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的詩水平如何?她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嗎?

大聖的窩窩頭


很難想象,一個被貼"腦癱"、"農民"、"女人"這些極具偏見的標籤下的餘秀華,會寫出如此文字。人生之中能夠透出極強的哲學性思辨,這種思辨為所有在忙碌之後不知生為何物的人似曾相識的感覺,說是共鳴也好,說是被打中內心也罷,讓人不得不抬頭,發現自己之小,世界之大,這個小,不只是餘秀華說"詩歌是一個很小我的事情"的小,還有一種渺小,卑微,以及忘記了這份卑微的自大。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隨著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突然走紅,她的生活也因此改變。媒體頻繁登門採訪,更多的詩人、批評家開始評價餘秀華的詩作。如果不是這首突然就火了的《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還是一個普通的鄉村農婦,叼著煙,去喂兔子——如果要說她有什麼和普通農婦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患過腦癱症,影響了她的運動機能,走路有點不順,笑起來的時候面部表情也似乎不完全受自己控制。但正是因為這一點,當她因詩而紅,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這個"腦癱詩人"的娛樂點上,而沒有好好去對待她的詩歌。

餘秀華的詩歌才華是驚人的——她具有簡單幾個文字就創造出意象的能力。可以說詩歌是餘秀華的精神居所,餘秀華通過詩歌打開自己,裸呈自己的生命感受與體驗。其大量的身體書寫豐富了詩歌表達的向度,維繫了詩人衝動情緒、個體體驗、本真幻想的支點,詩人藉由身體這一中介溝通了現實境遇與命運本質的橋樑。由身體意識所引發的衝動、挑動、打動、撼動而成的詩歌,是詩人餘秀華構建自己精神大廈的基石,是宣洩情感慾望的噴口、源泉。

餘秀華的詩歌是詩歌天地的一顆偶生的稗子

餘秀華的詩水平如何?這的確值得好好探究,但毫無疑問的是,只有把餘秀華身上的標籤逐一剝離,才能真正體會她的詩。

假如你是沉默的,身邊的那個人也無法竊取

你內心的花園,內心的蜜、你的甜蜜將一直為自己所有

沒有一個盜賊,沒有季節錯亂的蜜蜂

雪徐徐落進院子裡,世界維持著昨天的次序。

——《假如你是沉默的》

餘秀華是一位詩人,但是在她的詩歌之外,她的先天缺陷、農村背景甚至是語言風格,也在過度的放大中遭到無意或者是有意的誤讀。這首《假如你是沉默的》可以看作是對那些聲音的抗議。毫無疑問,餘秀華的詩的動人的,是有詩性的。與當代詩歌口語化、大眾化潮流不同,餘秀華的詩歌語言具有很強的詩性特質,語言的本色與力度呈現出她對外界敏銳的感受力和麵對痛苦時的審美姿態。如果仔細分辨,餘秀華的詩是有源流的。她拋開了方言,捨棄了古詩,從現代詩,包括大量譯介的西方現代詩那裡尋求營養。所以,她不是一個天啟、一個奇蹟,而是有自覺地在閱讀和寫作。在藝術上,她吸收了很多西方現代派的東西,通感,陌生化,敘事,日常生活場景表達等,這些技巧她都非常熟悉並運用自如。

餘秀華的詩歌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況性詩歌,這類詩歌表達的是對自我身份意識的某種尋找和審視。在她的詩歌某些句子中,我們可以發現主體在不斷消失,生成各種動物、植物、甚至生成各種不可感知的東西。另一類是人存在的經驗性詩歌。她將這類詩歌幾近被濫用的美好文體託舉出文字氾濫的激流中,顯示出它發展千年而未曾凋落的婉轉之光,還帶有一絲"未完成"的味道。

