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葉企孫這個名字,在今天的社會中已經是鮮為人知,然而實際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葉企孫為什麼能被稱為一代宗師,因為他除了自身是科學家之外,還培養了中國許多頂尖的科學家,他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一生共培養出79位院士,23位“兩彈元勳”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青年葉企孫

葉企孫出生於1898年,他家是上海的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有名的學者。天資聰穎的葉企孫,從小不僅要學中國傳統詩詞典籍,還接受了西方科學文化。1911年,13歲的葉企孫成為清華學堂第一批學生,到了11月清政府倒臺,清華學堂暫停。1913年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葉企孫再次報考入學,在清華的六年學習使葉企孫打下了堅實的物理學基礎。

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左為葉企孫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國家十分貧弱,葉企孫一心想要科學救國,幫助祖國強大起來,抵禦外國侵略者。1918年,20歲的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獎學金,去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葉企孫在美國見識到了世界最先進的物理學研究,他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美國的先進知識和技術。葉企孫花了2年時間拿到學士學位,之後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葉企孫和導師合作測定了著名的普朗克常數,被物理學界引用16年之久,在世界頂尖學術研究中終於有了中國人的名字。

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前排中間葉企孫

1923年,葉企孫博士畢業,按照他的能力,如果留在美國,擁有一流的科研環境,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假以時日摘得科學桂冠也是很有可能。但是葉企孫明白,想要幫助中國科學救國,只有他一個科學家是不夠的,就算他拿到諾貝爾獎,以一己之力也改變不了中國整體落後的面貌。博士一畢業,葉企孫謝絕了導師的挽留,離開美國去歐洲考察,在歐洲的一年,葉企孫考察了許多高等學府的物理研究所,拜會了很多物理學同行。

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中間葉企孫

1924年,葉企孫回到中國,開始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著手為中國培養科學人才。清華大學物理系培養了現代中國半數以上的科學家,葉企孫極盡所能聘請優秀的學者到清華物理系任教,他還善於發掘有潛力的學生,對他們破格錄取。數學家華羅庚就是葉企孫發掘的,兩彈元勳錢偉長一開始是文科生,後來想轉物理系被拒絕,在葉企孫的幫助下才成功轉系並最終成為中國頂尖科學家,錢學森差點沒考上留美獎學金,是葉企孫慧眼識人幫助他留學美國。

中國科學界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培養79位院士

葉企孫銅像

比起自己很多學生來說,葉企孫在學術和科研上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他沒有什麼驚豔世人的著作,沒有重大科學成果,而他最大的成果則是造就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人才。如果葉企孫當年不回國,他也許會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但是那樣中國就會少了很多頂尖科學家,中國的科學發展也會被推遲,歷史也會被改寫。正是有了葉企孫犧牲個人成就,毅然回國幫助中國培養科學人才,才有了中國後來飛速發展的科學事業。葉企孫這樣的人不應該被忘記,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是中國科學界的奠基人,值得被永遠銘記。

(資料來源:《一代師表葉企孫》、《最後的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