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中怎樣避免新舊韻的混用?李商隱一弦一柱思華年出律嗎?

胡軒境Elvis


問題:詩詞創作中怎樣避免新舊韻的混用?李商隱一弦一柱思華年出律嗎?


前言

學習詩詞創作,避免不了新舊韻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僅在今天,在古代也是如此,就是韻書中的字和現實生活中的字發音不同。

說到新舊韻混用,其實有兩個問題,一是韻部問題,一是平仄問題 。老街結合古人作品說一下自己的認識,談談如何避免新舊韻混用造成出律落韻的現象,

一、平仄的問題

一般來說, 作格律詩的時候才覺得新舊韻很麻煩。如果作古體詩,不太講究平仄,新舊韻的問題雖然也存在(本文第二部分會講),但是影響會小一些。

今古韻不同平仄的字,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普通話是平聲 韻書卻是仄聲的入聲字 例如“石”

同樣一個字,例如石、、集、節、急等,在今天普通話裡是平聲,在古韻裡是仄聲,作詩如果沒有發現就犯了出律的毛病。

處理好這一類的字,首選要學格律知識,我們在閱讀古人格律詩的時候,很容易根據格律分辨出古仄今平的字,例如老街今天回答的另一個問題:

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只有一個仄聲,符合格律嗎?

一看到這樣的問題,就知道這位朋友入門太淺,因為“節”是最最常見的入聲字之一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標準的近體七絕,當然完全付合格律。清明時【節】雨紛紛,平平平仄仄平平,節,當然是仄聲。古韻有平上去入四聲,其中“上、去、入”都是仄聲。

又如杜甫的七律《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用【】標註的都是今平古仄的入聲字:急、白、獨、濁,在今天的普通話裡讀作平聲(二聲);

另外還有入聲字今天依然是仄聲,例如入聲十藥的“落”、入聲一屋的“木”、入聲十一陌的“客”等,這幾個字因為今古都是仄聲, 並不妨礙我們作格律詩。

2、今天只有平聲,在古代卻有平仄兩用 例如“思”


今天我們讀“思”無論動詞還是名詞都是平聲:sī。但是我們百度平水韻時,可以看到思有平聲和去聲兩個讀音。在【去聲四寘】裡的“思”特意有[名詞]的標識,的確,思用作名詞時多是仄聲:

獨隱清江秋【思】長,晚潮初上水亭涼。海門雲起雙巒暝,一抹銀花影夕陽 。江亭晚眺(唐·覺隱)

獨隱清江秋【思】長,仄仄平平平仄仄。思,名詞,仄聲。

愛君詩【思】動禪心,使我休吟待鶴吟。更說郡中黃霸在,朝朝無事許招尋。酬張明府(唐·皎然)

愛君詩【思】動禪心,中平中仄仄平平。思,名詞,仄聲。

在古詩中“思”作動詞時,多是平聲,但是也有一些作為動詞用的“思”是仄聲,除了李商隱的那首著名的《錦瑟》外,也有不少“思”作為動詞卻是仄聲的用法:

自有春愁正斷魂,不堪芳草【思】王孫。落花寂寂黃昏雨,深院無人獨倚門。春愁(唐·韋莊)

不堪芳草【思】王孫,中仄中仄仄平平。思,動詞,卻是仄聲。

3、今天普通話只有仄聲,但是古韻裡卻平仄兩用 例如“探”

“探”,在今天是去聲( 4聲,當然是仄聲),古韻裡卻在下平【十三覃】,秦少游的詩《顯之禪老許以草菴見處作詩以約之》:

橡葉岡頭釋馬銜,區中奇觀得窮【探】。崖空飛鼠聲相應,江靜群峰影倒涵。
居士碧雲裁秀句,道人哀玉扣清談。偶成二老風流事,不是三乘宿草菴。

區中奇觀得窮【探】,平平中仄仄平平,探,平聲,作韻腳。

但是“探”在古詩中也有仄聲 ,李商隱的另一首《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青鳥殷勤為【探】看,中仄中平平仄平。探,仄聲。這一類的字還有:看、聽、過等,也是平仄兩用的字。

4、今天平時以後是仄聲,韻書中卻是平聲的字

平水韻【一東】中,可以看到“筒”這個字,今天讀:tǒng,是仄(上)聲,在古韻裡是平聲,例如:

病來無事草堂空,晝水休聞十二筒。桂靜似逢青眼客,松閒如見綠毛翁...《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適然有作》[唐] 皮日休

不懂格律的人,對於這些字是不敏感的,懂得格律的人,會感覺到今古平仄不同的字。

二、押韻的問題

押韻的問題也很麻煩,今天讀起來同韻母的一些字,在韻書中卻不同韻部。

例如鹽、鹹、覃、元、寒、刪、先。這些字在韻書中不是同一個韻部,“元、寒、刪、先”這4個韻部還算是鄰韻,在古體詩中可以通押。而【鹽、鹹、覃】這3個韻部和【元、寒、刪、先】4個韻部連鄰韻都不算。

近體詩(格律詩)須一韻到底(只有第1句可以用鄰韻),作古體詩可以放寬用鄰韻,但非鄰韻字也是不能通押的,即使換韻 ,在同一組韻中也不能亂押。

三、落韻的古人

以上這些問題,給我們作舊體詩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作格律詩的時候,如果押錯了韻就是落韻。

