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經濟學家放話:深圳將超過上海和硅谷,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知名经济学家放话: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知名经济学家放话: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記著我說的吧。你們這一剎那站著的土地(指深圳),就是這一點,分寸不差,有朝一日會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4月20日,在“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高峰論壇上,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發表了《深圳是個現象嗎?的演講。

公開資料顯示,張五常,1935年出生於香港,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界。

深圳從不缺少話題。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底,深圳還以去年GDP超過香港的新聞在朋友圈中刷屏。但也要看到,深圳在高速發展中,也被一些先天因素所限制。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綜合南方都市報、中新網、每經APP

1

張五常:深圳將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4月20日,在《深圳是個現象嗎?》的演講中,張五常表示,

“三十年前我推斷上海的經濟將會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斷深圳一帶將會超越上海。”

張五常認為,這推斷其實不難。國際經濟發展的中心歷來要靠一個灣區,舉世皆然也。大家今天朗朗上口的粵港澳當然也是一個灣區,只是奇怪地“深”字不在其內。無可置疑,名字打不進“粵港澳”的深圳將會是這灣區的龍頭。

張五常還肯定地推斷深圳將會超越硅谷,主要是硅谷沒有一個像東莞水平的工業區。不僅今天沒有,永遠也不會有。今天的深圳,因為有東莞與惠州的存在,在國際上競爭無疑是有著一個重要的甜頭。

張五常表示,東莞不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區,不是溫州那樣專於小商品,不是蘇州工業園那樣名牌滿布,不是陽江那樣專於一兩項行業。

東莞(某程度也要算進同在深圳隔壁的惠州)是無數種產品皆可製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目前東莞的工業最低市價工資在發展中國家裡是最高的,但跟發達國家比卻最少。

張五常還認為,深圳沒有文化的隔閡,對於外來人才的吸引力很大。記者注意到,深圳引進的國內外人才26萬多人,其中海歸1.83萬人。

2

深圳的優勢:年輕

除了張五常上面提到的,記者還注意到,深圳與上海、硅谷相比的一大優勢就是人口結構相對年輕,這也是創新的源泉。

據南方都市報今年1月報道,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的人口總體比較年輕,平均年齡約33歲。改革、開放、創新是這座城市的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近年來人口均為淨流入。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則顯示,去年深圳人口增加了49 .83萬,是廣東省人口增長最多的城市。而2017年和2016年分別增長來61.99萬和52.97萬。

相較而言,上海已經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市民政局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老齡化率達到14.3%。按照聯合國劃分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上海老齡化率與國際上大城市相比,也處於較高水平,而同期深圳老齡化率僅3.4%。

知名经济学家放话: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數據還顯示,2017年上海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539.12萬人,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345.78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37.6萬人和26.99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量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來首次高於新出生人口。

同樣在迅速變老的還有硅谷。據中新網2月報道,2018年硅谷指數簡報顯示,當地最重要的亮點便是職缺數量持續上升,一年增加超過47000個新職缺。但硅谷人口組成有迅速老年化的趨勢,過去10年內,65歲以上的民眾增加31%,且出生率持續下降,2017年出生率降至1980年代中期後的新低點。

上述報道還表示,硅谷民眾收入雖然高過州與全國平均,但生活成本也在過去八年來大幅增加,與加州平均相比,硅谷房屋價格高出2.1倍,房屋租金也高出1.3至1.4倍。雖然整體貧窮人口相對少、且基本薪資調漲也十分顯著,但硅谷許多人仍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壓得喘不過氣。

3

深圳的劣勢:教育資源

不久前,一則“深圳去年GDP超過香港”的新聞就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

2月1日,深圳市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

2018年全市本地生產總值2.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6%。

2月2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網站發佈數據,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2.84萬億港元(約合2.4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

這其中,工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推動深圳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09.54億元,同比增長9.5%,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的城市。其中,

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為6564.83億元和6131.20億元,分別增長12.0%和13.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72.1%和67.3%。

增速較快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4.0%;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0.0%;汽車製造業增長12.4%;醫藥製造業增長25.0%。

此外,華為、平安、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已成為深圳的亮麗名片。

但未來的城市競爭,除了經濟領域的直接拼殺,教育資源也相當關鍵。深圳的高等教育與上海差距巨大。

如上海目前有4個985大學,10所211大學、25所普通本科、25所專科院校。

而深圳市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3所。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

按照深圳此前規劃,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將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達到25萬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重磅頭條:2019(第13屆)蘇商領袖年會 / 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雲南遊學

蘇商講壇:吉利李書福/ 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金箔江寶全/ 遠東蔣錫培 / 英達科技施偉斌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格力董明珠 /亨通崔根良/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一學六會:走進阿特斯 / 問道江蘇天成科技 / 走進阿里巴巴 / 走進永鋼集團 / 走進長電科技/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