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城八境:鬼谷山行

1.

這就是鬼谷山了。

傳說鬼谷子曾經在這裡修行。

這山氣象森嚴,蒼綠幽深,終年雲遮霧繞,最高峰根本看不見,而且據說從來沒有人登上鬼谷山的頂峰,因此沒有人知道這山究竟有多高。

在如白的眼裡,鬼谷山看似一座仙山,卻似乎真有些許鬼氣,讓人感到陰晴不定,捉摸不透,讓人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敬畏之感。

快到虎見愁的時候,真讓如白驚出了一身冷汗——

這山上真的有虎!

吊睛白額的大蟲,忽然就出現了,就擋在前路上!

正是盛夏,如白正汗流浹背,熱得不行,猛然間全身汗毛直豎,脊背發涼!

那大蟲居高臨下,虎視眈眈,前爪雖柔和地停住,卻一副王者氣度,兇猛之性似乎隨時發作。

如白定下神來,腳步也向虎步一般輕輕就停了下來。

一瞬間全神貫注,似乎整個時間都停了下來,整個周遭都靜了下來,包括呼吸的聲音。

象一幅靜止的山水畫,似乎只看得見風的流動,聽得見水的流動。

如白靜靜地,微微閤眼,周遭是明明亮亮的天地……

那隻虎的眼神似乎變得迷離或柔和了,眼前的這個少年身材頎長,文弱沖淡,若有若無的樣子……

猶疑了片刻,那虎輕輕地邁著柔軟的步子,向著側面走去,無聲地消失在樹林中,彷彿走出了一幅畫……

幻城八境:鬼谷山行

2.

這山上據說有不少隱士,一路上如白見了幾個,年紀大的,年紀小的,感覺無非尋常書生而已,但似乎只有這一個,有那麼一些仙風道骨。

這是居住在虎見愁邊上的一個隱士。三十多歲的樣子,道者打扮,清癯消瘦,相貌比較溫和斯文,眼光隱約閃亮,談吐頗有一些見地,兩人算談得比較投機。一問大名,隱士卻自稱無名氏。

隱士介紹說,虎見愁據說是鬼谷山非常險惡的地方,不僅地形險,而且是猛獸出沒、人跡罕至的一個所在。傳說以往也有膽子大的人進去探寶,但從來沒有一個人出來過。隱士自己在此隱居多年,也從來沒有見到有人敢進去過。

如白卻說要進虎見愁,還要登上鬼谷山的最高峰。隱士聞言大吃一驚,本以為這少年前來切磋學問,不想竟打算孤身涉險。這少年看上去英氣勃發,但深入死地,幾無生機。

隱士奉勸如白不要冒險,但不知怎的,眼神似乎有些猶疑或者遊離。

如白感謝其好意之餘,話鋒一轉,回答得很堅決:“我從小和人有約,我一定要去!”

這句話竟然出自這樣一位單薄而弱小的少年!

詫異之下,隱士問如白與何人相約。

如白說是兒時所識一大人,不知其名,僅僅一面之緣,相貌已然稀薄了。

隱士不禁搖搖頭……

3.

清晨的時候,如白做了一個清晰的夢:在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上,一個色彩斑斕的老虎猛然向他撲來,如白遽然醒來……

一時之間,人耶虎耶,不知身在夢裡夢外……

醒來就不再睡了,他沒有驚動隱士,悄沒聲息地向著虎見愁進發。

霧很大,輕輕地移動。有時,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山路越走越險,絕壁、猿啼、鳥鳴、水流聲,略有蕭索的風……神秘,就隱藏在這朦朧的面紗之中。

一路艱險,如白一刻不停,卻走得很慢。翻山、越嶺、穿林,累了就歇歇,餓了就吃點乾糧。

就在如白走不動的時候,天已接近傍晚,他登上一處相對開闊的地帶,讓他驚喜的是,滿眼竟然是奇花異草,林果也是從未得見,空氣中異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再往前看,感覺不甚遠處,就是高聳的山巔。

如白摘了幾個奇形怪狀的果子吃,果汁滿嘴,甘美異常,吃了幾個,肚子不再飢餓。他看見有一株奇特的植物很好玩,毛茸茸的,長著碩大而憨憨的葉子,象家中的床一般大。他往上面一躺,晃晃悠悠的,彷彿兒時的搖籃一般。如白不由感到又累又困,眼睛一閉就睡著了……

幻城八境:鬼谷山行

4.

