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民詩人、工人詩人?

黃周海


多好啊,作家或詩人和社會階層真的沒關係,人人都有表達自我的權利。

寫作,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喜歡寫作的人都知道,寫作真的是一種享受。寫作能帶給人快樂,這樣就寫吧,人人都可以寫。

農民詩人、工人詩人,不要給詩人或作家加標籤,大家都是人,只不過幹著不同的工作,熱愛寫作應該值得鼓勵,這是好事情呀。

農民或工人寫作,因為他們的寫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狀態,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中國的農民和工人最真實的狀態。

樓主提到了餘秀華,我非常喜歡,也見過餘秀華一面,真的是一位好詩人,她的詩和散文近兩年已經出了幾本書,大家喜歡就去買本吧。

這裡還想推薦一位工人詩人,許立志,1990年生,廣東揭陽人。

90後深圳詩人,曾被譽為打工文學接班人,於2014年10月1日墜樓身亡,警方疑為自殺。生前留下最後一首詩《我彌留之際》寫道:我來時很好,去時也很好。

這裡推薦幾首他的詩歌,真的寫的非常好,推薦給喜歡詩歌的朋友!


《我彌留之際》

我想再看一眼大海

目睹我半生的淚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頭

試著把丟失的靈魂喊回來

我想在草原上躺著

翻閱媽媽給我的《聖經》

我還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輕輕的藍

可是這些我都辦不到了

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所有聽說過我的人們啊

不必為我的離開感到驚訝

更不必嘆息,或者悲傷

我來時很好,去時,也很好


《打工生活》

沉湎於打工生活

我眉間長出一道孤苦

任機臺日夜打磨

咣噹聲裡

十萬打工仔

十萬打工妹

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在流水線上,親手埋葬

師傅說

這是高速機,那是泛用機

這是載具,那是治具

可我看到的

全是冰冷

線長說,都是出來打工的

沒人逼你

我被這句話捆綁在

回憶的恥辱柱上

細數那些

再回不去的歲月


願詩人許立志在天堂安好,可以繼續寫詩!祝福他!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語見文化


我就是農民,詩人不敢當,但我在閒下來總想寫一點東西。所以眼裡看事和物時,總有一些和別人不同。腦海裡總會蹦出一些帶有韻味的句子,也許這就是人們說的靈感吧。由於我文化不高,寫的東西不倫不類。由其是格律詩,平平仄仄的我更駕馭不了。以下是我的習作請斧正:

我知道我不是千里馬

既使你是伯樂

更不是沙裡埋藏的珍珠

等待尋寶者挖掘

我就像一顆琥珀

幾滴松油

粘住兩個平常的昆蟲

經過千萬年的埋藏

變成沒有本身價值的珍品

我多麼希望有一天

那個小男孩好奇的把我撿起

讓世人共同欣賞











巴林盧永財


其實很多人認為,詩歌只有兩個分類:好與壞。真正的好詩不應再附加底層身份、身體缺陷、官員背景、娛樂頭銜、性別標誌、立場主義、口語書面,詩歌應僅僅以好壞為標準。


所謂的農民詩人、工人詩人、打工詩人、殘疾詩人大多是評論家為了區別詩人的創作風格和創作主題來設定的。


比如樓主舉的例子《我嚥下一枚鐵做的月亮……》是在深圳富士康打工的詩人許立志(已自殺)創作的。因為生活背景和人生經歷的原因,打工詩人經常用詩歌控訴大工業時代機器對人性的壓榨,意圖通過詩歌對黑暗的現實作有力的回擊,其中代表詩人除了許立志外,還有鄭小瓊(《女工記》)、張守剛、郭金牛等。


