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結義全是戲,張飛殺死關羽全家老小,為何劉備坐視不理?

愛情灰常假


為何劉備坐視不理?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就沒這事兒,所以劉備怎麼管?難道要讓劉備跟張飛說:“三弟,速速去殺了你二哥一家”?然後劉備再出面勸阻?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裡會很自然的發出一陣哂笑,但是我想告訴各位的是,這種比野史還不靠譜的故事情節真的有出處,而且“來頭”還不小!

1967年的一天,在今上海嘉定區一座明朝的墓葬被發現,人們對它進行發掘後在一口女性棺槨中發現了一批成化年間的說唱詞話和傳奇刻本,共十二冊。其中有一冊《花關索傳》,裡面詳細記載了張飛如何殺了關羽全家老小。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

話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後,立志要幹出一番大事業,這時候劉備突然說了一段話,大體意思就是“我本就孤家寡人一個,外出闖蕩可以毫無牽掛,但你們不一樣,你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跟著我出去肯定會有所牽掛,這樣就不能一心撲在事業上,又如何能成就大事?”

說實話我不明白劉備說這句話的意思,但性情耿直的關羽卻對劉備說:“大哥且放心,我這就回家殺了我那一家老小”,就在關羽提刀便走的時候,張飛攔住他,難道是張飛不忍要勸阻關羽殺親嗎?不是!一根筋的張飛又出了一個餿主意,他對關羽說:“二哥忍心對自己的至親下手嗎?不如你去殺我家人,我替你去殺了你家人,豈不完美?”關羽聽後“開心”的誇讚三弟懂事,劉備自然非常贊同這件事,但也不能表現出高興的情緒,畢竟自己的弟妹,侄子們馬上就要因為自己的幾句話去見閻王了,所以在劉備的默許下,關張二人各自去殺對方家人了。



張飛來到關羽家後,三下五除二的幾乎殺盡了關家人,後來他看到關羽的妻子胡氏已懷有身孕,心中不忍便放她走了,而關平也被張飛領了回來,畢竟關平年紀不小還能跟著他們一起闖蕩。

所以最終關羽的家人中只有關平,妻子胡氏以及尚未出生的孩子三人倖免。後來胡氏生下一男嬰,七歲時走丟被一姓索的員外收養,後被班石洞花嶽老先生收為弟子,所以在瞭解了自己的身世後,他取名“花關索”,而民間就叫他“關索”,關於關索的故事在《花關索傳》中還記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其實以上這些記載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藝術加工後的產物,完全不可信,甚至龐德之子龐會隨鄧艾,鍾會滅蜀後殺盡關羽後代也幾乎不可信。而且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所體現出的兄弟之情乃後世之典範,哪裡會有《花關索傳》裡描寫的那麼腹黑?

所以大家也只當個笑話看看就好,不必當真。


鹹魚閒聊


張飛殺死關羽全家的故事,出自於一本名為《花關索傳》的說唱詞中。書中劉備對張飛殺關羽全家而坐視不理,那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是劉備策劃的。而且張飛殺關羽全家的時候,關羽也遵循約定殺了張飛的全家。



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海嘉定縣的一座明代古墓中出土了一本名為《花關索傳》的說唱詞。故事內容充滿了玄幻題材,整本書中以關羽的兒子關索為主線,講述了關索類似於“神人”的經歷。

開篇第一部分講述了關索的出身。當時的劉關張剛剛桃園結義,準備聯起手來幹一番大事業。但當時劉備比較腹黑,因為害怕關張會半路會因為家室而拋棄自己,所以總是唉聲嘆氣。

作為兄弟的關張二人,看到大哥愁眉不展之時,問劉備什麼情況,於是劉備把心中的想法全部說了出來。聽到劉備的憂愁後,關羽首先表態,願意殺死自己的妻兒老小,以絕後顧之憂。



聽到關羽準備殺死自己全家時,張飛在一旁說話:“那可是自己的家人呀,又如何下的了手?”關羽隨即說對張飛說到:“不如這樣,你殺我全家,我殺你全家,這樣就都下的了手了。”