“咦,這葉子上還有個小孩”?

不知道什麼時候,他似乎聽到一個姑娘悅耳的話語。

他睜了半天眼睛,才看清是一個姑娘在笑著,朦朦朧朧的,象水中浮現出一個漂亮的仙女。一起身,定睛一看——那姑娘竟然坐在一隻威猛的老虎身上!

如白一驚——差一點跌下葉子!

姑娘莞爾一笑,大方明媚,令人動容!

那老虎似乎也並不可怕,似乎還有些親熱的樣子,圍著他,圍著那片大葉子,左一步,右一步地,走過來,又走過去。

月光下,姑娘面容皎潔,眼神如黑漆漆的夜裡,迸發出來的明亮星光。一頭黑漆漆的長髮,烏亮烏亮的,披在虎背上。姑娘看上去很柔和,只是打扮粗服布衣,以虎為騎,顯得野氣十足。

這難道是屈子筆下的山鬼!如白不由地想。

其實再仔細看,這姑娘似乎有一些面善,看上去十分親切,一點也不嚇人。笑意彷彿會說話一般。

看到如白呆呆痴痴的樣子,姑娘笑著道:“我接的不是一個膽小鬼吧。敢不敢坐上來呀。”

如白自小隻聽過有人說他吃了豹子膽,何曾有人如此小視他!

他二話不說,躍上老虎身上,那虎不等主人發話,縱身山野中跑去……

如白上身一晃,連忙抓住姑娘的粗布衣裳,那姑娘回頭一笑!

如白卻鬧了個大紅臉。

5.

這兩位互通了姓名,原來姑娘叫若雪,父親叫她來接人。

兩人邊走邊聊之際,那虎虎虎生風,跑得飛快,轉眼之間,就已登上了山巔。

這顯然是鬼谷山最高之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眼前此情此景真是歎為觀止——在鬼谷山的半山腰際,群山巍峨,環繞一圈,好似一朵盛開的巨蓮,難怪此處群山喚作蓮花山脈。

一輪碩大而清澈的圓月高懸,光芒華美,不可名狀,不知是誰的眼睛一般。

群山之中心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清清亮亮的,魚鱗一般,銀光閃爍,映著那一輪圓月……

若雪讓如白象自己一樣,盤膝而坐,不可妄動意念。

如白輕輕閤眼,萬物似乎慢慢不見了,似乎只有隱隱約約的明月……

萬籟俱寂,萬般空靈……

忽然如墨入紙,一些暗影暗物影影幢幢,不知何物,從四周威逼而來。似乎是兒時所遇惡人,或是猛獸猛禽,或是魑魅魍魎之屬……看上去十分危急,或會隨著自己念頭幻化——

一想到此處,如白似乎心中大喝一聲:去!紛亂暗黑之物瞬間消失,似乎前後左右,上上下下,有無數明月皎潔無比,精光四射!

與此同時,若雪緩緩舉手一指,道一聲:“起”!

如白微微打開眼簾,但見蓮花湖中心如星漢燦爛,洪波湧起,緩緩地升起一圖一冊,其光華璀璨不可方物。

那圖似是各種陣法,催動變換,婉轉示現,流光溢彩,百妙畢現。一時間如

白盡覽天地之中各種玄機。徹悟之中,著實令人震撼。

那書中經文,字字珠璣,寶光清韻,與人相契,似乎隨念而走,妙不可言,

讀之即若有所悟,或瞭然於胸。

隨著若雪緩緩將手收回,那一書一圖向著他們飛來。

眼看快到山巔了,突然空中飛出兩個怪物搶將過去,要奪那一圖一冊!

