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限制"里程來解決

國家政策的扶持、牌照限制等原因,讓新能源車成為近幾年持續熱門的話題,也催生出不少造車新勢力,而對於純電領域,不僅有新勢力去瞄準,傳統車企也開始發力,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都承諾在未來幾年會讓電動車的比重有大幅增加。如今電動車的吸引力,已經不像特斯拉橫空出世時那麼有新鮮感,買家開始理性去看待,儘管能跟牌照捆綁,但續航焦慮始終未能很好解決,很多車企都在為多跑幾公里而發愁,本田偏偏用"限制"里程的方法,到底賣的什麼藥?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e prototype就是本田新嘗試的產物,是基於之前的Urban EV概念車打造而來,雖然現在還是原型車的階段,但從眾多細節都能看出,離真正量產已經不遠了,換言之完成度相當高。外形走的是復古加可愛的路線,方方正正的車身線條像是回到了八九十年代,沒有誇張複雜的元素,開模、衝壓的難度也不會這麼高,能降低一些成本,前後雙圓燈絕對是點睛之筆,幾乎是完全對稱的設計,真的是萌態十足,誰說電動車就一定要有一副張牙舞爪的臉龐,其實平易近人的可愛模樣,消費者接受的程度可能會更高。精緻小巧加上實用,就是這輛車最想表達的造車理念,從概念車的三門變為如今的五門,為的就是想更多人買賬,隱藏式可伸縮的門把手足以說明,追求廉價並不是主要訴求,大可以換成常規的開門方式,但這就缺少了精緻的賣點。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越來越多的大尺寸屏幕,逐漸變成了車廂內的主角,工程師和設計師都要將其重點照顧,e prototype也不能免俗地,在車內佈置了五個大小不一致的屏幕,除去左右兩個顯示後視鏡信息的小屏(取消傳統後視鏡不能滿足一些國家的法規,例如我國),駕駛的時候至少要面對三個大屏。對於如何操作,以及量產車是否會沿用,暫時還沒有具體信息,單從現時的圖片上觀察,似乎找不到有類似旋鈕或觸摸版的裝置,很可能是通過觸屏的方式來實現,駕駛時的分心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拋開這點不說,設計和材質選擇都顯出溫馨的氛圍,一點都沒有廉價的氣息,前排的橫向空間還有貫穿式設計,空間利用會有更多可能性,雖然尺寸會比飛度略小,但電動車的空間佈局,加上本田一貫較高的空間利用率,相信不會讓人失望。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本田專門為e prototype 打造了電氣化平臺,電池由松下提供,最大續航里程在200km左右,不妨對比一下國內賣得不錯的歐拉R1(310-351km),看上去是加劇了EV的續航焦慮。但本田的想法是,e prototype主要用作日常通勤,與其盲目追求高續航,反而與輕量化、低價的初衷背道而馳,本田是有意將最大里程控制在200km左右,並非將EV完全成為傳統汽車的替代品,而是根據出行需求來使用,e prototype不是家庭第一輛車的選擇,很有可能是第二、第三輛,精緻品質也正好符合這類人的需求。日本車企對於EV的造車理念,跟自主品牌還是稍有不同,滿足基本的出行需求,追求電池的耐用性和品質,還要綜合考量車輛的定位、成本,雖然看起來續航里程不算搶眼,但並非毫無實際意義,它想解決的不是用車剛需。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本田居然用

e prototype追求的是有一定品質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造車的成本,同時能滿足基本的市區移動,本田不是沒有能力給它用上更大容量的電池,假設續航里程不止200km,可能就看不到現在這個萌態十足的精靈了,車重、成本都會相應增加,可以說當初對它的定位,才造就了有意限制續航的結果。當然,這也是一個妥協,以目前的充電條件來看,電動車出行的方便程度,要遠低於燃油車,理性地結合自己的用車需求,才是更明智的做法。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