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人摔倒扶不扶?

派遣公司杜先生


現在是講法治的時代。強調依法治國,那就要一切講究重視法律觀念,從法律角度來看問題。

無疑,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尊老愛老。老人不小心摔倒,若得不到及時救治,那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我父親就因去市場買菜,為閃讓別人而摔倒,關節摔碎,不得不換關節,住了50多天醫院。從此,身體健康狀況直線下降。我父親摔倒也得不到及時救援。

但是,父親這件事後,我在醫院和平常接觸和更留意了很多摔倒的老人的情況。更關心老人摔倒的問題。除了網上屢屢傳出的主動扶老人反而被老人認定是肇事者的新聞,我也知道身邊有人確實也因為好心幫扶老而惹上是非。

確實,“不是你撞倒為什麼你要扶我?”面對這個邏輯,好心做好人者的確會人人心寒。

所以,如果意識到這裡面的存在數不清糾紛法律問題,那麼,所有人,遇到這種事,第一反應,就應該意識到,除非你是有經驗判斷準確而有辦法進行第一及時搶救的要爭分奪秒救人的醫生,否則,任何人都應意識到,老人摔倒有多種原因,第一齣手者的扶助不一定適當,最合理的辦法是第一時候報警,報110,相信社會救助體系的有效施救作用,在110報備後在他們的指示下進行下一步救援。並且,儘可能第一時間拍攝留證據。再走近幫忙攔著不讓過往車輛不留意對老人造成二次傷害。

有人說,萬一報110延誤了救援怎麼辦?我覺得,110是社會最應合力打造的最具法律效力的緊急救援通道,如何他們都不能實行最及時的施救調動,那麼,這就是一個社會要考慮要進一步進行法律緊急救援體系打造的法律體系問題中的重要一環,這不是個人解決得了的問題。



一再出現好心人對老人施救被惹上是非,肯定是社會應該重視進行法律規範和法律指引的一個較重要的社會現象,在未有更有效的解決辦法之前,報警,尋求法律職能部門指示來做,是最恰當的辦法。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去扶。先講我自己親身經歷,有一次老公開車接我回家,路上遇到兩個老人在揮手。我以為出了什麼事,趕緊叫老公倒車回去,問是否需要幫忙!兩個老人坐上車告訴我們,他們老兄弟聚會,其中一個人喝多了,要回家,這條路上車少,所以揮手要搭車!我們搭車送了老人一段然後就回家了!沒有故事裡奇怪的事情發生,很普通!多年前,我也是個熱心腸的好人!不過現在,我感覺大環境變得更冷默了!我自己單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偷懶不想幹活,對所謂的潛規則懂得不得了。


ywymm


看見這種傻逼弱智的跑偏問答就來氣,告訴你,不扶!你滿意了嗎?

知道問什麼“不扶”嗎?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一個老人突然昏倒或者倒地不起必然有嚴重的情況發生,不是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地滑摔倒嚴重受傷,這種情況不是一個簡單的“扶不扶”的問題,而是“幫不幫”的問題。

首先,昏倒的人不能扶,扶也扶不起來啊!

其次,摔倒起不來的老人十之八九是受傷了,如果腿部出現骨折,也扶不起來,弄不好還會出現二次傷害。

因此,發現老人倒地不起第一個要做的是查明情況,然後替老人撥打120急救……

那些想把好心人帶溝裡去的人你們真的太缺德了……


殺菌消毒液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末到!所有有道德底線的人們都不會因一時的得失而喪失自己的良知,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不能丟老視宗遺留下的尊老愛幼,,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的光榮傳統不能忘!不是有一首歌:祝好人一生平安!要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毛主席曾經說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讓我們齊心並進,把摔倒的老人扶起來吧!


求新知武聚之


扶,是道德社會必備的品質和作為中國人的優良傳統。

不扶,是法制社會留下的隱患,是對千年傳承的嘲諷。

文明社會的標準是什麼?法制的完善?還是經濟水平的提升?

我認為都不是,是對制度的敬畏,是對法制的尊重,是對道德的自律和堅守。

當扶老人成為一種美德的典型而大肆宣傳的時候,我認為這就是對中國文明社會的中諷刺,是對道德底線的又一次挑戰。

大家會說:看,他扶老人,是個好人!

可悲!可嘆!

扶只是應有的品質,就像愛國一樣。

可是這個社會的懲罰成本太低,不扶也形成了一種社會正常的現象。

雖然公道自在人心,但是試錯成本太高。一般人家裡沒礦。

所以不是不敢扶,是不確定能不能扶得起!