《三十七歲的女工》


燈光照耀的星辰,在十月的轟鳴間

聽見體內的骨頭與臉龐上的年輪

一天,一天,老去

像鬆散的廢舊的機臺

在秋天中沉默

多少螺絲在鬆動

多少鐵器在生鏽

身體積蓄的勞累與疼痛,化學劑品

有毒的殘餘物糾著肌肉與骨頭

生活的血管與神經,剩下麻木中

疾病像深秋中的寒夜……上升著

上升,你聽見年齡在風的舌尖打顫

秋天在身體外呼吸,戰慄

招工欄內,年齡:18——35歲

三十七歲的女工,站在廠門外

抬頭見樹木,秋天正吹落葉

落葉已讓時間鏽了,讓職業的疾病

麻木的四肢,起伏不定的呼吸……鏽了

十幾年的時光鏽了,剩下……老

落葉一樣的老……秋風中

抖動著



近年來以餘秀華為代表的農民詩人的勃興,說明了農民的文化的素質在不斷提高,其中的優秀者與直可以與那些知識份子並駕齊驅。而農民更貼近本真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他們對世事的感觸因此也更敏銳,相對生活優裕的都市人群,他們對人生之悲和生命之苦有更直觀和深切的感受,寫出的作品往往也因具有真情實感而催人淚下。


實際上,我們把餘秀華稱為女詩人更合適,因為相對於其他農民,餘秀華的詩不僅僅侷限農村風物,而是寫出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的性情。


禮物


我喜歡這黃昏,喜歡空氣裡暗啞的香氣

和若有若無的鐘聲,從一棵樹裡發出來的,從一隻鳥的翅膀裡

發出來

我喜歡這藍色的,明亮的憂傷:這從雲朵裡緩緩

落下來的光

我喜歡我自己身體裡破碎的聲音,和癒合的過程

-------那些悲喜交替,那些交替的過程裡新生的秘密

甚至,這無望的人生,也是我愛著的

因為你在遠方揮動手的樣子

如同一道命令叫萬物生長



我覺得對於一個足夠優秀的詩人,他應該有更寬廣的視域,他的作品要有獨特的角度和足夠的容量,而不僅僅在於人們貼在他身上的標籤。


詩道不孤


他們是真正的詩人。

我比較喜歡詩歌,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多個優秀的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他們的詩歌常常打動我的內心,甚至讓我感到震撼。

農民和工人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群體。他們大多生活艱難,物質條件不夠好,但卻能寫出自己的詩篇。首先,這種精神就值得肯定。

與那些學院派詩人相比,他們的詩歌比較通俗,但充滿了對生活的思考,不乏詩思。今天,我要把我讀到的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的好詩分享給大家。

1.張二棍



張二棍,本名張常春,1982年生於山西代縣,山西某地質隊職工。

《哭喪人說》

我曾問過他,是否只需要一具冷冰的屍體,就能 滾出熱淚?不,他微笑著說 不需要那麼真實。一個優秀的 哭喪人,要有訓練有素的 痛苦,哪怕面對空蕩蕩的棺木 也可以憑空抓出一位死者 還可以,用抑揚頓挫的哭聲 還原莫須有的悲歡 就像某個人真的死了 就像某個人真的活過 他接著又說,好的哭喪人 就是,把自己無數次放倒在 棺木中。好的哭喪人,就是一次次 跪下,用膝蓋磨平生死 我哭過那麼多死者,每一場 都是一次蕩氣迴腸的 練習。每一個死者,都想象成 你我,被寄走的 替身

哭喪人,在農村的白事中是很常見的。他們哭天搶地,淒厲哀嚎,看上去似乎比死者的家人還要悲傷。張二棍以此為素材,用平實的語調,創作了這一具有生命感悟的詩。他的敘述看上去不動聲色,每一句詩卻都在啟發著我們的思考,讀完之後啞然失語,內心卻無法平靜。

2.白慶國

白慶國1964年生於河北新樂,農民。

《微甜》

我們的企望到微甜為止
微甜,足夠我們一生幸福玉米秸稈——微甜紅薯——微甜南瓜——微甜西紅柿——甜中還帶著酸如果抓一把麥粒細細咀嚼也是微甜的感覺神經觸到微甜
就迅速傳給大腦讓我們興奮地難以控制由此延伸,一家人
平安就是微甜吉祥也是微甜我們誰也不敢奢望甜或更甜

