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兒時讀《三國演義》,只看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擼灰飛煙滅;如今再看,卻忍不住嘆息一抹殘陽下,多少士卒白骨露於荒野。兒時只管看當陽橋張翼德手持丈八點長矛,一聲大喝河水倒流,千軍萬馬為之膽寒;如今再看,卻忍不住嘆息多少新野蒼生哀嚎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

現在再看《三國演義》,已經對銀鞍白馬,大丈夫豪情不那麼心湧澎湃,更多的是去挖掘一些以前忽略掉的細節。今天小編整理了《三國演義》裡10處讓人感慨萬千的細節。


06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前視之,已薨矣。

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

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

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

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

孔明不答。

眾將前視之,已薨矣。

《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小時候看到《三國演義》裡的這一段,我以為是諸葛亮氣衰,來不及回答就去世了。

多年後再回顧這一段,我忽然想起了秦始皇。

德高三皇,功過五帝。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可惜,秦,二世而亡矣。

諸葛亮不答,因為他看不到蜀國的未來,即便蔣琬可繼之,費禕可繼之,可二人之後誰又可繼之呢?難道這諾大的蜀國,真的什麼都要自己安排?難道自己扶持了幾十年的阿斗,真的就一點也扶不起嗎?

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阿斗啊,我只能幫你到這了,好自為之!

《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07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自徐州,流亡到荊州,從荊州打到益州,一輩子屢敗屢戰,終於創下一份基業,真的心疼劉備,這大好的河山,怎麼到了兒子手上就說丟就丟?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視死如歸,人心聚齊,奈何君王先降!

坐擁堅城成都,帶甲數萬,區區一支奇兵便讓你嚇破了膽,不思怎麼抵抗,你倒先迫不及待的投降了。

因為皇帝已經投降,作為臣子的自然也沒有再打下去了理由,於是數萬將士無奈含淚放下了兵戟。

《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後來王平抑鬱而終,廖化憤懣而死,姜維自刎而亡,獨獨阿斗樂不思蜀!

日月幽,不復明。姜維死,蜀亡矣。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08大丈夫生於世,當帶三尺只劍,立不世之功。今志所未遂,奈何死矣!

讀三國,不知諸位有沒有同感,吳國大將雖多,但總感覺比起蜀國五虎大將,曹魏五子良將,名氣小了許多,可能是羅貫中先生給的戲份不是很多吧。

這其中就有一位悍將,瞭解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便是太史慈了。

太史慈死時,年僅有41歲。

《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想起那年自己北海單騎求援,帶甲三千殺退賊人數萬;想起與孫策大戰數百回合,想起追隨自己的三千無名小將,想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這一刻要有終了,是多麼的遺憾與不捨啊。

大丈夫生於世,當立不世之功!

壯哉!


09荀彧曰:莫非決沂、泗之水乎?

下邳城久攻不破。

郭嘉曰:“某有一計,下邳城可立破,勝於二十萬師”。

荀彧曰:“莫非決沂、泗之水乎?”

郭嘉曰:“正是此意”。

以前總是和人爭論在曹魏謀士陣營裡荀彧和郭嘉到底誰更勝一籌。

很多人喜歡拿出這一段,來說明郭嘉比荀彧更高明,是啊,畢竟是郭嘉先想出來的水攻之計!

《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現在再讀,我倒更覺得荀彧是知計而不獻計!河水上漲,下邳難攻,水淹之計不過是明擺著的事,聰明一世的荀彧怎麼會想不出呢?

或許他曾想過要獻計,但那一刻他想到了亂世中無辜的大漢黎民百姓。這河堤一旦決開,跟著遭殃的可是無數的大漢蒼生啊!

十八路諸侯討董,不過是割據的幌子。

劉備說匡扶漢室,不過是割據的幌子。

曹操尊劉協為帝,不過是割據的幌子。

知計而不獻計,只有荀彧才是真正的漢臣。

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


寫到這裡,關於《三國演義》裡十句思之極悲的話就寫完了,可能有心的讀者注意到其實我只寫了九句。

因為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三國的看法,中國古代亂世很多,春秋戰國可謂之亂,魏晉南北朝可謂之亂,五代十國可謂之亂。但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我們廣大歷史愛好者,對三國的瞭解要遠遠多於其他亂世。

《三國演義》十句思之極悲的話,荀彧這句,至今才讀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關於《三國演義》裡十句細思極悲的話,第十句我想留給廣大三國愛好者來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