北風先生我姓西


雖然從小我們就被老師教導:老人過馬路要主動去扶,"扶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不知什麼時候起,這個傳統美德慢慢變了味道。

扶老人反被訛

3名小學生扶摔倒老太太被訛,一人賠2500?

少女街頭好心扶老人卻被訛,只能委屈報警以證清白!

男子扶摔倒老人被訛,監控證明清白後老人依舊索要賠償!

扶老人被訛20萬後自殺

年僅46歲的吳偉青選擇投水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妻子直到現在都無法接受丈夫已經去世多年的噩耗。

一天,吳偉青騎著摩托車去街市辦事,在經過街市旁的一座小橋時看到一個大概80歲的老人摔倒在路邊,於是就好心把老人扶起送到附近的診所治療,誰知在醫院,老人卻一口咬定是吳偉青的摩托車撞的。老實的吳偉青碰上這種事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摩托車離大爺十來米根本撞不到,好心沒好報,反而被訛,折讓吳偉青一家人都感到無奈和憤怒,但還是當做自己倒黴打算給老人賠償款。

沒過幾天老人的家屬又要求吳偉青帶著老人到市裡的大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之後老人家屬又以老人需要護理為由讓吳偉青再次拿錢,吳偉青被逼無奈最後選擇跳河自殺。

錄視頻扶老人得到老人家人體諒

五個大學生正在回校的路上,看到馬路旁邊有個男子摔在地上了。

五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扶還是不扶?

哎哎哎,扶,可以。但是拍個視頻吧,留個證據,以防萬一!

於是五個人上前,其中兩人拍視頻和照片,其餘三人上去把男子扶起。

看著男子的狀態不對,哥們兒立即打了120和110,並勸說他不要緊張。男子被送到醫院後,醫生查明他是突發腦溢血,再晚幾分鐘就可能性命不保。

男子的妻子十分感謝這幾個學生,執意要請他們吃飯。當她知道他們為防止別人訛詐自己,用手機拍下證據後,表示非常理解並且覺得合情合理。


小熙帶你看世界


這不是當今社會人們的良知和道德喪失了,而是扭曲的現代社會導致了一些原本有著良知和道德的人,在現實面前被擊的粉碎。人們是怕了,是被屢見不鮮的扶跌倒老人被訛詐的事例嚇怕了,不是扶不扶的問題,而是真的扶不起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畢竟是感情動物,現代的社會中,有良知和道德的人還是佔大多數的,雖然從2006年11月的彭宇事件到2010年末福州一位八旬老人因跌倒,無人敢扶,最後因時間過長,不幸去世。讓每個人都覺得心寒。這些年來,關於“扶不扶”的問題一直在拷問著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良心,到底是“扶”還是“不扶”,我的答案是:扶。

無論在這場道德與非道德,正義與非正義中的較量誰輸誰贏,結論都直直指向了社會道德的淪陷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的審視一下自己,不得不對自己的道德行為作一番深切的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是響應社會“不扶”的聲音,還是堅持自己的良知?迄今為止,因為這個話題,辯證雙方也是各執一詞,不相上下。

不過,做為個人而言,首先,你扶起老人,對得住的是自己的良心,至於老人和家屬如何訛詐你,那是他們的良心和道德的敗壞,理應受到譴責的。確實,有些人怕給自己添麻煩,又是打官司,又是賠錢的,很費勁,說不定會影響到家庭的生活和工作,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只要自己行的端,走的正,不怕別人如何誣陷你,因為隨著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總會還你一個清白的,“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受點委屈又算啥。

即使,你的善舉得不到任何人的為你作證,但是,你的一言一行,襯托的是整個社會的良知。也讓整個社會看到,道德還是存在的,有良知的還是大有人在的,並不會因個別的訛詐案例而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問題感到失望,這是人存在於這個社會中的一點價值所在。

借用陶潛的一句詩詞“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自己所做的事,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老人及家屬,對的起社會,就像被冤枉誣陷,也蓋不住自己的清白。公道自在人心。


踏雪無痕7654381


不扶 堅決不扶 而且一直教育女兒不要多管閒事

不是人心炎涼 是壞人老了

老人會訛你 老人的家人會訛你 想想都害怕

現在社會醫療體制 即使有醫保 摔一跤去醫院檢查 如果萬一骨折住院 康復 都不敢算需要多少錢。所以那些老人不一定是想訛人發財 只是希望摔倒不要用她們自己的錢。能訛上一個是一個。醫藥費起碼要有著落。

所以堅決不扶 也不允許女兒扶。有探頭 有證人都不會扶。而且也不會幫別人做證人。接受大家抨擊我的自私冷漠 也認同你們說我老了摔倒躺著沒人扶。我都不會反駁

但是總之一句 不扶 打心底的不扶


上海張雯


在網上說:必須扶,要不然大中國的美得就丟了!!