此時在一旁的劉備被沒有說話,兄弟二人以為大哥默認了此事,於是關羽和張飛分頭行動滅掉對方妻兒。

關羽這邊非常痛快,三下五除二解決掉了張飛的家人,因此張飛的妻兒老小全部成為了關羽的刀下亡魂。但張飛這邊不是特別順利,在殺到關羽的老婆胡金定時,胡金定跪在地上祈求張飛放過自己,而且關羽的長子關平也跪在地上請求,並且表示願意給張飛牽馬墜蹬。



當時的胡金定已經身懷六甲,加上年幼的關平跪在地上祈求,所以張飛動了惻隱之心,便放了這“兩個半”人。

胡金定被放後,回到了孃家,生下了一個男孩。男孩因為各種奇遇,被一名索姓員外收養,後來又有一名花姓道士教導其武藝,所以取名“花關索”。後來花關索在偶然間得到了神力,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來歷,所以踏上了尋找父親的旅程。

這個故事情節離奇,引人入勝。尤其是後來關索上路之後,在路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都逐一化解。並且在此期間還收穫了鮑三娘、王桃、王悅等幾個漂亮的妻妾。但實際上這個故事純屬虛構,正史中關羽只有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長子關平在臨沮和關羽一同被殺,關興在蜀中繼承了關羽的爵位,但不幸英年早逝,唯一的女兒在關羽失荊州後下落不明。




劉關張妻室

實際上,劉關張三人在創業路上是一直帶著妻室的,並不可能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情。

《三國志》中記載,劉備在失去徐州後,妻室曾經被呂布擒獲,後來劉備回到小沛之後,呂布也將其妻子還了回來。再後來劉備在長坂坡逃亡的時候,也曾經拋妻棄子。以此可見,劉備在創業路上一直是帶著家人的。



同樣,關羽和張飛也不例外。關羽曾經跟隨曹操戰敗呂布後,向曹操請求迎娶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華陽國志》中記載“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這也就是說,關羽的妻子當時並沒有生育,所以請求娶杜夫人。由此可以看出,關羽常年征戰,也是帶著自己的妻室。

張飛更是如此,在徐州盤踞的時候,就搶了夏侯淵的侄女為妻,此後一直帶著夏侯氏到了蜀中,夏侯氏還為張飛生育了兩個女兒,後來這兩個女兒還成為了劉禪的皇后。


我是越關


張飛和關羽互相殺了對方的妻兒老小,以安大哥劉備的心,是不是有點令人毛骨悚然?

桃園三結義,千古永流傳,劉關張那是個個具備“俠骨柔腸”的精神的嘛,怎麼還有這麼血淋淋的一出呢?

故事出自明朝成化年間的一本書《花關索傳》,這書裡講述了不少故事,其中就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事情。

話說這一天,劉備、關羽、張飛一見如故,欲結拜為兄弟,以圖一番大業,但是結拜之後,劉備卻悵然起來。

關羽張飛不解其裡,就忙問大哥顧忌什麼?

劉備嘆口氣說:我現在是孑然一身,孤家寡人,也算是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可你們都有妻兒老小,留了後路啊,萬一你們將來眷顧家人,回心轉意不再圖謀大業呢?

關羽和張飛這就愣住了:還有這道理?