若雪揮手一指,但見手中飛出兩束光劍,向兩個怪物飛刺而去。兩個怪物一見光劍,哇哇怪叫,不得不翻身疾退。兩束光劍卻象長了眼一般,不依不饒,追擊而去。兩隻怪物氣哼哼地怪叫著,似乎互相責怪著,最終消失在山林之中。

如白仔細辨別,這兩個怪物一個應是白猿,一隻則似四不像的東西,均為奇異之獸。

一圖一冊飛落到了若雪手中,光華綻放。

若雪說,“那隻白猿是隻靈獸,其實是圖冊的保護者,他也知道此書圖即將出世,只是守護了數百年,心中不捨而已。那山魈有幾百年之壽,有些靈異,心思鬼得緊,知道湖中有靈,覬覦已久。天書一出,瞞不過它,一定會來奪寶。但自己才幾斤幾兩,也得有自知之明啊”。

說到這裡,若雪忽然斂起笑容,雙手舉起圖冊道:“圖冊為師,天地為心!如白師弟,請您跪下,行拜師之禮!”

幻城八境:鬼谷山行

6.

一連兩天,若雪帶著如白遊歷了蓮花山脈、鬼谷之山。無論面壁懸崖,還是俯視群山,如白感覺其中竟似藏有一世外之城,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彷彿是一座透明的星星之城,精精巧巧地,佈局于山山水水之中。大而望之似無邊無際,小而辨之似精微無垠。

如白將感受說與若雪。

若雪也沒有感到意外:“你本有夙根,慧眼自具。自可以看到一些景象。”

但此城若雪並不想帶他遊覽,如白根本也不得其門而入。但山中種種奇異,世人已無法想象。如白也沒有追問。

7.

上山容易下山難,如白一路上上下下,磕磕絆絆,從絕險之處攀援,終於走出了虎見愁。

想到依依惜別之際若雪託付的重任,如白不禁伸手摸出懷中的圖冊,翻了幾頁。

這時候遠遠地聽見了隱士喊他的聲音。

如白裝好圖冊,沿著山崖拾級而上,見到了隱士。

那隱士一臉驚喜,好像他死而復生一般,仔細打量著它。如白倒覺著隱士的表情有一點誇張。

“所有經歷,不足為外人道也”。這是若雪說給他聽的。“此書冊銘記於胸即可。重要的是心中之書,無字之書。”

隱士追問之下,他只是告訴他登上了鬼谷山峰巔,眺望了蓮花山脈,看見了蓮花湖。

走到山崖一處開闊之地,兩人一邊聊著,一前一後站上一塊石頭。如白指著遠處的大山嘆道:“一則是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則是無限風光在險峰。此處夠高吧,但比起頂峰呢?哪裡可同日而語呢”?

忽然一陣山風襲來,吹動一枝樹枝向如白的眼睛掃將過來,如白要避開樹枝,便輕輕從石頭上跳下來,不料見隱士突然從後面撞將過來,卻一頭撞空,力道太大,竟然無法收住,徑直栽下了懸崖。

——如白想伸手去救都來不及,餘光好似看到隱士臉上的兇險和驚懼之色。

如白望了下去,見懸崖深不可測。這隱士顯然是想害他,可能是發現了他懷中有寶貝。或許隱士也知道下到懸崖的路,只是這一次他走的不是正路。

想到剛才隱士臉上的複雜表情,想到隱士勸他不要上山之情,彷彿歷歷在目,真是人心難測,世事難料!

慨嘆之下,如白收拾收拾心情,懷揣著圖冊和使命,向著塵世間進發……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

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