餘秀華對於自己的詩歌創作,有著充分的自覺。餘秀華的詩中有一種深沉的關於生命情感的東西,或者反過來說她是把所有生命的熱情、願望、信仰、絕望,都宣洩在了她的詩裡。對她來說,詩已經不稱其為詩,而是承載生命另一種狀態的某種容器。用她自己的話說,詩歌就是一個讓人安心的東西。她遠離了文學的實用性,也沒有把詩當作實現某種抱負的工具,她在詩中救贖她自己,詩在她的筆下還原了詩的本真。準確的文字,流暢的節奏,清新的意象,迷離的意境,適中的人文深度——這讓她的詩在眾多高山仰止的現代詩裡,多了一份親和,也令其收穫了更多詩圈以外的讀者。懂詩的,嘆那股子徹底與凌厲。不懂詩的,愛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味之清歡。


餘秀華是真正的詩人嗎?——是,也是一個渴望掙脫束縛的靈魂

我遇見他的時候,他陰險一笑

我認識你,我們在午夜脫下囚衣,又在黎明穿上,在清晨各奔東西,又在黃昏聚集

說起人生,他喝起一口酒,大喊一聲——

跑。

——《通緝犯》

餘秀華曾說,寫詩是她對這世界唯一的貢獻。

有人曾經這樣對她做出評價"我覺得餘秀華的詩寫得剛剛好,孔子講文質彬彬,一個人的實質超過了他的文字就顯得粗野,如果一個人的文采超過他的本質,就顯得有點酸。而餘秀華的詩,文字就顯得剛剛好"。

餘秀華是一個好詩人,餘秀華是一個好詩人,這個好絕非"那一縷鄉愁道不盡"的好,而是"堂吉訶德還在不斷向著風車挑戰"的好。雖然她的詩作仍然存在種種不足,但是那種隨口即詩的語言天分、極強的情感衝擊力、對生活裡的某些瞬間細節的把握能力,都是不容忽視的。但是的但是,在專業、詩歌史的角度上,她仍然不是一個時代裡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詩人也許在克服自身的弱項之後,她有可能達到這種程度,但至少現在不是。有人說特殊身世造就了餘秀華。其實,苦難的環境絕不是一個人能寫、會寫、寫好、寫出名的必要條件。餘的生命裡,詩歌更像一種必然。讀越多,就越相信,這樣一支被上帝親吻過的筆,離開"農婦""殘疾人"的手,一樣有成名的一天。而從量和質來看,她還有許多可能性。

中國新詩發展了百年,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隨著詩人之死、以及各種光怪陸離詩歌文字的出現,人們對詩人的誤解不斷增多,詩歌也成為了晦澀難懂的同義語,詩歌的創作一度走向困境。以"詩人何為"的質詢也換了幾次語境。可是,正如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一個時代的目光,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內核。

餘秀華的出現給沉悶的詩壇帶來了一股新鮮血液,這符合普通讀者對詩歌親民性、大眾化的期許。這裡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另外,她這樣的草根身份,符合如今浮躁社會的期許。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餘秀華,還會有李秀華張秀華出現,早晚會出現。而要想對餘秀華做一個整體性的評價,給她在當代詩壇裡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恐怕是一件十分困難(有爭議)的事情。與大多數人的印象相反,當代詩人裡高手輩出,好手如雲,餘秀華的整體表現可能不會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樣出色。

餘秀華,一個奔跑在逃逸線上的詩人,她埋藏在詩歌以及創作行為中的密碼,等待著我們去解開。


一往文學


我比較反感媒體使用“腦癱詩人”這樣的稱號,不明白為什麼要把一個創造性的職業和身體特徵聯繫在一起。

如果有腦癱詩人,是不是也要稱呼其他職業“前列腺炎大師”、“痔瘡畫家”?

回到正題說說餘秀華的詩歌。

大概有很多普通的讀者,不明白現代詩到底需要怎麼去欣賞。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古代的詩歌(包括古體和近體詩)和現代詩的區別。

古代詩歌最大的特徵之一是受到句式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字數里表達出相對完整的事情或感情,所以語言很重要的一個要求是“凝練”。

而現代詩沒有這個限制了,每句詩,一個字也可以,十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只要排得下都可以。“凝練”不再是現代詩最重要的特點,如果再流於常規表達,那就和散文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竊以為現代詩所需要做的,是在語言表達上求變,創造驚喜。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極好的想象力和語感。餘秀華的語感是很好的。