農民是最容易滿足的人了。白慶國從糧食作物給人的“微甜”的滿足出發,延伸到一家人平安吉祥的“微甜”,但讀完最後一句,我的心中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了。農民辛勤勞作一生,也只有一些樸素的願望——溫飽和家庭的美滿,除此之外,卻“不敢奢望甜或更甜”。我在想,究竟是什麼,使我們農民得不到“甜或更甜”。



限於篇幅,為了大家的閱讀體驗,就先寫這些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謝謝點贊支持,歡迎評論!


詩文說


如何看待農民詩人與工人詩人?。。。。。。。這個問題嗎?我認為在現代文學文藝名詞解釋中及現代文學詩史稱中,不應該有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一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名詞中,即現代文學詩壇史上只稱為現代詩人巜而現代詩人一詞,己經包含了農民詩人,工人詩人,及其它各階層詩人一說>>,所謂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這只是個代名詞,近幾年來在網上流行的,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與其它各階層詩人都一樣,沒有貴賤區分,農民詩人與工人詩人,也有它特定的自尊和自性,而不少工人它的前身及祖籍就來源於農村。。。。。。。。。!我國自古以來,從漢未建安文學起,晉武帝太康詩人,中唐韓孟詩人,唐朝邊塞詩人等一系列形成各個朝代詩人及詩派,直至清末同興體詩與辛亥革命後一段時期詩人詩壇及流派。它只能說明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所造成的由於貴賤之分,同時每個文藝界詩人派別是為每個階層而服務的。

直到今天,包括現階段新文化時期,新體詩及自由體詩出現,只要說明兩點,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詩人一說。而說農民詩人,工人詩人只能證實一點,它來自於農村,工廠體事業一線人員說法及生平經歷,同時農民詩人與工人詩人,就像我國古典文學中自古詩人及流派繁多一樣。如果把整個中國文學詩歌史比作浩渺無限的天空的話,那麼,眾多的詩歌文學及流派就猶如閃爍於天空的星群,它們交相輝映,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放射著璀璨的光芒!。。。而過去的詩人及流派,都是按照題材和依據創作方法來劃分的。大致就分為兩大流派,現實主義詩人和浪漫主義詩人。直到今天這兩大流派還佔據中國文學體詩主流。包括現在新體詩及自由體詩出現,它有的也離不開現實和浪漫敘情之意。

它猶如兩條紅線,貫穿了整個中國文化詩歌文學史。本人就是農民出身,從農民到市體工人改制後又做過第三產業鏈管理人員。到下崗後立志下海創業。可以說接觸過各個階層人員。並且親身經歷和了解一線農民和一線工人的艱辛。所謂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由於他們都來自一線,更多的熟悉生活經歷實踐與生活體驗,接地氣,創作出不少詩歌,因為他們的詩歌來源於生活與實踐,的確很受大眾喜歡。同時他們有的從愛好詩歌開始到興趣爰好寫詩,再加上文化學習的逐步提高與實踐知識的積累,最終走上詩壇,拿到詩人名片。象現代詩人及所謂農民詩人,餘秀華,李祥榮,蔡詩國。現代詩人及所謂工人詩人,王學忠,林貴,李學鰲等他們的詩歌的確很受大眾喜歡。

不過詩人話題一說,不管你是農民詩人,工人詩人還是其它階層詩人和沒有稱呼的作者,詩歌愛好者也罷!最終你的作品來源於社會實踐生活,去源於為大眾服務的。關健是看你的作品被不被大眾所接受認可和欣賞!同時所謂農民詩人,工人詩人要想最終詩歌作品得到昇華,還是要與其它行業階層詩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就是現代社會文學文化文藝的特定共性所在,不能否定,必須承認。雖然網上流行現代社會文藝中,農民詩人,工人詩人一說,但它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一員,和其它各階層詩人一樣,不應該有貶為之意,都是現代詩人。