不僅僅是今天,就是古人,也常有落韻出律的現象。在古代的科舉中,落韻是大忌,但是偏偏有舉子犯下這種錯誤。

老街我寫過一篇《”狀元郎“被詩韻絆倒 曹雪芹馬失前蹄 什麼是該死十三元?》 。說的是清朝肅順門下的大才子高心夔科舉時押錯了韻,本來應該是考北大光華學院的水平,結果被”藍翔“技校錄取了。

被王闓運開玩笑說:“平生雙四等,該死十三元”。

老街在《落韻的幸運舉子竟然狀元及第 杜甫蘇東坡們作格律詩也落韻嗎?》中記錄了宋朝舉子落韻的故事。 《宋史 列傳第四十一》記載,“李迪、賀邊有時名,舉進士,”只不過李迪白璧微瑕,律賦“落韻了”,據說這個人還被錄取為狀元。文天祥在自己的文章裡也評價過這件事:

國初,諸老嘗以厚士習為先務,寧收【落韻之李迪】,不取鑿說之賈邊;寧收直言之蘇轍,不取險怪之劉幾。

結束語

最後再說一說李商隱的錦瑟,這是“思”作為動詞,卻是平聲的最有名的例子。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一弦一柱思華年,中平中仄仄仄平平,思,在這裡是仄聲,動詞。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根據詩詞學會的規例,現在進行詩詞創作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一個是《中華通韻》,又稱作新韻體系,另一個方案就是寫詩用《平水韻》,填詞用《詞林正韻》,同屬中古音體系。



之所以將其稱作體系,是因為選用新韻或舊韻,不單是指押韻,還包括格律。如果是選用《中華通韻》,那麼就要按現代漢語拼音的四聲去區分平仄,即第一、二聲為平,第三、四聲有仄。如果是選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的,就要依中古音四聲區分平仄。即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不能混用。


那麼如何避免新舊韻體系的混用?初學者最好開始時只用一種方案,並將其用熟,可以選新韻,也可以選舊韻。但我的意見是先學用平水韻,而本號在明天開始的詩詞基礎課,也會選用平水韻教學。至於原因下週三我可專門發遍文章說說。但其中一點與題目的第二部份相關,那就是如初習者先學平水韻,那在閱讀唐詩宋詞時就不會產生題主這樣的困惑。



“一弦一柱思華年”如果採用新韻體系,其平仄為:平平平仄平平平。不僅不符律句規範,而且是三平尾。而採用平水韻體系,其平仄為:仄平仄仄仄平平。標準的律句句式。在這裡有兩個字是古仄今平的,“一”字中古音讀入聲,這個比較好理解。而“思”字則要特別說說。

“思”字在中古音中是多音字。很多講格律的書都會說到,這個字作動詞用時讀平聲,在作名詞用時讀仄聲,這沒有問題。但不夠全面。在前日的答題中,我也特別提到了,就是“思”字作動詞用時,仍有一種情況讀仄聲,就是解作悲傷、哀愁的時候。



前幾日,有好友在我的答文回覆中說:“不懂寫詩的人釋詩,總有點隔。”我認為也是有點道理的。假若完全不懂格律的人釋詩,一方面很難把握作者情感的律動,再之有時也沒法作出準確的釋義。例如,題目的句子,當我們知道這個思字,在這裡是作動詞讀庂聲時,就可反推作者的用意,其實質是說:一弦一柱悲年華。


詩詞書院


沒有捷徑!

除了熟能生巧,別無它法。但熟悉的時間不會很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了,唯一的小方法就是把一些與現代發音嚴重不符的字單獨挑出來記住即可,比如黑,白,結,潔,原,涯等,其餘的字配合平水韻表完全可以應付一般場合。

李商隱“一弦一柱思華”表面上是出律的,因為“思”字只有在做名詞時才可以理解為仄聲,如果是動詞,鐵定是平聲。

而三平調是無法拗救的!

那麼思字做動詞時,只能是平聲麼?

不一定!

比如岑參五律“夜來嘗有夢,墜淚緣思歸。”

比如吳融七律“幸有白雲眠楚客,不勞芳草思王孫。”

比如韋莊七律“自有春愁正斷魂,不堪芳草思王孫。”

比如杜甫七律“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

這幾句的“思”字明顯是動詞,理論上都應是平聲。但實際上恐怕是做仄聲解釋了!

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思”做為動詞時,在極少數情況下也是可以做仄聲解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南方人北方人發音不同麼?可能是這個原因!只是可能!

其實,律詩在唐朝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嚴格,那怕是大伽杜甫,也常常用不符之作,比如七律《望嶽》首頜兩聯是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七律《卜居》首聯是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比如七律《十二月一日》失粘高達三處之多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比如七律《章梓州橘亭烏成都竇少尹》首聯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盤錦席高雲涼。

這一句和“一弦一柱思華年”幾乎完全相同,可沒有人否認杜甫律法千古第一。

一般而言,如果涉及到地名,人名,不符合平仄是可以理解的,至於失粘更不是殺頭大罪。

當然,這不能成為我們不認真的藉口,畢竟從宋朝開始平仄已經非常之嚴了,幾乎沒有失律之作。

畢竟,我們不是杜甫,沒有資格這麼玩!


亦有所思


首先必須熟悉平水韻中的入聲字,其次是掌握格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