“雲落在湖水裡,

她落在雲上,

樹影落在她背上。”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女人在湖邊散步的白描。但恰恰是每樣東西,都不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通過這種表達,建立了一種打破時空架構的構圖。

來不了了。

中年得慢慢行,

他在小酒館還沒有醒來 。

一股無力、無奈,在這種欲說還休的表達裡流露。

從村子中間向北,抵達橫店小賣部再沿途返回

不會遇見更多的人,更多的車

一滴水在盆子裡滾到那邊,再滾回來

不會被看出銷蝕的部分

用一滴水的意象寫生命在無意義的時光裡慢慢被消耗。

語感這個東西很奇妙,它是把字詞安放在合適的位置,讓句子之間、句子與其他句子之間,該突兀時突兀,該柔順時柔順的一種能力,是讓別人讀上去舒服的一種能力。餘秀華的語感是極好的,好過大部分之前已成名的作家。後來那個範雨素在敘事上的語感就相對差了很多。

許多現代詩喜歡用大量的隱喻,導致讀者會“看不懂”,其實讀一首詩,就像在人群裡找一張喜歡的面孔,可能看過去都很普通,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跳出來一個驚喜。你也說不上來哪裡好,但就是喜歡。

你也讀不懂花,但你看到它時,心裡覺得美。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餘秀華是不是詩人?她寫的是不是詩?

我覺得,餘秀華最初的大紅當然是微信炒作(別人炒作的)的結果,但是從她的詩作來看,餘秀華寫得很多作品確實是優秀的詩作,餘秀華確實可以稱為一個優秀的詩人。

最早在微信轉發並導致餘秀華一夜之間紅遍朋友圈的是遠在美國的沈睿教授,她轉發了《詩刊》編輯劉年的微信,並且把餘秀華的詩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作為大標題,不乏標題黨的意味,一下子引燃了整個朋友圈。此後,湖南文藝出版社和廣西師大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她的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和《月光落在左手上》,廣西師大出版社的銷量就超過10萬冊,是10年來銷量最大的詩集,並在此後引發了全國各類媒體的關注、報道和現場活動,餘秀華因此爆得大名。

儘管餘秀華被炒作成“腦癱詩人”和“中國的艾米麗·狄金森”,但是我最關心的仍然是,她寫的是不是詩?她寫得詩怎樣?我們來看幾首她的詩作——

1、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2、幸福如一片葉子含在嘴裡

這個三月,走得小心翼翼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夠獲取水分

並從一條經脈上

得到秋天的走向

想讓我的一個短句穿過秋天的埋伏

天涼的時候,我懷抱緊張

回首,還會驚心

我不知道我身後的腳印

是否如一個酒杯

懷揣著月亮

3、我懷疑我在這個世界作惡多端

對開過的花朵惡語相向。我懷疑我鍾情於黑夜

輕視了清晨

還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遺棄,被孤獨

被長久的荒涼收留

這些,我羞於啟齒:我真的對他們

愛得不夠

還有這些充滿靈性的詩句——

4、我一直是個懷揣泥土的人,遇見你

它就有了瓷的模樣

5、我請求成為天空的孩子

即使它收回我內心的翅膀

6、我懷疑我在這個世界作惡多端

對開過的花惡語相向

我懷疑我鍾情於黑夜

輕視了清晨

好了,夠了。你不覺得這是一顆敏感、脆弱的心靈顫抖著寫出來的詩句麼?你不覺得這些詩句意象充盈、細膩貼切麼?你不覺得這些詩放在當代詩人作品集中絲毫不遜色麼?

我理解很多詩人的沉默,他們默默地寫了這麼多年詩,一直只是在小圈子裡自娛自樂;而餘秀華的冒出,顛覆了這些詩人的位置,正常人被腦癱者所取代,他們不服氣。我知道這些,但是,我不能不說出實話,餘秀華的詩比現在80%以上的詩人寫得好。她的各方面條件不如其他人好,但她是個真正的詩人。