兩人思索一番,為了解除大哥的後顧之憂,兩人就狠下心來,決心殺了自己的家人。

但是自己殺吧,下不去手,那就互相做掉對方的家人吧。

聽了兩人的建議和安排,劉備表示贊同,就放手讓兩人去辦。

於是,按照書中敘述:關羽拎著大刀,跑到張飛家裡,把張飛全家殺了個精光。

而同時,張飛也趕到關羽家裡,把他家殺了十八口,這見一個殺一個,簡直殺紅了眼。

結果,當張飛舉刀落在關羽老婆胡氏身上時,胡氏哀求說:自己懷有身孕,懇請放過她。

張飛頓時起了惻隱之心,就放過了胡氏。

此時,關家還剩下一個關平。

關平跪在張飛面前,懇求說:三叔,你不能殺我啊,我還小,你留著我這條命,以後我給你牽馬打雜,給你幹活好不好。

張飛長嘆一心,放下了手中的刀。

這就樣,在這次殺戮中,張飛家都被殺光了,關羽家還剩下1個孕婦和一個兒子,胡氏逃回孃家,把孩子生了下來。

這孩子後來被索員外收留,再大一些,又被武林高手花嶽收做了弟子。

他長大之後,也慢慢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於是,他以關家、索家、花家三姓為姓名,取名“花關索”。

當然了,這個故事也只是個故事,一種民間傳說罷了,古人聊以為談資罷了。

畢竟,在正史裡,關羽和張飛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這個故事乃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虛構情節而已。

自然,就連“三國演義”裡的很多故事,比如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也不過是演義罷了,當小說、電視情節看就行了。


雲中史記


這個故事源於《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一書中的《花關索出身傳》一篇。

在這本書中一開始就寫道:劉關張三人一見如故,相約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廟王”之前“對天設誓”。所謂亂世出英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打算在這亂世之中幹一番大事業。結拜完之後,劉備卻愁眉不展,關張二人便上前問詢。

劉備說:“我獨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掛心,恐有迴心”。

關羽一聽就急了,忙說:“我殺了老小,共哥哥同去。”

還是張飛善解人意,於是說道:“你怎下得手殺自家小,哥哥殺了我家老小,我殺了哥哥的老小。”

劉備道:“也說得是。”

於是關張二人相約殺死對方的一家老小以表明幹大事之心。關羽大刀一揮,就殺死了張飛全家。張飛跑到關羽家,殺死了關羽一家十口人,但是張飛見關羽的妻子胡氏已經懷有身孕,就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放走了胡氏。

殺完家小之後,兄弟三人再次相聚,書中記載“將身回到桃源鎮,弟兄三個便登呈(程)。前往興劉山一座,替天行道作將軍。”而被放走的胡氏後來產下一子,名為關索。關索得到高人指點,習得一身武藝,去到荊州認父,引出一大段故事,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關索的故事。

這個故事顯然有點聳人聽聞,但仔細琢磨卻發現它是經不住推敲的。

第一、這本書是一本民間演義,不具有史料性質。

所謂《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一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土於江蘇南通,根據專家考證,成書於明朝成化年間。這本書一看名字就可以猜出來是一本民間通俗演義,就像《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一樣,是根據歷史上的某位名人的事蹟,進行藝術加工和擴充之後產生的一種供市民階層娛樂的傳說故事,在當時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沒有人會拿它當真。由於關羽在民間的形象十分令人尊敬,所以人們難免會以他為藍本創作出很多故事。因此,這不足為奇。

第二、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關索其人?

關於關羽的身世問題在當時的史冊中鮮有記載。《三國志 關羽傳》中說了一句:“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也。”僅憑這一句,我們並不能知道關羽的世系情況。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終於有人發現了關羽的世系資料。康熙年間,解州太守王朱旦有一次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了關羽的墓磚。上面刻有關羽祖孫三代的世系,生卒年月等。根據這些墓磚,我們可以得知,關羽有三個子女,長子關平;次子關興;三女兒關氏,嫁給了李恢之子李遺,在民間傳說中名為關銀屏。

第三、劉備以仁德著稱,不可能讓自己的兄弟殺死家小。

在曹操發兵十萬討伐陶謙之時,天下諸侯大都隔岸觀火,不做行動。袁紹,袁術坐擁幾十萬人馬都不動聲色。而劉備卻獨以五千兵馬,前來救援,這不可謂不仁義。對待他人,劉備尚且以仁相待;對待自己的兄弟,劉備又怎麼可能以“有老小掛心,恐有迴心’”之名,令兄弟殺死自己的家小呢?

綜合上述觀點,可見,這個故事只是民間傳說的一種版本,並非真正的歷史,我們大可一笑置之!