從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到現代社會主義的百花齊放。古代的詩潮詩人流派己經衝破了舊傳統思想的束傅與思想解放。但他們代表的是不同階級立場,階層立場思想觀念思維而形成的詩人流派!而現在社會主義現在文學文藝即現代詩人(即己經包括了農民詩人,工人詩人及其它各階層詩人一說)。所謂網絡上說,農民詩人,工人詩人,它沒有階層貴賤之分,農民與工人都有自尊,而農民詩人和工人詩人,它只是社會主義現階段文藝詩歌特定的一種代名詞符合而已!墨竹逸人:原創!節選。。。。。!

望包容理解,互相學習!2o|9年3月


墨竹逸人


打工之歌:在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年代/誰還有什麼心情寫詩/在打工的日子裡/每天身體累的賊死/思想象凍僵的蛇/那些高聳入雲的鋼筋水泥建築/透出的總是無情冰冷/老闆的眼光/總是有色的/工房餐廳宿舍三點構成了一個無聊世界/一個再浪漫的人/整天被烈日或寒風照顧/我想也不可能再有什麼詩情/花開的季節/打工的兄弟姐妹們/我們只是為別人開了一次花/一點點可憐的薪水/那是用青春汗水淚水……換來的/城市和我們的心相隔太遙遠/對於打工的我們有什麼平等/怕更多的是酸楚無奈/對於我個人來說/只僅僅是兩個冰冷的漢字/倒是家鄉的黃土地樸實的父老鄉親一草一木感情更真摯/但我們腳下的路/一定要走好/那就是站起來可頂天/躺下亦可震動大地————我認為有資格回荅問題,因為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工。初中畢業之後,就走上了打工路。那時家鄉比較貧窮,滿腔熱血的青少年,是不可能象老一輩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安守貧窮。總會想盡辦法,努力去改變它。我們的農民詩人、工人詩人大多數沒讀過大學,但不妨礙我們熱愛生活,熱愛詩詞,熱愛寫詩……——打工我走過了太多的地方,遼寧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江西江蘇浙江上海廣東……以及山東各地市。這些生活磨難中的經歷,才有了我創作的材料,並不是憑空而來!詩歌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我們的農民詩人、工人詩人並不是無病坤吟,風花雪月……是生活教會了我們這群還有那麼一點點文化的人,用詩歌,詩詞表達我們真實的經歷過的感情,內心的彷徨與無助,內心的善良與抗爭,內心的希望與夢想……——農民詩人、工人詩人他們的詩歌來源於生活,都是親身經歷才寫出來的,並不是象某些自以為有文化的人說的閉門造車。我們農民詩人、工人詩人,有自己特有的詩詞去表達生活。我們生活並不容易,請善待我們吧!!





風雨無阻1762380


《自由體詩》

——(挑水)

其一。

一次挑水走三里,日裡來回幾十裡。

小徑沿途彎曲曲,缸滿免了父母力。

——(挑水)

其二。

生活之中不可少,日日幫著父母挑。

春夏秋冬不間斷,夜夜還在夢裡笑。

——(挑水)

其三。

一家重擔肩上挑,所有活兒攬不少。

劈柴洗衣殺雞鴨,滿村滿家父母笑。

——(挑水)

其四。

白日挑出春風來,夜裡挑得明月歪。

心有喜事樂自在,望那門前花兒開。

——(挑水)

其五。

候門挑水另有人,挑水之人有工錢。

窮富有別難說此,轉眼之間不見面。

——(挑水)

其六。

來看天下挑水人,不挑己家挑別門。

門裡門外千差處,挑水之人恨淚深。

——(挑水)

