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嘉興24萬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4月23日

《人民日報》

刊發《浙江嘉興24萬名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浙江嘉興24萬名黨員

下基層、解難題

《人民日報》點贊!嘉興24萬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人民日報》點贊!嘉興24萬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全文如下

⬇⬇⬇

“這審批速度也太快了!我開戶銀行都還沒來得及選好!”發出感嘆的,是浙江嘉興市坤科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俞健。去年底,他到南湖區行政審批中心遞交材料註冊公司,沒想到當天所有流程完畢,企業註冊審批成功。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嘉興速度!改革動力來自基層,只有深入群眾,找準難點,才能推出群眾滿意的改革措施。”在市委書記張兵看來,目前嘉興既面臨醫療、住房、養老等諸多方面“煩心事”,也存在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結構轉型中難啃的“硬骨頭”,“破除發展難題,關鍵在隊伍。”

《人民日報》點贊!嘉興24萬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 我市開展“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圖片由南湖區委提供。

基於此,2018年8月開始,嘉興開展“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24萬名黨員幹部下到基層,找出發展道路的“絆腳石”。一到晚上,全市上千個村、社區的廣場空地一片熱鬧,各級機關黨員幹部、“兩代表一委員”等組建7766個團隊,召開22442個“納涼會”,聽群眾聊心聲、提意見。“很久沒開過這樣的‘納涼會’了,大家熱熱鬧鬧提想法,回覆效率特別高!”南湖區鳳橋鎮永紅村村民姚金坤豎起大拇指。徵求意見時他提出,附近有條路一下雨就泥濘,需要修一修。不出3天,路就修好了。

在調研中,嘉興幹部開始思考:為什麼下基層活動常有,懸而不決的問題還有那麼多?調研發現,這些難點熱點,多數是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頑疾積弊,也有新出現的問題,必須凝聚全市相關部門的力量,擰成合力應對大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發展環境、民生福祉、幹部作風……對這些群眾反映的重點問題和短板歸類後,市、縣兩級領導領銜,明確牽頭單位,分批開展專項行動;市三大活動辦負責督查跟進,對相關問題掛牌銷號、報告、考核。半年多努力,成果初顯。

《人民日報》點贊!嘉興24萬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 我市實施錯時共享停車措施。圖片由市治堵辦提供。

嘉善縣魏塘街道老社區密集,停車一位難求,而縣水利局辦公樓就在這裡。“我們就想,從下午6點到第二天上午8點,單位車位都空著,可以讓出來給周邊居民停車。”縣水利局副局長徐雪良說,院內場地改造後供居民停車,暖心之舉獲得群眾點贊。縣水利局的經驗被推廣後,全市245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響應,給周邊居民提供了上萬個“錯時共享停車”車位。

科比特航空是一家生產工業無人機的企業,到嘉善投資後準備把總部遷到浙江。“我們看重的不僅是政府補助補貼,更是平臺和服務。來浙江後,我們想聯繫無人機權威專家,幹部帶著我們去接洽;員工晚上加班後難打到車,我去年10月向政府提議,11月初通勤公交就開起來了,運行到晚上9點……這些暖心細節,就是嘉善引資的軟實力!”企業負責人說。

看病難、停車難、油煙擾民、犬類管理……這些民生問題一一破冰,群眾獲得感越來越強。

“為了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我們不斷給自己增壓。”南湖區行政審批中心綜合業務科副科長代素說,來辦事的群眾只要找一個綜合窗口遞交材料就行了,不像過去要跑多個部門窗口。但這樣的無差別受理,意味著每個窗口工作人員都得掌握多個部門窗口的專業知識。於是中午、晚上,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成為常態。現在,無差別窗口受理已在南湖區延伸到村、社區。

《人民日報》點贊!嘉興24萬黨員下基層:在解難題中錘鍊隊伍

⬆ 嘉興的基層黨員幹部探索出了許多十分“接地氣”的群眾工作法,把更精準的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24萬名黨員隊伍得到錘鍊,是我們開展活動的初衷之一。”嘉興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方俊良說,“群眾工作既要講真心,又要講方法。通過讓幹部到基層墩苗,培養幹部能進群眾門、能帶群眾幹、能解群眾憂。”

在大走訪活動中,全市黨員幹部已走訪群眾超過百萬戶、企業近10萬家。群眾問題訴求彙總後,形成三大級別的問題清單,按統一規則編號。目前,10.5萬條次問題訴求梳理歸併後的辦結率超過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