無筆史官


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而且是一個蹩腳的傳說。歷史上的根本沒有這件事情。   

張飛關羽是有情有義的典範,這裡的情不只是兄弟情,更包括對家人的情,尤其是關羽,作為一個熟讀春秋的人,是絕對不會容忍自己的兄弟做出這樣的事情的。所謂關羽張飛互相殺死對方棄妻兒老小的故事,是出自一本叫做《花關索傳》的小說。


  

事情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說起的,劉關張三人,義氣相投,結成異性兄弟!收服了如此兩個強大的小弟,劉備本該高興才是,不料他竟然暗自惆悵,長吁短嘆起來!   

“大哥這是為何?”心細如髮的關羽敏銳的感受到了劉備的異常。   

“大哥,我孑然一身,無牽無掛,證可以幹一番大事業,可二位賢弟都是有家有室之人,跟著為兄闖蕩天下,萬一哪一天你們牽掛家人,一去不返,這可如何是好?”劉備語氣誠懇的說道。


  

“大哥,這...”張飛頓時語塞。   

“罷了罷了,二哥大哥不放心我們,覺得我們會眷顧家屬,耽誤了他打天下,索性咱們把家人全都處理掉,這樣咱們也能和大哥一樣無牽無掛,一起闖蕩天下!”   

關羽一個愣怔,隨後緩慢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兩個人商定互相殺死對方的妻兒老小。劉備對此表示非常滿意,大手一揮,兩位賢弟,去幹吧!   

於是關羽張飛各執兵器一人送50青龍偃月刀,一人挺長八蛇矛去取對方的家人性命去了。   

關公輪著青龍偃月刀,一會兒就把張飛的家人全部處理乾淨了。   

而張飛就沒有這麼順利了。張飛遇到的關羽的夫人胡夫人!此時胡夫人已經身懷六甲!   她跪在張飛面前:“三弟請看在結義兄弟的份上,放過我肚子裡的孩子吧,這也是你的侄兒啊!”   

張飛,看著跪在眼前的二嫂,心中漸起不捨之意,“也罷,你快快找個地方躲起來吧!”張飛,別過頭手一揮。   

“三叔我還是個小孩子,你不要殺我,好不好?以後我給你牽馬墜蹬,你看行不行?”說話的是半大孩子關平!   

“唉,放走一個也是放,放走兩個也是放,你們快快離開這裡吧”張飛放下了手中的屠刀,長嘆一聲。   

就這樣,那湖夫人和關平逃出生天了。

  

整個屠戮家人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是劉備!在消滅了兩員猛將的家屬之後,他們也和劉備一樣,再無牽掛,可以全心全意的隨著他打天下!可以這麼說,整件事件的幕後黑手就是劉備,劉被利用兩位兄弟的義氣,對他們進行煽動,讓他們在頭腦發熱的情形下做出瞭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他這樣的人品和仁義兩個字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然而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真正的精彩才剛剛開始。胡夫人回到孃家生下一個兒子,開始了傳奇的一生,這個小傢伙被索員外收留,又被武林高手花嶽收為了弟子,學成了極高的武功,不亞於乃父關羽!這個小孩就是大名鼎鼎的花關索!然後就有了戰場救父,情定花鬟等情節,基本上和傳統的評書小說是一個套路的。

  

故事終究是故事,這並不是歷史,劉關張,這個創業團隊他們的妻子兒女始終追隨在他們的身邊,否則怎麼會有千里走單騎護送兩位嫂嫂的橋段呢?   

這個花關索的故事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認同之下,對於張飛關羽這樣的行為能夠容忍,甚至得到下層人民的讚許,但是到了21世紀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就是封建主義的糟粕,完全是滅絕人性的!      


策神歷史


無論從正史《三國志》或者小說《三國演義》來看,張飛從來沒有做過殺死關羽全家老小的事。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曾上拜蒼天,下叩厚土,焚香盟誓“不願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張飛怎能殘忍殺死關二哥全家老小呢?