迷樓


我比較支持食指的觀點,餘秀華就是個笑話,我甚至認為是對詩歌界的高級黑。詩人未必一定要有家國情懷,但是詩至少不能是醜惡、淫蕩、庸俗的代名詞。吹捧餘秀華是對詩人群體的又一次打擊。為什麼不能把有限的資源留給顧城、海子這樣的詩人?直到他們去世了才懊悔不已。餘秀華的詩並不是主旋律,但對主旋律無妨,不會引起對主旋律的爭論。相反會引起人們對詩歌的質疑,會給詩人抹黑。

我懷疑詩歌界一直在遭到打擊,因為詩人是敢說真話的一群,他們敢於表露自己真實的情感。八九十年代詩歌繁榮的局面,突然崩塌,你不覺得可疑嗎?隨後聽到的是詩人們的自殺、被殺、被追殺、逃亡。一定有好的詩和優秀的詩人,但他們卻默默無聞,沒有被評論界發掘和介紹,他們被視而不見了。而介紹給公眾的詩人卻令人作嘔,這不是對詩歌的打擊嗎?


新疆曹子建


什麼人算是真正的詩人?知名學府畢業,榮譽等身,或者貫一大長串各類協會學會會長理事長,這樣就能算真正的詩人了麼?

\n

我不這麼認為。

\n

詩歌是靈魂織出來的文字,好的詩歌不受國界語言影響,好的詩人也無關年齡性別,無關身份等級,無關身體是否健全或有缺陷。有些人士宣揚餘秀華能力僅是合格,認為她的殘疾和腦癱為她增添了更多的附加值。不知道評價者真否讀了幾篇餘的作品,對詩者等級劃分的依據又是什麼?


\n

\n

此處先列幾段餘的文字——

\n


\n
    \n
  • “深夜 看見父親揹著月亮吸菸
  • \n
  • 那個生長過萬頃麥子的脊背越來越窄了”
  • \n
\n


\n
    \n
  • “我請求成為天空的孩子
  • \n
  • 即使它收回我內心的翅膀”
  • \n
\n


\n
    \n
  • “我是一個沒有來處水袖長飄的女人
  • \n
  • 老是老了
  • \n
  • 只有眼睛能窩住一湖水”
  • \n
\n


\n
    \n
  • “雪下不下來都阻擋不了我的白
  • \n
  • 我白不白都掩飾不了一生的荒唐”


\n
    \n
  • “我愛上這塵世紛紛擾擾的相遇
  • \n
  • 愛上不停重複俗氣又沉重的春天
  • \n
  • 愛上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決心”
  • \n
\n


\n

這些文字如何味道,讀者自品。筆者贊同另一些人士的評價,“餘秀華的詩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就是這種感覺,不像很多人把玩文字、賣弄才情,餘寫詩像是以獨特的邏輯排列那些長在她意識中的文字,她捨不得讓那些文字遭受訓練,就讓它們自然揮舞。而這一切,我猜因為她單純至極的大腦,雖受過病痛折磨,但也成就了這顆大腦絕世無染。餘自己認為,“詩歌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柺杖”。說得多好,她肯定懂詩。

\n

詩歌的國度是自由的,因為人們的思想、靈魂根本不能夠被限制,況乎詩人又不是榮譽,它只是一個身份,寫詩的人用恣意、真誠、善良記錄生命,怎能不算一位真正的詩人。

\n

也不要說什麼腦癱、殘疾,對餘秀華來說,她從不需要這種殘酷的噱頭,更不需要人們的憐憫來提升什麼詩歌附加值。在上帝面前,讓她和天使一樣美麗的,根本不是所謂身殘志堅,而是一顆始終熱忱的心靈。



\n

記得曾經讀到一個信息,說很多人做的夢都沒有顏色,或者聲音、氣味、味道,如果有,那便是做夢人異常聰慧的體現,是真正的美夢。筆者感謝所有傳遞溫暖和慰藉的詩人,因為他們讓我有機會醒著做了許多場有顏色、有聲音、有氣味、有味道的美夢,讓我的眼口鼻耳心能夠一齊體會文字的力量。比如,感謝餘秀華。


其實橡皮擦不去


餘秀華最著名的詩句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現在她有兩本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月光落在左手上》在出售,且銷量不錯。

