化”。


大獅


估計是穿著舒服,露肩坦背也是一種‘時尚’吧。

在古羅馬士兵穿的好像都是動物的皮做的衣服,整張動物皮拔掉穿在身上就可以了,非常的“完美”與“奢侈”,用現在話說就是穿的“貂”。

要知道古羅馬士兵冬天為什麼在冬天還露肩坦背,穿短褲?就要先了解古羅馬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習慣。




古羅馬是以地中海為中心點,跨越歐、亞、非三個大洲的古老帝國,而它本身是屬於地中海氣候,一年四季的溫度基本都處於零上10度左右的恆溫狀態,沒有太冷的冬天。

在古羅馬時候,農耕桑織手工業基本處於原始階段,當時的人們所需要的遮體果腹之物只能聰小動物身上獲取,只有當時的上層人士才能從西歐地採購而來。普通的人只能獵取動物更為方便。


眾所周知古羅馬是個好戰民族,但其只在天氣熱的時候出兵征戰,忙於戰爭打仗,但是到了冬天的時候人們基本處於享受戰果階段。慶祝戰後後來的帶來的勞動成果,忙著享樂,長袍加身其不是不“方便”。正是他們的這一習慣,讓凱撒看到了機會,反其道而行之,經過幾年的戰爭成為了勝利的主人。

但是遇到普通的士兵還是有禦寒的帶帽子披風(動物皮毛做的)叫薩古姆的物品。在電影《角鬥士》中就有士兵穿著斗篷一樣的披肩作為禦寒的物品。後來深受日耳曼人的影響,人們在穿衣風格上有帶帽子並長袍加身的習慣。


隨著羅馬帝國版圖的擴張,羅馬帝國開始與北方的蠻族日耳曼接觸(現在還有日耳曼古長城遺址)的牆壁畫上還有最早的日耳曼人風格。為了更利於和日耳曼人作戰,也更好的學習人類文明,羅馬士兵放棄了傳統的短褲短袖,有了穿褲子上衣的習慣,這在歷史上又叫“羅馬蠻族化”。


雖然古羅馬帝國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是在曾經屬於古羅馬的土地上依然有少數人種保留這一習慣。


微風之語


和大秦帝國年代相近,你要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