不過歷史上確實有個人把關羽的後人滅族了,此人名字叫龐會。

公元263年正月,鄧艾率奇兵“走陰平小路”突襲蜀國國都成都,後主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

此時魏國大將龐會帶領手下百餘人衝進關府,把關羽後人千餘口屠殺殆盡。龐會為何要對關羽後人滅族呢?



▲劉、關、張相遇

原來在公元219年,關羽在襄樊戰役中,曾“水淹七軍”俘虜並殺死了龐會的父親、曹操的先鋒官龐德。換言之,龐會在事過境遷40多年後,為了報仇把關羽後人滅族了。

講真龐會這事做的不地道,戰爭一定會死人,將士們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只不過是各為其主,不存在著個人恩怨,龐會沒必要把仇恨報在關羽後人身上。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引自《蜀記》關羽傳記。

如果不排除野史傳說的話,張飛確實殺死了關羽全家十幾口人,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劉、關、張哥仨桃園結義時,為了全心全意的共創大業——恢復漢室,哥仨相約互殺對方的妻子兒女,為的就是以後毫無牽掛和義無反顧。

劉備當時沒有老婆孩子,他的四位夫人都是後來才娶的。

穆皇后是平定益州時娶的;孫夫人是火燒赤壁後娶的;糜夫人是劉備和袁術死磕時,袁術的手下糜芳為了討好劉備把妹妹嫁給了他;甘夫人是劉備為豫州牧是納的小妾。

也就是說劉備和張飛、關羽結拜時是光桿司令,說來說去就是讓關羽和張飛互殺,他從中監督。



▲張飛

話說張飛和關羽分別來到了對方家中,關羽心狠手辣手起刀落把張飛的4個夫人和11個兒女都砍了。張飛是殺豬賣肉的一方土豪,老婆孩子一大堆,關羽全當自己練練刀法,免得以後上陣殺敵刀法生疏。

順便說一下,張飛後來的夫人是在一次戰役空閒時間娶的夏侯氏,夏侯氏是夏侯淵的侄女。然後生下了四個子女,長子張苞、次子張紹,兩個女兒大、小張氏到後來都成了後主劉禪的皇后。

咱們接著說張飛這邊,張飛到了關羽家中挺長矛便刺,關羽是賣綠豆出身的小販,家中經濟條件比織蓆販履的劉備強,他娶了兩房媳婦,生了5個子女。

張飛大喝一聲,一矛刺死了大房,反身要刺二房時,二房撲通跪下了,哀求“叔叔”放她一馬,原來二房胡氏正身懷有孕。



▲花關索

張飛不忍下手,放過了胡氏。後來胡氏生下了兒子花關索,在關羽襄樊戰役中,花關索帶著母親胡氏陣前認父,關羽這才知道原來小弟張飛還是一個粗中有細,有情有義的人,這讓關羽感動萬分,悔恨自己當初為何那麼絕情把弟弟全家殺光了。

結語:顯然張飛殺關羽全家的故事都是無稽之談,講真《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都是作者羅貫中杜撰的故事,所以民間野史和唱詞不能拿來當歷史,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秉燭讀春秋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的文學中精彩的一部

它主要講的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因為書中的角色都很有特點,形象很鮮明,所以讓人忘不了。其中劉備,張飛,關羽這個三人組就是書中的一大焦點,關於他們之間兄弟情誼是書中的一大看點,很多人都羨慕他們這種出生入死的感情。但是讓人不知道的是張飛居然殺了關羽的家人,這樣一個耿直忠義的人為什麼會做這種事情呢?

故事還得從三人的相識說起。

劉備張飛與關羽剛認識的時候就覺得很奇妙,很投緣,劉備做事有謀略,也非常的照顧關張二人,而他們兩個人也非常的敬佩劉備這個大哥,經常為他兩肋插刀。當時正值不平的時代,劉備心中滿腔熱血卻十分惆悵,想要幹出一番大事,卻沒有個左膀右臂相助。

劉備與關張相遇

當時與關張二人相遇,就覺得這兩個人是難得的人才,關羽忠義冷靜,張飛耿直豪爽。而關張二人對劉備也很是敬佩,在得知他的理想抱負後,都願與他攜手共創大事。經過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歷練,三人兄弟情誼越發深厚,於是便有了桃園結義的故事,同時也自那一刻起三人一體,同心協力闖出了亂世的一片天地。

那麼上文所說的張飛為何會殺了關羽的家人,劉備得知又為何沒有勸住呢?

如果大家有讀過三國演義應該都有印象,書中的關羽和張飛從來都是瀟灑自如毫無牽掛,根本沒有什麼關於他們的感情的描述,這讓很多讀者都以為這兩個人是沒有家室的。所以也會疑惑關羽哪裡冒出來的家人,張飛又是什麼時候殺了他的家人,這樣的兩個仇人又怎麼會結拜為兄弟,這一切都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是其實早在三人桃園結義的時候,劉備就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當時的劉備孤家寡人一個成天雲遊四方,也正是這樣才有機會遇見了關張二人。而當時的關張二人其實是有家有口的,只是書中沒有描寫到,或者省略了,所以在三人結拜之時劉備突然頓了一下,恍然大悟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說他自己隻身一個人,行動都很方便沒有顧慮,幹大事的人不能被任何事情所牽絆住,他可以無所顧忌,但是關張二人他們因為家室突然猶豫該怎麼辦,這樣是會影響他們幹大事的,要知道當時他們心繫的是天下,要想有所作為就要置死地而後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影響到他們才行。

於是為了讓劉備把心放到肚子裡,也為了表明二人的決心

他們相互之間商量要不將自己的家人都殺了,但畢竟是多年相處的家人實在難以下手,便商量出交換的方式,於是關羽將張飛一家老小全都殺光了,張飛也沒有顧忌將關羽的家人也殺死了。

至於劉備為什麼置之不理?

其一這是他們二人各自的家事,雖是大哥但他們心意已決也不便插手。其二,在他自己看來真要有所成就,確實應該跟那些羈絆做個了斷,為了更長遠的大計,也為了天下的蒼生,他也只能看著他們舍小家而保大家。

後來,無牽無掛的三人也就放手大幹,靠著刀槍馬背闖出了一片亂世的成就,最後也達到了當時的初心,讓蜀國的百姓可以有飯吃有地方住,所以不得不說他們一個個全都是真正的英雄好漢,血性十足,當然這些都是民間的說法,到底是不是這樣也只有考究正史才知道。


羽評郡主


桃園結義史上有沒有,無從考證。但劉關張生死之交,臥同床,出共行,義薄雲天,不容置疑。

當時天下大亂,正是群雄奮起之時。販賣草鞋的失業高材生,殺惡霸亡命天涯的逃犯,殺豬的小財主,有緣走在一起。一說,關張比試舉重,互不服氣,大打出手(我傾向於比武),難分難解,不分勝負,沒有本錢押賭劉上前,概然正色凜人:大丈夫不為國家建功立業,卻私自以命相搏,何等羞辱啊!

眾看客和老闆皆怒顏,卻換來關張休手相顧,大關拜禮:吾乃浪跡天涯無家可歸之人,望賢兄指點則個!

小張也是外粗內精之屠夫,也忙致意:爾乃燕人張翼德,願承兄關照。

老劉其實比關少一歲,忙雙手打揖:本是中山王之後,奈自小雙親亡故,學而無業,暫棲草莽,欲尋博士導師盧植(朝廷命官丿。

眾人皆驚,盧大師學生啊!只是揹著草鞋,看起來裝束也不光鮮?

想不到兩大漢的眼裡,這是難得遇到的大貴人,雙膝跪下三叩首:草野拜見劉皇叔!

眾多青年和流浪之徒,也有人拜伏劉皇叔。

劉關張就此拉起一支游擊隊,上應朝廷之召,征戰張角,很快封了一個縣令,開始政軍生涯。

由此可見,三人義結於草莽,共同為劉皇叔拯興漢室崇高理想而奮鬥,情同手足,自然生死於共,決不會行背義之事!