作為一名腦癱的農婦,餘秀華很早就輟學,作品被《詩刊》微信號發佈後,立馬被熱烈轉發,人們像發現被埋沒的天才一樣讚歎餘秀華,認為她的詩歌質樸滾燙,比起經過專業訓練的詩人更素樸,直擊人心。

2015年餘秀華還當選為湖北省鍾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但是隨著她的成名一起到來的,還有爭議和辱罵。有些人指責她炒作,善於利用媒體,也有人說她的詩歌大膽出位,譁眾取寵,並不算好詩。紀錄片導演範儉專門為餘秀華拍了一部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裡面有很多餘秀華的詩歌,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除了極個別標題黨式的句子,她的大部分詩歌以一位身體殘缺的女性為抒情主體,滿溢愛的幻滅與孤獨,還有關於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問題的追問。比如下面的:

我愛你

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

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

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

這些美好的事物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

在乾淨的院子裡讀你的詩歌。這人間情事

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

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我愛著的都不是我的

那時候他們從池塘邊走過,倒影婆娑

那時候雲那麼白,不理會這樣的婆娑

我看見清風裡的許多事物:繁茂和頹廢共居一枝

他們的輕言細語裡,摒棄了人間殘疾

而光,把他們環繞得那麼緊


我只想嚎叫一聲,只想嚎叫一聲

一個被掠奪一空的人

連扔匕首都沒有力氣


詩歌的好壞讀者自己去感受。餘秀華的走紅,可以說是新媒體助力,也可以說她善於利用媒體造勢。她的火,是一種社會現象。


蘭闍讀書


我們在討論詩人這個名詞和特殊群體的人物時候,一定要把握分析詩人他們或者她們非常不同的地方和表現。

絕大多數的人因為喜歡詩詞歌賦而去學習和研究如何創作和抒發自己的感情或者情緒。

中國詩人鼎盛時代莫過於唐宋二朝,唐因詩人輩出聲名顯赫,宋以詞賦蓋名天下,但是因喜好寫詩作詞而瘋瘋癲癲的人好像還沒有今天現代詩人多!

李白最多就是喜歡喝酒以後裝瘋賣傻!杜甫無非就是醉酒船頭,那裡可比類似顧城等等所謂博學多才的詩人啊……他(們)用刀🔪……或者像屈原一樣投江(海)來表達和你我普通人不一樣的思想和精神狀態!

什麼樣的詩人是真正的偉大?我想年輕人可以去讀讀我們偉大開國領袖毛澤東的詩詞!這樣的詩詞歌賦才叫真正的才學!!!

學了一些音韻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就自以為是的庸才詩人在今天不少!

詩人形成獨特的文字風格是有他所處環境決定,詩人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使用寥寥數言幾行幾句就可以把他自己的內心感想和對事物的看法包括本質都可以“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刻畫。

今天可以寫好詩的人不多的原因,就是大部分所謂的詩人被錢和利益征服了,他們已經腦袋空空,所以即使寫出來的詩詞也無人欣賞,當然二者都有問題:詩人和讀者都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我斗膽的在這個平臺上擺一個擂臺:你敢在評論區留下你真正靈魂的語言嗎?


大提琴心聲


如何看餘秀華的詩?她是屬於真正意義的詩人?


餘秀華作為一位現代新媒體時代推舉出來的詩人,網絡時代的她是幸運的!首先讓她走紅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就賺足了眼球,滿足了窺視欲的讀者,至於真正要表達的是否與這個一致,令當別論,畢竟標題黨還是佔很大優勢。其實,讀了整首詩,並沒有那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作為一名殘疾人的餘秀華,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撓,不畏命運所屈,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實在不容易,比起那些下三濫的寫詩者,餘秀華的詩從律動、層次、節奏和意境,還是位合格的詩人。

人怕出名豬怕壯。一些看到出了名的餘秀華,頻頻的邀請她出現在各大媒體,各種聲音也隨著而來。當然,隨著相關的身份也名正言順的給了這位奮鬥多年,堅強不屈的弱女子,而身殘志堅的餘秀華也自信的搖頭晃腦在公眾面前,闡述她的故事。聽著很艱難,看著很難受,但必須要給她足夠的尊重!在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上,竇文濤少有的謙恭和禮讓,就顯現出對她的尊重,讓餘秀華並不像一位弱者在公眾面前侃談她的詩歌和婚姻;在董卿年度走紅的勵志節目《朗讀者》中,身著復古文藝風長裙,精心打扮的妝容,董卿手挽著她走向講臺,讓餘秀華以知識女性的風采零距離走進觀眾視線,給餘秀華足夠的自

