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極致是什麼?

財神之友


談到藝術的極致,都知道,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離不開生活,並且要高於生活。

而這種對生活的昇華,自然是由人來完成的,但每個人生存的環境,所受到的教育不同,造就了人人有思想,個個有看法。對生活,對藝術的態度大有不同,是積極向上的態度還是頹廢的人生觀。體現在藝術上,就是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也就是說,對藝術的看法體現的是個體的道德觀,而藝術的極致,是個體對道德的認知度感悟度。

道德是人的道德,是人做事對自身道德觀的體現。做人做的好與壞,體現了人的道德的高尚與否,而做事做的漂亮精彩,也就是做到了極致,藝術即使如此。人與物的融合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這是藝術創作難以逾越崇高境界或是說,是藝術難以逾越的極致境界。

崇尚藝術基於對道德的認知。






纏墨香


我覺得對極致最好的解釋就是:無意識感知。什麼意思,舉個例子人感知不到空氣的存在,但是都知道生活離不開空氣,人人都堅信空氣的存在。

藝術的極致就是精神上的絕對愉悅,面對所謂的藝術品,不會產生懷疑,這是藝術本身的超強魅力,置身其中,內心會被完全的放空、不會有什麼私心雜念,說的直白一點,真正的藝術是屬於老百姓的,我從來不認為看不懂的那些東西是什麼藝術品,儘管再有噱頭,市場價值被炒的再高,我還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這是藝術品。

真正的藝術大師是完全能夠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的,是沒有距離感的,這樣的藝術創作是和公眾血脈相融的,我覺得這就是藝術的極致,趙本山就是代表人物!





金小主666


我覺得,藝術的極致,就是通過熟能生巧的藝術創作活動,使原來並不好看的東西,變成了賞心悅目的寶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許多人都認同這個道理。但是,我認為,這是相對的事兒,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藝術就是創造極致的,最好的!比如說,古典藝術的開山鼻祖達芬奇,他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一個極致,一座高峰,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人超越!同樣的,多年前在南非發掘的一顆金剛石,經過精雕細刻,直到現在還是最璀璨奪目的寶貝!這就是藝術的極致。





hi123


“藝術”是個偽命題。

用貢布里希的話說“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所謂的藝術家,從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畫個野牛形狀,現在則是購買顏料,為招貼板設計廣告畫;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做其他許多工作。只是我們要牢記住,藝術這個名稱用於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食物會大不相同,只要我們心中明白根本沒有大寫的藝術其物,那麼把上述工作統統叫做藝術倒也無妨。”



所以,所謂“藝術的極致”也是個偽命題,如果非要探討這個話題,也只能說藝術家個人作品的極致。而因為藝術家可能是畫畫的,可能是做雕塑的,可能拍電影的,也可能是搞行為藝術的……等等許多許多形式,而每種形式又包含很多內容。比如畫畫,按材料講有油畫有水墨畫等等;按地域講有西畫有中國畫等等;按題材講有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有花卉又有山水等等。每一種又根據不同藝術家的審美體現出不同的表現方式,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只能勉強說,一個藝術家能夠把他在作品中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到極致,就算這件藝術作品的極致;而這個藝術家在他人生中各個方面都做到符合他的內心,我們也可以說這個藝術家做到極致了。

比如說冷軍的作品




情感滴滴


可以這麼說,自從人類有了藝術的概念以後,極致一直是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努力追求的目標。極致就是完美,極致就是一件藝術作品達到了幾乎無人能夠逾越的高度。

布格羅油畫




從理論上講,藝術是無止境的,因而說極致的藝術品似乎是沒有的。但是在實際運作中,確實有一些頂級大師的藝術造詣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他們創作的一些作品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格維得油畫




比如說王羲之的書法從一千多年前的晉代傳到現在,仍無人超越,仍有很多人在臨帖學習,這不就是極致嗎?再比如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無論後人多少次模仿,都無以達到原作的高妙,這就是極致。還有被世界許多國家列為人體藝術教學範本的安格爾的《泉》,儘管後來有很多人學習效仿這幅畫,其中包括一些名家,卻再也畫不出《泉》的意境和韻味,這就是極致。

王羲之書法




極致的藝術品往往是具有高超藝術造詣和精湛技藝的藝術家在特定時期創作的藝術精品,比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比如魯本斯的巴洛克藝術、倫勃朗的繪畫明暗法、格維得的人體藝術、布格羅的唯美寫實等等都可以用極致來形容。

安格爾油畫




極致是藝術創作的巔峰,是藝術發展進步的標尺,是藝術代代傳承的榜樣。


燈影書畫


藝術沒有極致,好像科學沒有頂點一樣,只要人類一直存在、一直保持藝術創作,藝術就會一直髮展下去,陳舊的藝術形式和糟粕的內容不斷被遺棄,發展、更新,只要人類社會沒有沉淪,只要大多數人類生活正常,藝術就不會停止發展,藝術只會不斷的揚棄舊的、更新過時的,發展出嶄新的,藝術會源源不斷的出現一個高峰又一個高峰,永無極致。

