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海南人物陳宏走進三亞第九小學: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保護珊瑚

感動海南人物陳宏走進三亞第九小學: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保護珊瑚

陳宏在和學生互動

“珊瑚能活多久?”“珊瑚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在三亞市第九小學的多媒體教室裡,許多同學高高地舉起手來,迫不及待想要解決心中關於珊瑚的疑惑。

13日下午,“感動海南”2017年度十大人物陳宏來到三亞市第九小學,與100名小學生分享自己在保護、研發和培育珊瑚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故事,呼籲學生一起保護海洋環境、保護珊瑚,也為學生們做了海洋知識的科普,播下了海洋夢的種子。

“我們學習過許多海洋的知識,我也瞭解珊瑚,但我不知道珊瑚還能人工繁育。”三亞市第九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趙珈禾說,她覺得珊瑚很美,也想為保護海底五彩斑斕的珊瑚貢獻一份力量。

呼籲學生保護海洋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知道珊瑚是動物,我們還能給珊瑚動手術。”將海洋特色融入教育中的三亞市第九小學對海洋從來就不陌生,對於珊瑚他們已經有很多的瞭解。在播放“感動海南”2017年度人物陳宏的宣傳片時,聽到他用了30年的時間研究珊瑚,保護珊瑚的時候,同學們都不由自主的發出“哇”的感嘆。

在活動中,陳宏分享了自己種植珊瑚的故事和他對三亞海洋環境變化的感嘆。“30年前,我來三亞的時候,三亞灣海底的珊瑚還是有很多的。”為了保護海底的五彩斑斕,陳宏決定要重新恢復這片海底的色彩,他通過人工繁育的方式,讓只有幾釐米的珊瑚長成了直徑70釐米以上。

陳宏常常揹著潛水設備,潛入海底去查看珊瑚的生長情況,遇到危險的情況是常事。“人類的許多活動都會破壞珊瑚,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海洋也是保護珊瑚。”陳宏呼籲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減少對海洋的汙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保護珊瑚任重道遠

53歲的陳宏,很快就要面臨潛水項目的年齡限制,他不願錯過珊瑚的身影。三十年如一日研究珊瑚繁育,陳宏在海底“造林”,如今,陳宏團隊已經種下了超過16萬株珊瑚,今後還將為保護海洋生態不懈努力。

“目前珊瑚的危機緩解了,但保護珊瑚未來的路還很長。”陳宏和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研發的成果,聊到了以後海洋保護的藍圖,和他百萬珊瑚培育、國際珊瑚種質庫及珊瑚暗礁變幹出礁等研究計劃。

在陳宏分享故事的時候,臺下的學生拿起筆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滿滿的“乾貨”。“你們要好好的學習,以後保護珊瑚的工作就要交給你們了。”陳宏說,海洋無限寬廣,目前的探索仍然有限,他希望有人能繼續將保護珊瑚的事業做下去,他在孩子們熾熱的目光裡看到了未來保護海洋的希望。

近日,陳宏又成功培育了我國首例人工繁育翼手參。下一步將引進更多珊瑚礁新物種,推動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

師生感言

學生:學會了什麼是堅持

在分享會上,三亞市第九小學五年級(3)班的學生袁雅琦非常專注。她一邊認真做筆記,一邊聚精會神地聆聽。對於講臺上的陳叔叔,她並不陌生。

“之前就在《南國都市報》上知道了陳叔叔的事蹟,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用30年心血凝聚,換來海底的一片生機勃勃,換來珊瑚搖曳的斑斕色彩,這種執著與付出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袁雅琦說,這次陳叔叔走進校園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很開心,因為她瞭解了很多關於珊瑚方面的知識,同時,她還在陳叔叔身上學會了什麼是堅持。

“以前,總因為種種困難,做事情經常半途而廢,聽了陳叔叔的分享會後,不管以後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到底,這樣才有收穫。”袁雅琦說。

教師:分享會對孩子很有教育意義

“這堂課對孩子們來說收穫滿滿,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解決了學生們許多課外問題。”三亞市第九小學教師唐善乾說,此次“感動海南”人物陳宏走進校園為學生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了珊瑚知識,很有教育意義。

唐善乾說,陳宏的分享會上學生關注到珊瑚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們瞭解到了珊瑚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此外,通過陳宏的人生經歷,讓學生們知道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要堅持付出才有收穫,希望以後陳宏還能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互動交流

珊瑚一般生活在什麼環境下?

“珊瑚一般生活在什麼環境下?”三亞第九小學五年級(1)班的學生文紹衝向陳宏提問。

“珊瑚的生存與生長條件受到大自然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陳宏說,珊瑚一般生長在暖水中,最適宜水溫為25℃~30℃,下限為18℃,上限為36℃。珊瑚主要與蟲黃藻共生,才能生長良好。蟲黃藻是一種植物,它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同時,珊瑚可在27‰~40‰的鹽度中生長,最適宜鹽度是36‰,而不斷擾動或運動的水體含有較多的溶解氧和餌料,有利於珊瑚的生長。此外,清晰透明的海水利於珊瑚生長,相反,渾濁的水體,由於含有大量的懸浮物質(泥沙),不利於珊瑚的呼吸與生長,甚至會令其窒息死亡。

珊瑚礁是怎麼形成的呢?

“珊瑚礁是怎麼形成的呢?”五年級(1)班的趙珈禾同學向陳宏提問。

“珊瑚礁的主體是由珊瑚蟲組成的。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它以捕食海洋裡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陳宏說,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它們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由於珊瑚蟲具有附著性,許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會附著大量的珊瑚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