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5G大棋局,三大運營商如何落子?

周明燕


1.廣州移動

  突破六大垂直行業瓶頸必須發展5G

  相比於4G,5G主要有三大特點。首先是更大帶寬,4G帶寬就幾十兆,5G則擁有上百兆的帶寬,可承載更多的業務發展。以4K為例,超高清視頻直播業務對上行速率要求不低於每秒40Mbit,4G網絡很難滿足10M、20M以上的回傳需求,多張4G卡綁定也只能保證1080P級別圖像的回傳,5G上行可以達到上百兆,完全滿足全景攝像頭需求。

  其次是更低時延。目前,基礎通信、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雲端機器人以及VR/AR是5G對應的六大垂直行業,這些行業對時延的要求基本都小於20毫秒。目前,4G環境下的40—50毫秒時延已經成為這六大垂直行業繼續發展的瓶頸,想要突破行業發展技術瓶頸,必須發展5G技術。

  第三是海量連接。萬物互聯是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物聯網的最終極目標之一,4G主要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5G技術則可實現每平方公里內約100萬個設備的機器間通信,相比之下,4G只能支持每平方公里內約10萬個設備的機器間通信。

  因此,成熟的5G技術未來將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包括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eMBB)、大規模物聯網業務(mMTC)和無人駕駛、智慧製造等業務(uRLLC),從而不光對當前的信息通信產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也將提升傳統制造業的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

2.廣州聯通

  5G提升製造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

  5G技術應用可升級智能工廠,助力企業實現設備感知與聯網、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在線實時精準控制,賦能智能製造企業,從而提升製造業企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

  目前5G技術已經確定了8大關鍵能力指標。其中,5G理論上將實現峰值速率由1Gbps提升到20G,移動性從每小時350千米提升到每小時500千米,時延從10毫秒量級減小到毫秒級,連接密度從每平方公里10萬個提升到百萬個,流量密度每平方米從0.1兆提升到10兆,網絡能量效率和頻譜效率也大幅提升。

  基於這些特性,5G可以實現很多4G難以支撐的應用,在車聯網、無人駕駛、遠程醫療、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等場景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可以實現車輛自動駕駛、遠程駕駛、遠程手術、與AI技術相結合實現智能製造機器人的遠程控制、柔性製造、設備的遠程診斷、電力饋線自動化等等;大連接的特點可以廣泛應用於產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

  廣州市作為首批5G試點城市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5G布點建設和應用推廣方面取得多個突破。廣州聯通在加快5G無線網絡覆蓋的同時,聯合深、東、佛、中、珠5地市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大帶寬、低時延、智能化全國領先的SD-OTN全光網絡,支撐區域內5G業務的協同發展,實現區域內相鄰城市間業務1毫秒時延直達。

3.廣州電信

  5G將真正實現全場景智慧化體驗

  事實上,5G的應用距離人們的日常生活並不遙遠,5G將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便捷。依靠5G傳輸速率快、時延低、連接能力強的優勢,未來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地鐵和高鐵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點播高清4K/8K視頻、玩在線遊戲,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2—3秒的時間,而且不會出現卡頓、長時間緩衝等情況。在體育場、演唱會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也不用擔心現場人數多網速下降的問題,上網和看視頻一樣非常流暢。

  通過“5G+VR/AR”技術,未來人們在家裡就能以第一視角“親眼”看到遠端的景點與現場,徹底改變當下VR/AR仍然是玩具的處境,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依託5G技術的遠程問診,則會讓邊遠地區的人們坐在家裡,就能夠得到全國各地專家的診療,不僅避免了病人長途奔波,而且能夠有效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隨著5G的到來,人們生活、工作無斷點網絡化將變成可能,全在線和全雲化成為現實,真正實現全場景智慧化體驗





洪太太的生活錄


先搞好4G再說吧……網速越來越慢...站在基站下都經常掉話或音聲不清...沒有WiFi搭救上微信發圖片視頻簡直是災難...壟斷是毒瘤……儘快開放市場……消費者才會受益.....5G 3~5年內只是某些特殊場所的收費超級WiFi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