有極致的只是某一種藝術形式,不是藝術整體,中國古代韻律詩詞時代,唐詩宋詞已經發展到了極致,現代人引入了西方的自由詩寫法,現在是自由詩發展時期,TS艾略特的《荒原》未必是自由詩的極致,起碼現在還沒有人認為自由詩已經發展到極致了。小說也是,中國古代的章回小說已經被現代的小說完全替代了,當中國人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時,西方人發展出了各種現代派小說寫法,什麼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黑色幽默、新小說等等,但無論現代派、先鋒派小說,或者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其實都還遠未發展到極致,各種新的寫法仍然還會源源不斷的創作出來。又比如繪畫,中國古人創造的各種畫法,現在很多畫家其實也有創新,西方的古典畫法可能達芬奇等人發展到了極致,所以達利、畢加索等人就創造出了各種新的畫法……

————————————————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荒原》(摘錄)TS艾略特

一、死者的葬禮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
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慾望
摻合在一起,又讓春雨

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

……

————————————————————

最後重複一下答案,藝術形式有極致,藝術沒有極致。


久卓子60


藝術的極致,就是通過熟能生巧的藝術創作活動,使原來並不好看的東西,變成了賞心悅目的寶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許多人都認同這個道理。但是,我認為,這是相對的事兒,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藝術就是創造極致的,最好的!比如說,古典藝術的開山鼻祖達芬奇,他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一個極致,一座高峰,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人超越!同樣的,多年前在南非發掘的一顆金剛石,經過精雕細刻,直到現在還是最璀璨奪目的寶貝!這就是藝術的極致。


星沈楓


藝術沒有絕對的極致,只有相對於某一特殊時期的極致。藝術永遠到不到極致。藝術是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的,是藝術家先輩們和後代們,不懈的努力創作出典型的藝術作品。

藝術只能是典型、優秀等較高藝術作品的藝術形象。藝術家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藝術形象所達到的個別性於概括相統一的程度。


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典型性。它既可以用來衡量藝術典型所達到的高度,也可以用來衡量尚未到達藝術典型的高度,必須是典型化方面取得可某些成就的藝術形象的藝術價值。


黃智637


我理解,藝術本身是一個不斷被超越,不斷被刷新的過程,所以在一個時代有極致的藝術,但是沒有永恆的極致。

比如說,我們說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達芬奇的油畫是一個時代巔峰的作品,算是一種極致吧。後來的許多油畫家,也有人或者有作品超越了莎士比亞,不僅影響力,甚至拍賣收藏的價格都與莎翁可以媲美,比如畢加索。

因此,藝術一旦陷入了極致之圈,就會影響藝術的發展,時代在迅猛發展,人們對藝術的探索與創造也在不斷更新,審美取向與標準也在不斷變化,藝術也必將會產生一個又一個高峰,高峰只能算是短暫的極致!


雷新宏369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沒有所謂的極致。


設計只是一種手段,它是一個工具。

拋開美學,你聽過說話的藝術聽過說話的設計嗎?如果非要說藝術的極致,我粗淺的認為頂級藝術應該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語窺破萬物情的設計,藝術家的一點引發人們萬跟線的遐想。

每一種藝術形式、流派都有其各自的鼻祖、先驅、代表,米開朗琪羅不能說是古典雕塑的極致而只能成為代表,同樣委拉斯開茲也只能說是古典油畫的代表,貝多芬也只能說是古典音樂向浪漫主義轉變時期的代表,因為人們所談起這些東西時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們。

但這就意味著他們就是他們所在流派的極致嗎?答案是否定的,藝術是沒有極致的,就現在來看他們是出於該流派的塔尖,但在不能排除文化逆向迴歸的前提下,藝術有極致就是個偽命題。


至於什麼是藝術,這個自古以來就沒有準確的定論,但藝術和自身感情有關是毋庸置疑的(不信的話去看魯本斯和戈雅的農神噬子在瞭解一下他們的生平)。


而我自己認為藝術是一種感情的理智的、自覺的表達,理智過分了就是不理智,自覺過頭了就是不自覺,如何在不理智和過分理智、不自覺和過分自覺之間找一箇中間地帶在此就不再贅述,答案太長。


有個朋友是設計行當的人,至今還記得當年甲方爸爸對她說過某個方案的一句話“你設計的東西要讓普通人看得懂才行!”

這就是設計行業現存的狀態,不管你的視野藝術化還是現實化,甲方爸爸總會要求你現實一點。(改圖改圖改圖!!!)


我覺得設計行業的作品應該不算是藝術而只能稱為美,美並不等同於藝術,藝術從來不去卑躬屈膝的讓別人欣賞,而美往往是面對大眾。

好的設計,就是在實用的前提下保持美,各個設計不同也就是美的不同與藝術無關。而設計是一種非自然美,就算再自然也只是貼近而非完全,多數設計師早已對成為一個實幹型藝術家不報希望了,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多創造美,大眾所接受的美,不敢走極端,也很少有人願意走極端,因為通過走極端而一炮而紅的人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