信,顛覆了農民、樸素、殘疾的形象妝容!餘秀華真的走出了傳統綁架給她的形象!她因為寫詩,有了收入,改變了命運,擁有了身份,解脫了非自願下曾經擁有的婚姻,她現在是一個有手藝活,拿工資的白領!她是自食其力的人!

有人評論說餘秀華的詩歌是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是純粹的詩歌,她的愛情是偏多,充滿著躁動,說形而上之類的言辭,其實,餘秀華的詩歌只是一個還算合格的創作者應該有的基本功,也許她的殘疾和腦癱為她增添了更多的附加值,也許她自己並不需要這種憐憫和評價,但事實應該有這個因素,弱者自然得到同情,而弱者的作品和力量能夠引發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餘秀華是應該得到尊重的,她是有力量的!

所以對於餘秀華現象還是要理性點,讓餘秀華在溫馨、安靜的房間裡續寫她的理想和呼喚,讓她的身心安靜下來,讓她寫出更好的作品,讓她的存在勵志更多的愛詩、寫詩的人!


鄭彥英


餘秀華在前些年偶爾聽說過,因為沒在意,被忽略了。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搜了一下餘秀華的詩,認真讀了幾首,我可以很負責任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餘秀華是一個真正的詩人。她的詩不是舒婷,不是汪國真,不是顧城……但我讀到了雨果和惠特曼的影子。對於餘秀華這樣的詩人,我想最好的尊重就是用詩歌來讚頌她了。

影子

——致餘秀華

在雨果,

或者惠特曼的影子裡,

看著你歪歪斜斜地用靈魂呻吟。

田野的風,

吹散了你茫然的瞳孔、枯萎的髮絲,

和乾癟的背影,

歡送著你尋找你的遠方和你的詩。

留給我的,

是你呼出來的泥土氣息。

你僵硬的腳步,

一如你僵硬的手指,

跌跌撞撞的文字,

滿載著麻雀的翅膀,

跌落在低矮的飯桌上,

破碎的影子,

灑落一地。

誰在哭泣!


凌川書法


餘秀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村婦女,一下成為引人注目的公眾人物,成為自強不息的典範,是什麼原因促成的呢?毋庸置疑,是她殘疾的身軀,更是身殘志堅的詩人身份帶來的;這個社會總需要一些典型、需要挖掘出一些感人的事蹟,餘秀華就屬於這樣的典型!當然,如果僅僅是因為身體殘疾就被樹立典型的話,那未免太缺少亮點了,也很難博取大眾的眼球。但餘秀華不一般,因為她會寫詩,而且還寫的很不錯!



那問題來了,她是屬於真正意義的詩人嗎?她的詩真的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看看火遍全國的那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是怎麼寫的: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其實,看餘秀華寫的這首詩,其內容和層次都很不錯,也有一定的深度;但讓許多人詬病的是,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譁眾取寵的標題呢?給人一種俗的聯想。當然,我們不知道餘秀華是怎麼想的,也許有她自己的考慮。但作為一個殘疾人,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作,這本身就很讓人敬佩!她寫詩時也未必想到出人頭地,只不過是圓自己的文學夢和對生活的感悟罷了,而且從其詩做本身來說,我認為餘秀華寫的詩,至少比那些自我標榜的著名詩人要強的多!至於後來媒體怎麼炒作,餘秀華自己已經做不了主了,而且她也樂意這種炒作帶來的實惠,以至於參加國內各種講座、座談!我們當然無權指責其本人,誰不想生活的更好呢?但我們也看到,有些詩人在未出名前,詩寫的很好,一旦滑入名氣和利益的鏈條,便江郎才盡,寫不出有深度的東西了,餘秀華會是這樣的人嗎?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