用戶5125891399925夏


這個只是民間故事和民間文學的傳說演義。

大概是這樣的,劉關張三人結義,準備起兵幹大事。為了解決後顧之憂,無牽無掛的幹大事,關羽和張飛決定把自己家人殺光光。但是自己有不忍心下手,所以約定相互殺!




張飛去殺關羽的妻兒,關羽去殺張飛的妻兒。

故事大致就是這樣,荒唐而又殘忍!

歷史上關羽和張飛當然沒有彼此殺害家人,他們相親相愛,親如一家。

三國演義中,也沒有相互砍殺的情節。


那麼為什麼民間會流傳關羽張飛互相殺妻兒的故事呢?

水是有緣的,樹是有根的。這個殘暴的傳說故事是有歷史原型的!

那就是明末農民起義。

李自成就是殺了老婆後造反的,只不過他殺老婆是因為被戴了綠帽子。

李自成手下的大將郝搖旗,也幹過殺老婆的事情。據說崇禎十年 ,李闖王領導的義軍在潼關陷入重圍 ,突圍前, 義軍的先鋒郝搖旗為解除家眷拖累 ,力保闖王脫險, 決計殺妻。


多麼殘忍。後來好像是因為李自成的干預,沒有殺成。

但是這樣的事情,明末的起義軍肯定幹了不少,歷史上肯定也不少。

它反映了婦女在古代社會的低下地位,更中國傳統文化中殘忍愚昧黑暗的一面。如果讀過二十四孝,你會對此深有感觸。傳統文化不一定都是好的,它包涵了大量的糟粕。需要我們批判的傳承。


上將噯福斯


這就尷尬了吧,三兄弟情同手足,張飛砍了關羽一家老小,關羽也砍了張飛一家老小。這個事兒,出自《花關索傳》。

(桃園結義)

《花關索傳》,並非現代人寫的雷文,它也是來自明代,和《三國演義》差不多的時間。

事情要從1967年說起,這一年,在上海嘉定縣城東公社發現了一處墓葬,經考古發掘,發現是明朝的墓葬。在挖掘過程中,其中一個女性棺木中,赫然躺著一批明成化年間的說唱詞話和傳奇刻本。(由此可見,棺木中的女性當時也是個娛樂達人,追劇小能手。)

在這批資料中,就有一份《花關索傳》。關索,傳說中關羽的兒子,正史當中並無記載,被多數研究者認為是虛構的。


但是,這份《花關索傳》,講的主要就是關索的故事。這其中的第一部分,說關索出身的時候,有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情節。

(《花關索傳》)

說是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的時候,覺得幹這種大事情不能有牽掛,於是關羽和張飛就想殺掉自己的妻兒。

但是,自己不忍心動手,於是互相殺。(不要問我劉備在幹嘛,他應該在旁邊瑟瑟發抖。)

張飛到關羽家一看,發現關羽妻子胡氏懷有身孕,就不忍心了啊!於是偷偷的把她放回了孃家。胡氏後來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關索……後續內容還有很多,各種精彩的內容。


在明朝那個話本傳奇滿天飛的時代,《花關索傳》無疑是很精彩的。只不過,編的有點假了,按現在的說法,絕對的“神劇”。

(民間關索的戲很多)

關索這個傳說人物,雖然在民間非常流行,但是沒有任何史料能證明他的存在。相關的演繹話本也是自相矛盾,無法證明關索的存在。

至於說關羽張飛互相殺了一家老小,就更加無法理解了。這三人剛認識,再“一見鍾情”也不會拿一家老小的性命換“信任”吧?

更關鍵的是,大哥劉備呢?這倆人咋不把劉備一家老小也殺了?大家組建“鋼鐵直男團”,一門心思搶地盤多好!

你看後來關羽還千里走單騎護送劉備的老婆,月下讀春秋在帳篷外面守著……為啥不進去一刀劈了她們,大家都不要有啥牽掛了……

都是演繹,都是戲,就看誰玩的更吸引眼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