現實中:你看那邊有個老人摔倒了,咱們躲遠點,繞路走!!(除非看見是自己的親人,鄰居都不會扶)

扶老人被訛,太現實!就算有監控,有錄像,有證人目擊者,也不會選擇去扶!不是有錢或者沒錢,現在的社會是怕麻煩!!!

因為扶老人被訛上新聞,找媒體來澄清自己,耽誤的是自己的時間。

現在是金錢社會,時間就是金錢。何必浪費時間去解釋呢??選擇不扶,自己省心,家人放心。

現實就是如此,隨便來噴!


別留我孤身一人


2016年春晚上開心麻花的小品《扶不扶》一出現,立馬引發國人熱議。

時不時出現的扶老人被訛詐、官司纏身的事件被各路媒體放諸報端,在聚光燈下被大眾翻來覆去的討論、審視。扶不扶逐漸演變成道德問題被無限放大。

對於該不該扶摔倒的老人這個問題,我想大家沒有任何異議。

對於能不能扶,個人遇到時會不會扶則出現不同的答案:

1. 堅決不扶,怕被訛詐;

2.會扶,但要先拍照取證,找好旁人證明,做好保護好自己的措施再扶;

3.馬上去扶,不考慮會不會被訛詐。

如果去做個調查,我想大部分成年人應該都會選擇第二種做法。學生或者警察這類人可能會選擇第三種做法;選擇第一種做法的不敢說沒有,但應該是不多的。

每一個人在選擇做一件事情時都會權衡利弊,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人也一樣,選擇第二種做法無可厚非。不管扶的前提是什麼,只要願意去扶還是社會主流的認識,道德和良知就還在大家心中。

揭露醜惡現象是媒體的責任,所以,在有一件不良事件被報道的同時,我們不知道是否有九件好的結果的同類事件也在發生。確實有些人為了金錢丟掉了自己的良心,但僅因為一小部分人,一小部分醜陋的社會現象就認為現代社會道德和良知喪失殆盡則有失偏頗。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幾千年來文化沒有出現過斷層的國家,幾千年來儒家思想的傳承,仁義禮智信的文化認同感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所以,扶不扶問題的出現不是道德問題,也不能證明道德和良知的喪失。

那麼一個現象怎麼會引起社會如此關注的呢?

一.這種現象反覆頻繁出現,單獨事例是不會引發社會如此關注的;

二.媒體的過度解讀和放大。

所以,如果不是社會上反覆出現的摔倒老人訛人的現象,也就不會有扶不扶問題的出現。所以,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摔倒老人訛人現象的出現。

一個人願意去做一件事或犯一個錯誤或者不同人都願意做這種事或都願意犯這種錯誤,原因何在?

一.能通過做這種事或犯這種錯誤得利;

二.做這種事或犯這種錯誤的成本不高。

我們把扶摔倒老人的事件套入進去看下。

如果訛詐成功,醫藥費、營養費、護理費等等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意外之財,如果訛詐不成功,頂多批評教育,汗毛都不會少一根,成本可以說沒有。

所以說,第一個扶老人被訛詐成功和第一個扶老人訛詐不成功處理結果的案例被媒體報道後,就會引來其他有問題老人的效仿。為什麼?能得利而且成本低。

這就好比以前倒賣火車票,第一個倒賣火車票的沒有被正確處理之後,第二個、第三個......就會出現,黃牛越來越多。

社會上的一些醜惡現象比如有毒食品、制販假酒假藥、偽劣保健產品等等,之所以頻繁出現,也是源於違法成本過低。

所以,扶摔倒老人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

一句話,健全相關法律,提高違法成本,對於有證據證明存在訛詐現象的,罰到傾家蕩產。不必同情年老,有心為惡,惡莫大焉。正是對個別心存惡念的老年人的網開一面,導致社會風氣的逐漸下滑。導致有心去扶的人不願扶、不敢扶。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國家層面不止一次提到,讓不誠信的人寸步難行,讓違法犯罪的人傾家蕩產。

相信扶不扶終有一天不會再是熱議話題;遇到摔倒老人時,人人都不必瞻前顧後,可以無所顧忌的伸出援助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