其七。

山青水秀挑水忙,這裡就是我家鄉。

花兒蝶兒追我舞,一路歡笑一路唱。

——(章子怡挑水)

其八。

正在體驗生活中,影片要求有幾重。

挑著擔兒滿臉笑,觀眾仍覺不太同。

——(挑水)

其九。

挑水平凡平凡中,日日如此重又重。

生活本來就當此,那有高妙入蒼穹。

——(挑水)

其十。

我為挑水唱首歌,歌聲震動那山河。

當年劉三姐餘話,至今沒有誰對過。

——(挑水)

其十一。

清水一擔一山河,幾人爭搶靠馬騾。

來人皆是避遠地,也在中原占上坐。

——(挑水)

其十二。

一根扁擔長又長,兩個水桶在兩方。

身子慢扭腳步快,望著望著到門檻。

——(雜談寫詩,凡也不凡)

其十三。

一時之間十餘詩,好壞不論有筆勢。

詩文就在凡中興,凡者凡也不凡之。

——)“如若天風”的詩,平凡中透有筋骨,普通裡藏著高妙,低俗底秉有才氣……,這就是“如若天風”的“自由體詩”,它破格律,它棄平仄,它擊唐宋,它新風格……。這也是中國的詩詞之幸,這也是中國的文學之幸,這也是中國的未來之幸……。



如若天風


我也是一個農民工,也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在漂泊流浪的打工生涯中,雖然錯過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也收穫了一些感悟。

二零一七年開始詩歌創作,不間斷在各微信公眾平臺和部分紙媒發表了詩歌一百多首。雖然不是每首詩歌都能出彩,但畢竟是自己生活之中的感悟,心血凝練而成。每成一首作品,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喜愛!

只有不斷地學習,走進生活,走進書海,才能提高自己。詩歌創作,永遠在路上!





流年的牛


步入中年的我業餘寫作三十多年了,在省市級電臺,報刊播發稿件,尤以詩歌最多,我生在農村的熱土上,農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人們四季耕作的場面,農婦洗衣,村姑採茶,農村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感染了我,我把農村發生的一切寫成詩歌寄發給報社和電臺。我寫的:村姑採茶:東方日出吐彩霞,西山茶樹抽嫩芽。村姑採茶樹中行,手摘尖葉香滿筐。一雙辮子身後舞,兩個酒窩臉上漾。紅裙綠葉相映美,春風撲面笑聲揚。報紙,電臺播用後很受聽眾和讀者歡迎。我寫的反映農村體裁的詩歌多了,詩歌鄉土氣息很濃。近些年我經常向我省安徽人民廣播電臺農村廣播投稿,農村廣播的編導稱我是鄉土詩人。其實本人無才學。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多年來,我養成了看書寫作的習慣,只有多看書,多觀察,多寫作,才能寫出許多反映生活的詩歌來。


用戶51785458336


管他是什麼身份?工人也好,農民也罷,我的地盤我做主!

低矮的院牆

含苞的紅杏

搖尾晃腦的阿黃

是我形影不離的剪影

一彎月芽拽在屋後的崖上

灶堂裡的柴禾燃燒的正旺

粗糙的雙手帶著煙熏火燎

青春往事掛在歪脖子的老槐樹梢

盛開一樹淡黃色的槐花

漸老的面龐像槐樹的粗皮

三月的杏花榭後

結出青酸的杏兒

它把少年的往事掛在枝頭

同星星一樣對著風塵耳語

這個土屋子一樣破舊久遠

昏黃的油燈下

締結著古老的童話

醜小鴨,白天鵝

阿里巴巴,芝麻開門

一箇中年男人把所有的苦難

緘默成揮汗如雨的躬耕壟畝

阿黃由青年到壯年到老死

都不離不棄貧家草窩

老阿黃被葬在杏樹下

小阿黃又跟著主人在田野裡撒歡

看著主人,種芝麻,間芝麻,除芝麻,收芝麻



分享到:


相關文章: